站在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镇天雄村的田野边,本应是一幅稻浪翻滚、青山掩映的田园画卷,如今却被连片的秸秆焚烧浓烟笼罩。日前,多位来自浙江温州的游客向记者反映,他们在昭化古镇度假时,遭遇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不仅破坏景观,刺鼻的烟雾更让人难以呼吸。
游客投诉:慕名而来却遇“火烧连营”
“听说这里山清水秀,特意来放松,结果刚进村就被烟呛得睁不开眼。”温州游客张先生指着远处农田里跳动的火苗抱怨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天雄村周边多处农田秸秆正在燃烧,火势连绵成片,黑灰色烟雾随风扩散,能见度不足百米。部分游客不得不掩住口鼻匆匆离开,原本宁静的村落被烟尘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
村民解释:传统处理方式难改变
对于游客的投诉,当地村民坦言:“秸秆拉走费时费力,烧掉最省事,往年也都这么干。”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村内张贴有“禁止焚烧秸秆”的标语,但实际监管力度有限,部分村民仍选择在傍晚或清晨焚烧,以避开巡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表示,村里尝试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但因成本高、农户接受度低,效果不佳。
游客呼吁:保护绿水青山 还古镇清新空气
多位受访游客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昭化古镇,就是冲着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没想到一来就被浓烟呛得难受,这样的旅游体验实在太糟糕了。"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女士说,"希望当地能重视这个问题,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来自重庆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表示:"作为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游客体验和口碑。希望管理部门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既解决农民的秸秆处理难题,又能保护好环境,让游客能真正享受到古镇的美丽风光。"
不少游客建议,当地可以借鉴其他旅游景区的做法,探索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将秸秆处理转化为特色体验项目,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本网蓉城8月15日电 记者羊波 摄影报道)
短评:昭化古镇的“烟火气”该换种方式了
昭化古镇天雄村的秸秆焚烧现象,不仅呛跑了游客,更暴露出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一边是传统农耕习惯,一边是生态保护需求,矛盾如何化解?单纯“禁烧”治标不治本,关键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政府需加大秸秆还田、回收利用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科普宣传,让农民看到“绿色处理”的好处。绿水青山是旅游业的根基,若因短期便利毁了长远发展,得不偿失。唯有疏堵结合,才能让乡村真正留住美丽,也留住游客。(东华)
责任编辑:童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