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地上的丰碑
作者:梅子(妞妞)
朗诵:溢彩
题记——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2025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长白山的雪,
总在记忆里落得格外苍茫。
八十载光阴漫过,
那片林海雪原上,
似乎仍有一个身影,
在零下四十度的寒风里,
把信念站成了永恒的坐标。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在白山黑水间回荡!
1940年2月,
濛江的山林仍陷在没膝的积雪里。
被叛徒出卖与日军周旋数日,
弹尽粮绝的杨靖宇孤身一人靠在一棵老松树下,
棉絮从破烂的衣袍里露出来,
像极了枝头凝结的霜花。他的呼吸在凛冽中凝成白雾,
每一次起伏,都裹着树皮与草根的涩——那是胃里仅存的“食粮”。
远处,
日军的脚步声踩着积雪而来,
金属的碰撞声在寂静的林子里格外刺耳。
几年来,
他带领抗联队伍
在白山黑水间穿梭
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
战士们爱听他讲河南老家的故事,
说等把鬼子赶跑了,
要去看黄河的浪。
然而敌人围剿抗联“归屯并户”的铁网越收越紧,
连树皮都刮了又刮成了战士们充饥的奢侈品。
他看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
有的冻僵在雪窝里,
手里还攥着上膛的枪;
有的咽下最后一口气时,
眼睛仍盯着前方……。
“杨靖宇快投降吧”!叛徒的声音混在风声里,
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雪原的寂静。
他猛地抬头,
睫毛上的冰碴簌簌落下。
喉咙里滚动的不是饥饿,是怒火。
“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我是中国人,绝不向侵略者投降!”
这句话砸在雪地上,比枪声更响!震得枝头的雪都在颤。
子弹穿透了他的身体,
倒下的那一刻,
老松树抖落了满身积雪,仿佛在为不屈的灵魂送行。
当侵略者剖开他的胃,
只看见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
那些烧杀抢掠的刽子手,
第一次在中国人的躯体里,
读懂了什么叫宁死不屈。
他们永远不会明白,
一个人靠什么在绝境里挺立——
不是粮食,是骨头里的山河,
是血脉里的家国。
如今,靖宇县的风里,
早已没有了枪声。
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
笑声落在纪念碑的基座上。
花岗岩铸成的雕像,
目光永远望着林海深处,
守护着每个清晨升起的太阳,
守护着那些他没能亲眼看见的,
国泰民安的模样。
长白山的雪还在下,
落在树梢,落在屋顶,
落在我们回望历史的眼眸里。
那个在风雪中站成丰碑的人,
早已将名字刻进民族的骨血,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他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
梅子(妞妞):
vv官方主诵精英,官方底版制作人。原创作者,原创作品《我的父亲是军人》《我们在梦里相见》《我自豪 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语文老师》《也许》《绿色的青春 无悔的选择》《相约》《我只愿》《守望》《秋恋》等多部作品深受广大诵者的喜爱,多部作品在全民k歌.vv平台和各大平台广为流传。制作的多部底版多次在网络平台参赛并参加话题精选,深受广大诵友的喜欢和好评。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大专学历。出生于安徽合肥。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获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领军人物》一等奖。全国《羲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全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琴棋书画。获金牌诗人杰出称号。曾多次在《长丰报》,《散文诗》,《江花》,《民俗》,《鑫品传媒》,《新时代中国优秀诗词作家精品集》,《大众诗词天地》,《全球诗歌》,《田园风情》,《皇帝诗丛》,《文学 人生 杂谈》,《文友诗赋》,《夜视觉》,《作家地带》,《诗路文风》,《羽墨飘香》,《诗梦撷英》,《红烛诗刊》,《新世纪文学》,《天中文学》,《红瑞文学》,《新绪文学》,《红梅诗歌》,《滨州头条》,《北京头条》,《国际诗苑》,《华人文化》,《墨椽飘香》,《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湖南幽兰诗社》,《书香怡苑》,《比投微榜》,《诗与远方》,《合肥头条》,《广州头条》,《新视界微刊》,《绵阳头条》,《潍坊头条》,《上海头条》,《艺术焦点》,《伏羲文学》,《诗歌好望角》,《中华福苑诗典》,《大风歌文学》,《蒲公英的浪漫》,《神州文学家园》,《孔子诗歌》,《南极光诗刊》,《亚洲作家时尚大典》,《世界名人诗刊》,《中国诗歌名家新编》,《名人头条》,《世界名人录》,《世界汉语文学大观》,《清风祥云社》,《新安少年》,《今日头条》,《华人头条》,《诗歌沙砾》,《香港中国报道》,《诗歌瞭望台》,《梓树墨竹》,《精品名家文学》,《兰亭诗画》,《萧乡文学》,《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国爱情诗刊》,《福苑诗歌传媒》,《郑州头条》,《诗词楼阁》,《现代诗歌》,《中华诗魂》,《文学百花苑》,《月下花语》,《翰苑文学》 ,《名人名家典藏》,《洛阳头条》等报刊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并获金牌金笔诗人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