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敕勒川草原(上)
——内蒙古旅游之二
文/刘玉伟
敕勒川草原原名呼和塔拉草原,蒙古语翻译为“青色的草原”,这也许就是呼和浩特市被称为青城的由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旧称“归绥市”,别称归绥、青城。因为呼和浩特为蒙古语的音译,意思就是“青色的城”。我们那天乘坐旅游大巴车从包头的那仁艾木嘎草原,在前往呼和浩特市的途中,就看到进入呼市的辖区后,外面的景色真的是越来越好。我们在车上不仅看到了一座座村庄,路两边的树木和庄稼地也多了起来。公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也是你来我往,有拉着各种货物的大卡车,也有带着家人去游山玩水的私家车。
我们的大巴车进入呼和浩特市区后,公路两边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两边的居民小区,各个部门的楼房和学校,路边各种各样的商店也都不断地映入我们的眼帘。比起那仁艾木嘎草原的辽阔和寂静,呼和浩特市更显得繁华热闹,人间的烟火气息也更加的浓郁。我们早上还在包头的那仁艾木嘎,上午十点多就来到了敕勒川草原。我突然想起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来,说人是地上仙,一日不见跑几千。如今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坐上飞机和高铁,别说一天跑几千,就是一天跑几万也是可以的做到的。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野马图村、脑包村和甲兰板村,约在大学城北约10公里处,草原占地约3万亩,属人工草原。在旅游景区的中心地带建有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太阳广场、金银铜包、蒙古部落草原文化展示园等。敕勒川草原是一个打造成集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文化于一体,融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会展活动、马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草原生态功能区,是一个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草原观光区和旅游综合体。2020年8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
我们在大巴车上时,地接导游王勇超就指着车左边的,敕勒川草原入口处四根硕大的“苏力德”,对我们说那里就是敕勒川草原风景区景区。苏力德又称苏鲁锭,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性标志,意为“长矛”或“旗帜”,既是战神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与和平的守护神。其核心象征意义包括:(1)战神标志:作为成吉思汗时期的军旗,代表战无不胜的力量。传说与成吉思汗的诞生及统一草原的历程密切相关。传说成吉思汗出生时手握胎血呈苏力德形状,或获天赐神矛为军旗,后成为部落统一的精神图腾。(2)民族精神:苏力德被视为蒙古民族的“灵魂之魂”,体现勇往直前,团结不屈的精神。(3)和平符号:白色苏力德象征和平与吉祥,部分祭祀仪式延续800余年,寄托对和谐生态的向往。
我们现在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家庭常于门前或屋顶竖立苏力德,并通过祭祀活动传承文化,部分仪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起来了,在那仁艾木嘎旅游景区门口,就竖立着一根高高的苏力德,就像一个巨大的长矛擎天而立,在紫红色的圆柱子上,“古那仁艾木嘎旅游有限公司”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象征着草原的吉祥,它在保佑着这里风调雨顺,繁荣昌盛,生意兴隆。
敕勒川草原那四根苏力德更加高大和雄伟,因为停车场离那里还有一点距离,我们几个人就没有过去,而是直接朝草原深处,停放着的那一架直升飞机走去。这是一架真的直升飞机,是供游客乘坐直升飞机,在敕勒川草原上空飞翔观光用的。
刘玉伟,2025年8月1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