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这句话,我起初听来,不过是文人的一种修辞,后来才觉出其中的几分道理。
我见过许多无家的人。巷口的王二,整日里东游西荡,衣衫褴褛,面目黧黑。人们都说他是疯子,我却常见他倚在墙角,对着落日喃喃自语,眼中竟闪出些奇异的光彩来。我想,他心中未必没有一个去处,只是旁人看不见罢了。
而城东的李掌柜,家财万贯,高楼广厦,却总是愁眉不展。一日酒后,他忽而对我道:"我这一生,竟不知为何而活。"言罢泪下。他的钱财堆积如山,心却无处安放,这富足中的贫瘠,比王二的褴褛更为彻底。
人心之居所,不在砖石之间。我曾见过一位老先生,蜗居在一间不过方丈的小屋里,四壁萧然,唯有一桌一椅,一架书而已。每去拜访,总见他伏案疾书,神情专注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小屋常有客人,多是些穷书生或失意之人,来了便谈诗论文,有时直至深夜。那狭小的空间里,竟容得下整个江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诚然不错。但诗不在远方,而在心中;远方亦非地理之远,乃是心之所向。我认识一个卖豆腐的小贩,每日凌晨即起,磨豆煮浆,辛劳非常。然而他摊前常摆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得闲便读。一日大雪,街上行人稀少,我见他呵冻吟诗,面上竟有喜色。问他缘故,他道:"读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应此景,不觉心旷神怡。"他的远方,就在那泛黄的书页之间。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此理自古皆然,只是今人常忘却了。我们的先祖,居于茅舍之中,却能观天地之大,察品类之盛;今人住在广厦里,眼中却只有方寸之屏。技术日益精进,心灵反倒日渐萎缩,岂非咄咄怪事?
心有归处之人,纵使身处困顿,亦能在精神的原野上自在徜徉。如那位老先生,如那个卖豆腐的,他们拥有的不多,心却从未流浪。而我们这些看似拥有一切的人,心却常在漂泊,从这一处娱乐漂到那一处消遣,从这一个欲望漂到那一个渴求,永无宁日。
心需要一处港湾,可以是一本书,一门手艺,一种信仰,或只是对生活不灭的热爱。没有这港湾,人便是富可敌国,也不过是个穿着华服的流浪汉罢了。
天色向晚,街灯次第亮起。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忽然明白了什么。家不仅在四壁之间,更在心灵的居所之中。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或许只是尚未找到心之归处;而那些虽有家却心无所依的人,才是真正的流浪者。
心若栖息,斗室便是天下;心若流浪,天下亦是牢笼。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