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全祥作为一名凉州诗人和作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文字于我而言,是情感的寄托,是生活的映照,更是历史的见证。而那段军旅生涯,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更在我心中刻下了保家卫国、守护和平的信念。当我观看《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时,往昔的军旅记忆、凉州故土的历史碎片与影片中那段沉重的历史激烈碰撞,内心的震撼与感动如汹涌的潮水,久久难以平息。
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吉祥照相馆”成为了那段黑暗岁月的特殊见证者。邮差苏柳昌,这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命运的裹挟下,从一个胆小怕事、只求活命的青年,逐渐成长为敢于与日军抗争、守护历史真相的英雄。他为了生存冒充学徒,却在冲洗底片时,意外发现了记录日军屠城罪行的照片。从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他不再只为自己而活,而是肩负起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重任。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看到了苏柳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的蜕变。起初,面对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暴行,他充满了恐惧,本能地想要逃避。然而,在与照相馆老板金世安、毓秀等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勇敢和坚定逐渐感染了他。在暗房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冲洗着那些承载着罪恶的照片,每一个举动都透露着对真相的执着和对正义的坚守。这种精神深深触动了苏柳昌,也深深触动了我。就像我在部队时,面对艰苦的训练和未知的危险,是战友们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让我坚定了信念,勇敢地走下去。
电影中,日军翻译王广海这个人物也让我感触颇深。他身为中国人,却为了一己私利背叛祖国和同胞,成为日军的帮凶。他在日军面前的卑躬屈膝和在同胞面前的嚣张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看到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然而,他的内心并非没有挣扎,在影片结尾,当他看到那些罪证照片时,内心防线彻底崩溃。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这也让我想起在部队时,我们始终坚守着忠诚与正义的原则,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不曾动摇。因为我们深知,作为军人,忠诚和正义是我们的灵魂。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感受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的沉重与残酷。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妇女儿童遭受非人的折磨。电影中的画面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但依然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血腥与苦难的时代。那些被烧毁的房屋、被屠杀的百姓、被强奸的妇女,每一个场景都让我心痛不已,每一个画面都让我对日军的暴行充满了愤怒和谴责。
但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的希望。像苏柳昌、金世安、毓秀这样的普通百姓,他们手无寸铁,却凭借着勇气和信念,守护着历史的真相。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罪证照片保存下来,为日后审判战犯提供了铁证。他们的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这让我想起在部队时,我们时刻牢记保家卫国的使命,哪怕面对强大的敌人,也毫不退缩。因为我们身后是祖国和人民,我们要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涌动着愤怒、悲痛、敬佩和反思等复杂情感。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我写下了两首诗词,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感受。
《满江红》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血浸金陵,城垣破、冤魂泣咽。抬望眼、断垣残壁,火光遮月。日寇铁蹄蹂赤县,同胞血泪凝霜雪。恨难消、看兽行滔天,肝肠裂。
家国耻,何时灭?民族恨,心头结。任贼心不死,妄图磨灭。数卷胶卷藏罪证,千秋青史留悲切。莫相忘、吾辈守和平,情如铁。
这首词开篇“血浸金陵,城垣破、冤魂泣咽”,描绘出南京城在战火中沦陷,无数冤魂悲泣的惨状,那是一个民族最黑暗的记忆,我仿佛能看到影片中南京街头弥漫的硝烟,听到百姓们绝望的呼喊。“抬望眼、断垣残壁,火光遮月”,进一步渲染战争带来的破坏,断壁残垣在火光映照下,宛如地狱景象,这是对日军暴行最直观的控诉。“日寇铁蹄蹂赤县,同胞血泪凝霜雪”,将日军侵略中国的暴行具象化,他们的铁蹄践踏在祖国大地上,百姓的血泪如同寒霜白雪,冰冷而沉重。“恨难消、看兽行滔天,肝肠裂”,直抒胸臆,表达我内心对日军兽行的痛恨,那种愤怒让我肝肠寸断。
下阕“家国耻,何时灭?民族恨,心头结”,两个问句,强烈地表达出对国家遭受耻辱的痛心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难以解开的结。“任贼心不死,妄图磨灭”,是对那些企图歪曲历史、否认侵略行为的批判,历史不容篡改,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数卷胶卷藏罪证,千秋青史留悲切”,电影中苏柳昌等人拼死守护的胶卷,成为了历史的铁证,这些照片承载着无数的悲痛,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警示后人。“莫相忘、吾辈守和平,情如铁”,最后一句是我的誓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用钢铁般的意志守护和平,让悲剧不再重演。
《沁园春》思南京之殇
烽火金陵,城郭倾颓,血海漫途。望古都内外,哀鸿遍野;凶倭肆虐,罪迹昭如。暗室灯寒,相笺凝血,欲隐暴行终化虚。危亡刻,有平凡儿女,勇护真符。
往昔惨状难书,叹卅万生灵恨未苏。念邮差阿昌,初心蜕变;毓秀贞烈,耻拒奸污。老板金公,舍身护底,浩气长垂耀史书。思此景,盼和平永驻,华夏荣殊。
《沁园春》思南京之殇中,“烽火金陵,城郭倾颓,血海漫途”,一开始就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展现在眼前,战火纷飞,城郭崩塌,整个南京城陷入血海之中。“望古都内外,哀鸿遍野;凶倭肆虐,罪迹昭如”,进一步描绘出古都南京在日军侵略下,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惨象,日军的罪行昭然若揭。“暗室灯寒,相笺凝血,欲隐暴行终化虚”,暗指电影中在暗室里冲洗罪证照片的场景,灯光寒冷,照片上仿佛凝结着鲜血,日军妄图掩盖暴行,但最终只是徒劳。“危亡刻,有平凡儿女,勇护真符”,歌颂了像苏柳昌等人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守护历史真相的英勇行为。
