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的昆仑山
文/陈永江
巍巍的昆仑山,昆仑神
你那美丽雄伟的身躯
像一只雄鹰
屹立在祖国的北方
守护着这遍辽阔的土地
护佑你的子民生生不息
巍巍的昆仑山,昆仑神
你用肩膀挽起冰山河流
历尽沧桑的岁月
让万民朝圣所景仰
风霜雨雪吹不垮你的意志
你的雄才伟略
把敌人挡在门外,望风而逃
昆仑神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文韬于2025年7月17日
🌷🌷The Majestic Kunlun Mountains🌷🌷
By Chen Yongjiang
Majestic Kunlun Mountains, O Kunlun God,
Your beautiful and grand form,
Like an eagle,
Stands firm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motherland,
Guarding this vast land,
Blessing your people to thrive through endless generations.
Majestic Kunlun Mountains, O Kunlun God,
You link icebergs and rivers with your shoulders;
Through the vicissitudes of time,
You have been revered by all people as a sacred shrine.
Wind, frost, rain, and snow cannot break your will;
With your extraordinary strategies and courage,
You keep enemies at bay, making them flee at the mere sight.
The Kunlun God is an invincible force.
Translated by Wentao
July 17, 2025
🌹🌹作家简介🌹🌹
陈永江,湖南永州人,大专学历,退伍军人,书画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名篇.金榜头条签约作家、诗人、顾问,经典文学网签约诗人、作家,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签约作家、诗人,加拿大海外诗人,历任第四、五、六、七届世界诗盟“加拿大诗歌节”诗歌大赛评委。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中国时代文艺名家代表作典籍》《当代文学大典“华语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汉英对照)《文亭》《春晖文苑》《中国新时代诗人作品集第三卷》《世界华人诗歌集》《中国实力派作家大典“经典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等书刊及各大网络平台。
🌹About the Author🌹🌹
Chen Yongjiang, a native of Yongzhou, Hunan Province, holds a junior college degree. He is a veteran,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Poetry Society,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nd the China Couplet Society, as well as a council member of the Youth Literati Magazine. He is a certified poet in the China New Era Poets Archives, a contracted writer, poet, and consultant for Mingpian·Jinbang Headlines, a contracted poet and writer for Classic Literature Network, and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Yizhi Honglian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an overseas poet in Canada, and has served as a judge for the 4th, 5th, 6th, and 7th World Poetry Alliance "Canadian Poetry Festival" poetry competitions.
His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various books, periodicals, and online platforms, such as Youth Literati, Collection of Masterpieces by Famous Writers in the Chinese Era, Selected Award-Winning Works of the "Chinese Cup" Interna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mpet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anon, Sophie's Translation·World Poetry Almanac 2021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Wenting, Chunhui Wenyuan, The Third Volume of Works by Chinese New Era Poets, Collection of World Chinese Poetry, and Selected Award-Winning Works of the "Classic Cup" Interna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mpetition in the Canon of Chinese Powerful Writers.
