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铃记事
第一章·幽冥花开
永和七年春,岭南的荼蘼开得正艳。十岁的苏红绡蹲在药圃里,看着新栽的幽冥花被师姐连根拔起。
"圣女候选也配种药?"师姐的银铃手串擦过她脸颊,留下一道血痕,"地牢缺个试蛊的丫头,我看你正合适。"
地牢的石壁上刻满抓痕。苏红绡数到第三百七十一道时,铁门开了。烛光里站着个戴青铜面具的男人,腰间虎符泛着冷光。
"小丫头。"他蹲下来平视她,"想不想学真正的《红酥手》?"
面具揭开的刹那,她看见了一张与教众描述截然不同的脸——没有刀疤,没有戾气,只有左眼下一点朱砂痣,红得像要滴血。
第二章·金铃劫
五年后的中元节,幽冥教总坛的祭台上悬着十二具尸体。新任圣女苏红绡赤足踏过血泊,腕间金铃不响——里面的铜舌早被换成浸过毒的银针。
"恭喜师妹。"夜无痕递来一盏人皮灯笼,"师父说,你该去洛阳取件东西。"
灯笼照出密函上的小像:一个眉间带疤的年轻人,腰间悬着半块龙纹玉。画像边缘题着八个蝇头小字:"天机血脉,剑魄容器"。
当夜,她在师父房外听见了虎符相击的声响。窗纸上映出两个身影,其中一人举起酒盏,袖口露出兵部特制的金丝云纹。
第三章·画皮
洛阳城南的胭脂铺里,老板娘正在调制新色。苏红绡看着铜镜里的自己逐渐变成另一个人:眉梢下垂,唇色浅淡,右眼角多出颗泪痣。
"记住,你现在是青楼琵琶女。"老板娘蘸着朱砂点她锁骨上的守宫砂,"那小子每逢初一十五都去听雨楼..."
铜镜突然映出窗外人影。苏红绡反手射出金铃,来人却轻松接住。月光照亮他的脸——竟与画像分毫不差,只是眼神比预期中更冷。
"姑娘的铃铛,"雁七把玩着金铃,"像是幽冥教的东西?"
柜上的胭脂盒无声滑开,露出淬毒的银簪。
第四章·双生蛊(接正传第六章)
地牢阴冷,苏红绡却觉得心口发烫。母蛊在皮下游走的位置,正是当年师父点下朱砂痣的地方。
夜无痕的匕首挑开她衣襟时,藏在牙缝的蜡丸破了。苦腥味漫开的瞬间,她听见记忆深处的声音:"蛊分阴阳,阳蛊噬心,阴蛊..."
"你果然留了一手!"夜无痕掐住她脖子,"当年师父就不该..."
钢针突然刺入他肘部曲池穴。苏红绡趁机挣脱铁链,人皮面具飘落——露出与姐姐苏紫翎七分相似的真容。
"师姐没告诉你吗?"她抹去嘴角血迹,"我们也是双生子啊。"
终章·铃铛碎
昆仑雪崩时,十二根金针从苏红绡袖中飞出。这是她偷学的最后一课:以针为卦,借天地之力。冰窟坍塌的轰鸣中,雁七的呼喊变得很远。
恍惚间又回到岭南药圃。十四岁的姐姐偷塞给她一包糖渍梅子:"等我的金铃攒够十二个,就带你逃出去..."
雪埋住身体的刹那,腕间银铃终于发出清响。就像很多年前,姐妹俩躲在被窝里摇响偷藏的铃铛,以为那就是自由的声音。
[外传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