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痛斥寻衅滋事罪‘乱象*
文/崔建国
骂玉郎
春播秋收土里刨,本本分分把日子熬。
娃校服掺假咱说道,反扣个“寻衅”罪名不轻饶!
这罪名像块万能胶,维权张嘴就被套,
上访喊冤也中招,多少人家被搅得鸡飞又狗跳!
感皇恩
铁窗冷,泪滔滔,七天牢狱家散了。
丢了营生老婆跑,娃见我低头不撒娇。
三千铜钱算哪门子赔?
赔不来阖家团圆乐陶陶,
赔不去心头那团无名的火烧!
这罪名用烂了还往人身上套,
公道二字,难道被狗叼!
采茶歌
叹一声,恨难消,
法律本是护民的刀,怎成了乱砍的稿?
盼来个清官重把章程表,
别让这“万能罪名”再胡闹,
还咱百姓,朗朗乾坤,舒心的笑!
这首《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以民间曲牌形式痛陈现实,在传统文学形式中注入强烈社会批判,呈现出三个艺术亮点:
一、结构张力
三部曲形成"控诉-控诉-呼吁"的递进结构。骂玉郎段直陈荒诞现实,感皇恩段以家庭悲剧深化主题,采茶歌段将批判升华为制度期待,形成完整叙事弧。这种"起承转合"的戏曲结构,使散曲的市井性兼具了史诗感。
二、语言实验
巧妙融合雅俗语言:"铁窗冷"的文言凝练与"鸡飞狗跳"的俚语形成张力;"法律本是护民的刀"的比喻,既保留曲牌格律,又实现现代性转译。特别是"公道二字,难道被狗叼"的设问,将俗语提升为警世格言。
三、情感爆破
通过"铜钱-团圆""稿-刀"等意象对撞,构建物质与精神的赔偿悖论。末段"朗朗乾坤"的突然拔高,使愤怒转化为希望,这种情感过山车式的处理,比单一控诉更具艺术感染力。
建议可强化细节描写:如"娃见我低头不撒娇"可具象化为"书包里半块发霉的蛋糕",增强画面感。整体上,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创作,为传统曲艺介入现实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