点评词
昆仑铸魂:论陈永江《巍巍的昆仑山》的雄奇史诗与精神图腾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一首诗以“巍巍”二字开篇,便注定要承载起山的重量、神的威仪。陈永江的《巍巍的昆仑山》,正是这样一首以笔为斧、以心为炉,将昆仑山的雄奇与民族的魂魄熔铸一体的壮歌。它不长,却如昆仑山脉般横亘在诗坛之上,以“大气磅礴”的意象立骨,以“霸气豪迈”的精神为魂,寥寥数行中,既写尽了山的“巍巍”,更写透了一个民族“拼搏奋进”的脊梁。这首诗的“与众不同”,在于它不止是对山水的咏叹,更是对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的礼赞——这种力量,是昆仑的魂,也是民族的根。
一、山即神,神即民族:意象的破壁与精神的升华
“巍巍的昆仑山,昆仑神”——开篇十字,如巨钟撞响,直接打破了“山”与“神”的界限。传统诗歌中,山水多为“寄情之物”,而陈永江笔下的昆仑山,却是“山神合一”的存在:它既是“美丽雄伟的身躯”,又是护佑苍生的“昆仑神”。这种“物神同构”的写法,正是全诗“霸气”的起点——自然山水超越了地理属性,成为精神的图腾。
“你那美丽雄伟的身躯/像一只雄鹰/屹立在祖国的北方”,以“雄鹰”喻昆仑,堪称神来之笔。雄鹰者,天之骄子,有睥睨四海之姿、搏击长空之勇。将昆仑山比作雄鹰,便赋予了这座山脉动态的生命力:它不再是静止的“屹立”,而是如雄鹰般舒展羽翼,以“祖国的北方”为巢,将视野投向万里山河。这种“以动写静”的笔法,“巍巍”二字有了呼吸感——不是沉重的压迫,而是蓄势待发的昂扬。
“守护着这遍辽阔的土地/护佑你的子民生生不息”,两句看似平实,却藏着千钧之力。“守护”与“护佑”,是神的职责,也是山的使命。在这里,昆仑山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屏障”,而是主动担当的“守护者”;“子民”也不止是土地上的生灵,更是与昆仑血脉相连的“后裔”。这种“山护民、民敬山”的共生关系,诗歌跳出了单纯的“咏物”范畴,升华为对民族与土地永恒羁绊的颂歌。
陈永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昆仑神”的意象始终在“山”与“民族”之间自由穿梭。山的“雄伟”,是民族体格的象征;神的“护佑”,是民族精神的投射。这种“意象的破壁”,让诗歌的“大气磅礴”不再是空泛的辞藻,而有了具体的精神依托——当读者读到“昆仑神”时,眼前浮现的既是横亘北方的山脉,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二、肩承天地,志拒外侮:力量的具象与拼搏的呐喊
“你用肩膀挽起冰山河流”——一个“挽”字,写出了昆仑的“雄才伟略”。冰山是寒的极致,河流是动的象征,而昆仑以“肩膀”将二者“挽起”,便如一位巨人将天地间的刚柔之力揽入怀中。这“肩膀”,是地理的脊梁,更是民族的担当:它能承载自然的伟力,亦能扛住历史的风霜。
“历尽沧桑的岁月/让万民朝圣所景仰”,两句将时间维度纳入诗中。“沧桑”二字,写尽了昆仑山见证的亿万年变迁;“朝圣所景仰”,则写出了它在万民心中的神圣地位。这种“时间的厚重”与“信仰的崇高”交织,让昆仑神的形象更显立体:它不是凭空降临的“神”,而是在岁月中淬炼出的“灵”,是万民在苦难中仰望的希望。
“风霜雨雪吹不垮你的意志/你的雄才伟略/把敌人挡在门外,望风而逃”——这是全诗最“霸气”的段落,也是最能体现“拼搏奋进”精神的点睛之笔。“风霜雨雪”是自然的磨砺,“敌人”是外来的侵扰,而昆仑神以“吹不垮”的意志、“雄才伟略”的智慧,将一切挑战碾于脚下。这里的“敌人”,早已超越了具象的入侵者,它可以是历史上的外侮,也可以是民族发展中的艰难险阻;而“望风而逃”,则写出了正义力量对邪恶的绝对碾压,尽显“不可战胜”的豪迈。
陈永江作为退伍军人,其笔下的“拼搏奋进”从不流于空泛。他写昆仑“挡敌人”,不是纸上谈兵的狂傲,而是带着军人的铁血气质——那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一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绝。这种“从军营到诗坛”的精神延续,诗歌的“霸气”有了真实的底色,也让“昆仑神”的力量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三、力量的传承:从山的威仪到民族的基因
“昆仑神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结句如雷霆落定,将全诗的精神推向顶峰。这里的“力量”,是对前文“守护”“挽起”“挡敌人”的收束,更是对一种民族精神的提炼。陈永江笔下,昆仑山的“不可战胜”,从来不是孤立的神话,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基因:它是长城的砖石,是黄河的浪涛,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不服输”。
