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背景音乐】《游击队之歌》(藩寅林小提琴)
雪峰山会战英烈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
【张先军】

若夫盘古天开南纪,祝融雄镇炎荒。衡岳撑天而俯百越,洞庭吞云以纳三湘。雪峰拔地九千仞,截断巫山烟雨;沅、资劈峡八百里,汇入云梦沧浪。斯地也,翼蔽滇黔如铁瓮,咽衔巴蜀若金汤。抗战后期,倭酋垂涎湘西之锁钥,欲破雄关噬后方。于是倭寇十万犯湘西之险隘,狼师利爪指云贵之危疆。彼时日酋坂西一良统五师团精锐,挟战车百乘、重炮千门,欲破芷江而窥川渝;国军何应钦总制九军雄师,得飞虎百机、精装美械,誓守雄关以护国殇。[2]十万旌旗裂瘴雾,三千甲胄凝寒霜。湘地狼烟骤起,铁蹄踏破武陵月;邵州鼓角争鸣,血火焚焦衡岳冈。此岂抗战之一役邪?实为神州命脉之搏,乾坤正气之张!

(雪峰山第一关:洞口潭狗爬崖)
观其战云压境,凶焰熏天。倭调精锐一一六师团为先锋,重广、关根二支队列两翼,铁鹞穿空,炸裂层峦之脊;钢丸贯土,掀翻百丈之渊。毒瘴弥空,魑魅乘阴风而舞;机群蔽日,鸱鸮挟雷火以旋。炮裂层岩,星斗崩坠;刀斫绝壁,山灵倒悬。断涧横尸,血染苍藤如绛练;危崖垒骨,魂萦玄鹤作哀弦。雪峰之巅,弹痕凿字成碑碣;鹰嘴岩下,忠躯填壑作峰峦!国军七十四军周志道部守龙潭,鹰形山上廿昼夜血战,八百壮士裹草履、持喷火器,拼杀间重创敌顽;五十一师萧岩生辈卫江口,青岩村前千百架战机,硫磺硝药烤青石,断骨残肢塞赤川。铁衣碎而创裹,金柝哑而枚衔。壮士裂眦,肉搏刺刀以折;匹夫蹈火,尸横践骨而前。

若乃三楚男儿,九黎肝胆。承屈子沉汨江之烈,继曾公扎硬寨之艰。农夫荷锄化戟,书生掷笔为殳。断粮七日,啖草根而射贼酋;孤营三更,抱炸药以碎倭鞍。[3]周连长身中数弹,犹抱军旗立如松;杨营长肠流满地,仍呼杀贼声裂山。更兼我党英明,国共合作,同仇敌忾。通讯处设于宝庆,吕振羽讲学塘田。广泛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妇孺助阵,老弱输粮,扁担竹矛皆兵甲,蓑衣箬笠尽戎装。当其战至酣处,势转阴阳。倭寇溃逃如困兽,军民携手赛铜墙。王耀武布网放洞,围歼重广支队于雪峰谷;[4]廖耀湘挥师反扑,荡平关根残部于茶铺场。[5]四月浴血,终教膏药旗焚作灰烬;千里反攻,直把倭狼骨踏成泥浆。

至若武冈一役,葛道一营困守城中。糯米三合筑城,百姓箪食支戎。关根师团坦克冲阵,火炮摧垣,恃万人之众强攻。然守军以沙袋堵缺口,喷火器焚云梯,汤姆逊枪扫射如瀑,孤军奋战,竟教十倍之敌挫锐摧锋。[6]更有桐山猎户蓝春达,率嗅枪队八十壮士,伏于马颈骨之草丛。鸟铳铁珠泼天雨,柴刀白刃卷地风。三千倭兵溃如蚁,五个昼夜杀千重。[7]此非独军旅之搏杀,实乃湘魂塞苍穹!
是战也,歼敌三万溃八万,绝地反击射天狼。冈村宁次西望饮恨,坂西一良东遁断肠。猖狂倭寇降于湘地,板荡神州始见曙光![8]

