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常写些小说散文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昨天打开常发稿的《作家地带》,惊见讣告,作家地带平台总编张同辉先生於凌晨去世,读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作家地带》发布小说和散文二十余篇,与张同辉总编多有交集,虽末见面,神交已久。文友相处很是简单,张总编以一己之力撑起较大的文学平台,高峰期平台汇聚文友十万之众,已具一定的影响力。张总编很忙,与之微信交谈往往只几个字“好的”“可以”“收到”。有时发稿后征求总编意见,他也只简单回复:“当然可以”,一年多下来已获得充分信任,稿件基本都被张同辉总编采用。
前些日子,有个别无良写手,发剽窃文章,导致《作家地带》被封发原创功能。张同辉总编苦心经营数年的文学平台遭此恶运,怒火难平。后经朋友帮忙,借助别人平台恢复《作家地带原创版》,在大量读者流失的困境下,奋发拼搏数月,正当《作家地带》即将达到往日盛况时,天妒英才,张同辉总编突然撒手人寰,着实令人痛惜。
《作家地带》有十个500人文友群,从群中获悉,张同辉总编经常熬夜编稿,十分劳累,加上又喝了点酒,于凌晨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待妻子发现时巳施救不及。张同辉总编年仅62岁,走得早了些。张同辉总编本身也是优秀文学作家,出过4本文集,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可惜再有才华,在生命面前显得那样脆弱那样渺小,冥冥中似乎告诫,当心跳停止,一切辉煌却将随风飘散。高贵之皇帝,卑微之乞丐,在生命面前并无不同。三皇五帝,在位时呼风唤雨,一句顶一万句,死后免不得被掘坟抛尸,任由世人评说。比乞丐强在只是历史上留下痕迹。不过想开了,都是尘土一杯,留不留痕迹又能如何。与其留下万古骂名,遗臭千载,还不如默默无闻,权当没有来这该死的尘间走上一遭。
达到古代军事巅峰的霍去病,23岁离世。声名远扬的大诗人李贺,26岁与世长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6岁便识字写文章,人称神童,27岁落水而亡。“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只活了30岁。同样30而亡的还有英国浪漫诗人雪莱,不许人间见白头。民国有护国英雄蔡锷,流传与小风仙的韵事,也不长命,英年33岁。
感同身受的是1976年,三伟人离世,众人都以为天塌了。但是天没塌地没陷,社会仍在发展,生活还在延续。生老病死,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命运。活着,好好生活。当死亡来临,坦然面对。
张同辉总编自然无法与历史名人相比,但他的亲人怀念他。《作家地带》十个群5000作者文友记念他,不计其数的读者记念他,这是他精心打造文学平台的最大回报。失去了张同辉总编的《作家地带》也一定会有新的继承者接手张总编的事业。
我们敬畏生命,是因为生命的不可捉摸。“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一句虚无的豪言壮语,其实谁也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如果在有限的范围作出一些改变,也只能感谢命运的眷顾。
张同辉总编的离开,也让人认识到一个平台与总编的学识水平息息相关。张总编每天要从海量稿件中精心挑选,有时还亲自动笔修改,工作量之大令人惊叹。一个人撑起一个新媒体平台并不少见。影响力很大的《扬子江文萃》翟总编慧眼独具,精心打造大众写作,大众阅读,大众评论,获得广泛认可。《同步悦读》的白总编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八年下来平台有声有色。《散文岸》孙总编坚持高标准选稿,成为中国散文学会旗下创作基地。正是有了这些卓越总编才造就了新煤体文学平台的辉煌发展。
张同辉总编离去了,他醉心的文学事业还在继续。当很多人选择卑微活着,也有人冲破牢笼,用笔书写人生,唤醒良知。
我们敬畏生命,不等于在生命面前畏畏诺诺,普通人也有人格,小人物也有尊严。当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低头。
天路漫漫,张同辉总编一路走好,愿天堂也有你舞文弄墨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