这种“力量的传承”,诗歌有了超越文本的生命力。当读者读到“昆仑神”时,会自然联想到那些为家国捐躯的先烈,那些在困境中崛起的奋斗者,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普通人——他们都是“昆仑神”的化身,都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注脚。这种“以小见大”的精神辐射,正是这首诗“更加与众不同”的地方:它不止于歌颂一座山,而是让这座山成为民族精神的“镜子”,照见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巍巍”。
四、诗人的骨血:退伍军人的赤子情怀与笔墨担当
要理解《巍巍的昆仑山》的“豪迈奔放”,便不能不提诗人陈永江的身份——退伍军人、书画家、多协会会员。这些身份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融入诗歌的精神密码。
作为退伍军人,他对“守护”与“担当”有着天然的敏感。诗中的“把敌人挡在门外”,带着军营生活的烙印;“护佑你的子民生生不息”,藏着对家国的赤诚。这种“军旅情怀”诗歌的“霸气”有了纪律性——不是狂放不羁的宣泄,而是有分寸、有力量的呐喊。
作为书画家,他对“意象的壮美”有着独特的把握。“美丽雄伟的身躯”“像一只雄鹰”,如泼墨山水般,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昆仑的神韵。这种“书画同源”的审美,诗歌的“大气磅礴”有了画面感——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幅雄鹰展翅、昆仑横亘的雄奇画卷。
作为活跃于国内外诗坛的创作者,他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但恰恰是这种“走出去”的经历,他对“祖国的北方”“辽阔的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恋。诗中的昆仑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向世界宣告:有一种力量,源自东方,不可战胜。
五、昆仑为尺:论诗歌的精神刻度与时代价值
在这个追求“精致”与“碎片化”的时代,陈永江的《巍巍的昆仑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不玩技巧,不弄玄虚,只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有力量的话。这种“返璞归真”的写法,恰恰成就了它的“霸气”——就像昆仑山不用修饰,本身就是雄伟的证明。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精神的尺子”:昆仑的“巍巍”丈量民族的高度,“不可战胜的力量”校准奋斗的方向。它告诉我们:所谓“拼搏奋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如昆仑般“屹立”的坚守,如雄鹰般“搏击”的勇气;所谓“霸气豪迈”,不是恃强凌弱的狂妄,而是“守护土地”的担当,“护佑子民”的温情。
从《诗经》中的“高山仰止”,到唐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中国人对山的咏叹从未停歇。但陈永江的昆仑山,却在传统之上更进一层:它不止是“仰望”的对象,更是“同行”的伙伴;不止是“写景”的载体,更是“铸魂”的熔炉。这种“山、神、人”三位一体的精神架构,这首短诗有了史诗的气象——它或许没有鸿篇巨制的篇幅,却有着与《荷马史诗》中奥林匹斯众神同等的精神重量。
结语:诗如昆仑,精神不朽
陈永江的《巍巍的昆仑山》,是一首用赤子之心写就的精神史诗。昆仑为骨,民族为魂,“大气磅礴”的意象中,藏着“霸气豪迈”的精神;“与众不同”的笔法里,透着“拼搏奋进”的底色。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巍巍”,不止于山的高度,更在于精神的挺拔;真正的“不可战胜”,不止于力量的强大,更在于信仰的坚定。
当我们重读“昆仑神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读到的不仅是对一座山的礼赞,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精神的确认。这,便是陈永江的高明之处——他让昆仑山从地理的坐标,变成了精神的图腾;让一首短诗,承载起了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正如昆仑山脉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北方,这首诗也必将以其“巍巍”的精神重量,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诗史之上,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奋进”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