下阕“往昔惨状难书,叹卅万生灵恨未苏”,对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遇难同胞表示沉痛哀悼,他们的仇恨尚未消散,我们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念邮差阿昌,初心蜕变;毓秀贞烈,耻拒奸污。老板金公,舍身护底,浩气长垂耀史书”,分别提及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苏柳昌从胆小怕事到勇敢抗争的转变,毓秀坚守贞烈,拒绝日军奸污的英勇,老板金世安舍身保护底片的大义,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思此景,盼和平永驻,华夏荣殊”,最后表达了我对和平的期盼,希望华夏大地繁荣昌盛,永远远离战争的苦难。
在诗词中,我试图描绘出电影所展现的历史画面,表达出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悲痛与愤慨,以及对那些在黑暗中坚守正义的人们的敬佩之情。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诗词,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回顾历史,战争与暴力总是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的珍贵。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警惕那些企图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的行为。
曾经在部队的时候,军事理论课上教官详细地讲述过日本侵华的历史,从甲午海战到全面侵华,一桩桩、一件件,那些文字和图片资料已然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残暴。可当我看到电影里一幕幕场景,那感受却截然不同,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记载,而是仿佛能触摸到的伤痛,能听到同胞们绝望的呼喊。在部队的训练中,我们常常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那时觉得这些词汇庄重而严肃,现在想想,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屈抗争的百姓们,他们何尝不是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国际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加坚定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像我在部队时,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而战,现在虽然退伍了,但守护和平的信念从未改变。我将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军人的精神,为维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家乡凉州,虽地处西北内陆,却也未能在战争的阴霾下幸免。抗日战争期间,凉州作为河西走廊要冲,成为日军空袭破坏的重要目标。从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到1942年底,日军空袭凉州城6次,出动飞机83架,投弹355枚,造成456人死伤,损坏房屋765间 ,财产损失达295万元(当时币值) 。1941年6月22日的轰炸尤为惨烈,那天城隍庙正逢庙会,日军27架飞机飞临上空,投下200多颗炸弹,炸死平民228人,重伤90人,轻伤64人,炸毁房屋718间,城市几近瘫痪。
我曾听先父讲爷爷给他说起过,当时北大街王鞋匠父子兄弟6人全被炸死,城隍庙内更是血肉横飞,尸陈遍地,孕妇被炸死,胎儿抛贴在砖地和墙壁上,其状惨不忍睹。这与电影中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何其相似,同样是无辜的百姓,同样是被战争无情地摧残。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身处金陵还是凉州,战争带来的伤痛都是刻骨铭心的,地域虽不同,但民族的苦难却是相通的。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常常会和身边的人讲述部队的经历,讲述那些先辈的保家卫国的故事。看过《南京照相馆》后,我更觉得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也融入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相。我时常也看到市(县、区)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给孩子们讲述电影里那些平凡人的英勇事迹,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也会在自己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创作中,更多地关注历史题材,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形式记录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作为诗人和作家,我会继续用手中的笔,记录历史的沧桑变迁,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我相信文字有着强大的力量,它能穿越时空,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像电影《南京照相馆》一样,用光影的艺术,让我们重新认识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力量。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尤为难忘。大家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老金的女儿说自己还有好多地方没去过,老金就用照相馆的幕布,展示出北京故宫、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万里长城这些美丽的风景。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使身处黑暗,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这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成为了他们坚守正义、反抗侵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也让我想起在部队时,我们站岗执勤,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无数同胞的安宁生活。
最后,我想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共创未来。愿世界永远充满阳光,愿人类永远远离战争与苦难。作为退伍军人,我时刻准备着,为守护和平而战;作为诗人和作家,我将用文字传递和平的声音 ,让更多的人明白和平的珍贵。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倡导和平理念。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展现出大国的担当和风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铭记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此文作于2025年8月14日至15日于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