(嗅枪队概略性瞄准,日本兵魂飞魄散)
溯夫抗战八载,湘地四战。长沙火海炼铁骨,常德孤城铸雄关。衡阳鏖兵四十七昼夜,令倭寇贼胆以丧;湘西会战八百里山河,成日酋覆没之寒。三湘子弟殒身六十万,户户缟素;四水波涛咽泪三千丈,夜夜啼鹃。然则岳麓丹枫愈战愈艳,洞庭碧血越淬越坚。昔范仲淹“忧乐”之训,化救亡之战檄;王夫之“乾坤”之言,作御虏之钢鞭。杨度有《湖南少年歌》扬峻急血性,主席作《沁园春》发苍茫浩叹。此乃湘人所以能挽天倾者,非独血气之勇、意志之坚、救亡之切,实文化精魂之薪火承传!

(来自芷江机场的美军鲨鱼战斗机)
今登雪峰绝顶,但见战壕蜿蜒,依稀金戈鸣壑;弹壳锈蚀,恍听号角震天。杜鹃啼血,犹唤烈士之名;石碑肃立,长刻无名之贤。八十年风雨,未销剑气冲牛斗;九万里河山,永记忠魂护轩辕。酹酒临风,以告英烈:倭舰早沉东海底,华夏雄于世界巅。衡岳云开迎旭日,洞庭波静竞风帆。惟愿魂兮驭鹏翼,来看禹甸展新颜!
乱曰:雪峰苍苍,沅、资泱泱。英烈之魂,山高水长。倭刀虽利,终折芷江之侧;毒焰犹汹,岂敌湘魂之芒?此战定鼎,枢轴东方。后之来者,谨勿相忘!

(湖南绥宁武阳抗战英烈纪念碑)
【注释】
[1]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较大的战役有绥宁武阳战役、武冈保卫战、芙蓉山战役、洞口战役等,最后一仗主战场为雪峰山东麓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军战败而结束。
[2]日军以第20军为核心,辖第116、47、64、68、34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约10万;中国军队以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为主力,辅以廖耀湘的新六军等美械师,总兵力达20余万,创抗战后期兵力规模之最。
[3]武阳保卫战中,守军第9连被日军围困,断粮后以草根充饥,仍坚守四昼夜,全连殉国。
[4]王耀武采用“天炉战术”,诱敌深入雪峰山谷地,以第18军、第74军等部封锁隘口。重广支队(第47师团主力)被困放洞河谷地区,遭中美空军轰炸,最终700余人被全歼。
[5]关根久太郎率第58旅团(隶属第68师团)突袭武阳,被新六军廖耀湘部反包围。在茶铺子一役,日军1500余人被歼,旅团长关根自杀。
[6]1945年5月1日,日军关根师团约1万人围攻武冈城,城中守军为国军172团一营约400人,营长葛道用老百姓提供的糯米混合三合土筑起防线。城中百姓都投入到防御工事的建设里,防线异常坚固。守军和百姓使用美制喷火器、汤姆逊冲锋枪坚守七昼夜,重创日军。
[7]雪峰山会战中,桐山乡一支特殊的地方武装——由80多名当地瑶族猎户自发组成的“嗅枪队”,隐藏在距日军前锋仅8公里的“马颈骨”一带,伏击日寇1个联队。在5天5夜的激战中,猎户们击杀了1300多名日寇。“嗅枪队”是一个鸟铳队,队员们手持的主要武器是鸟铳,队长名蓝春达。
[8]此战具有伟大的战略转折意义,歼敌3.58万(日方承认死亡1.2万),中国伤亡2.07万,伤亡比首次逆转。日军自此丧失战略进攻能力,两个月后即宣告投降。

洞口人、少将师长杨荫题“倭寇冢”:
八年侵华枉徒劳,得失那有血债高。
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怜枯骨顶鸿毛。
【作家简介】张先军,作家、评论家、诗词学者。笔名张五龙,湖南省绥宁县人,现居邵阳市,大学教师,高级职称。诗词作品在全国赛事中多有获奖。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张先军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记得关注我)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