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马学林10首同名诗词《赞歌中共中央建党百年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获得者之四王兰花》的解读与赏析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8月13日
七一勋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高荣誉,凝聚着对在民族复兴与党的建设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党员的崇高敬意。在建党百年之际,王兰花与其他二十八位杰出党员获此殊荣。她以退休之躯,在宁夏吴忠的街巷间奔走三十余载,以热忱之心点亮无数困顿家庭希望。马学林先生十首同名诗词,正是以凝练文心,为这位“小巷总理”谱写的一曲深沉赞歌。
一、退而不休:党员本色的时代光芒
1. 王兰花事迹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她退休后依然点燃生命火炬的“退而不休”精神。马学林先生敏锐捕捉这一特质,在诗中反复勾勒这位老党员的赤诚形象:“退犹燃热温千户,行总携慈润万川。”诗人以“燃热”与“温千户”的意象对照,生动呈现了王兰花从个体生命到群体奉献的升华。“润万川”的磅礴比喻,则昭示着一名党员涓滴之力如何汇入时代大潮,最终泽被苍生。这种精神延续性在“发霜未改赤心坚”一句中得到了凝练表达——岁月侵蚀了青丝,却始终未曾磨损那份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
2. “葵心长向日边暖”与“葵心向日光”的意象在诗词中反复呈现,绝非偶然。葵花向日,深植于中华文化传统,象征着忠诚不渝的品格。王兰花退而不休的奉献,正是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注脚。她以行动诠释了党员身份并非职业标签,而是终身使命。诗句“大众同栽团结先”中,王兰花作为个体党员,其精神感召力已如种子般播撒于群众心田,在共同“栽种”中催生团结伟力,体现了党员在新时代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价值。
二、兰馨恒远:精神意象的深长韵味
1. 诗人以“兰花”为名,自然将这一意象融入诗词肌理,赋予其超越植物属性的深厚内涵。“兰花吐蕊自清妍”与“金岸兰香映旭阳”等句,既点明王兰花之名,更以“清妍”“馨香”喻其品格芬芳高洁,在黄河金岸默默散发精神馨香。
2. “幽兰香沁百街祥”与“小巷深深会有寒,解危济困敢争先。一束心光暖邻里,是幽兰”等句,巧妙将兰花意象与王兰花扎根的街巷环境相融合。幽兰生于深巷,不因无人而不芳,正是王兰花在平凡社区默默奉献的写照。她如兰花般“心光暖邻里”,为琐碎日常带来祥瑞安宁。诗人以“幽兰”作结,点明其精神实质——在“深寒”处绽放温暖,于平凡中铸就非凡。
3. 王兰花三十载如一日的坚守,在诗中具象化为时间刻度与空间足迹的丰碑。“倾情卅载邻居睦,播爱终生鬓雪霜”与“一诺常萦邻里事,卅年未改赤诚篇”,以“卅载”“终生”的时间跨度和“鬓雪霜”的细节,诉说着奉献的长度与深度。“解困何辞千巷陌,扶危岂惧万风狂”则通过“千巷陌”“万风狂”的夸张笔法,展现其步履所覆盖的广阔空间与无畏气魄。“琐碎心随成大义”更是高度凝练地揭示其伟大真谛——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持久中显境界。
三、勋章回响:多元体裁的艺术辉映
1. 马学林先生十首诗词采用七律、五律及《山花子》《临江仙》等词牌,体裁丰富,各呈异彩。七律工稳厚重,如“霜鬓未移邻里众,赤忱长系细微丝”,对仗精工,“霜鬓”与“赤忱”色彩对比强烈,“邻里众”与“细微丝”大小映照,将宏大忠诚倾注于日常关怀的精神特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五律凝练如“锦绣有嘉妍,退休犹自先”,仅十字便勾勒出主人公退而不休的先锋姿态。词体则摇曳生姿,《翻香令》中“多真细,宽街巷,一诺深、卅载润桑桑”的句式参差灵动,叙事性与抒情性水乳交融,如见其行。
2. 诗人善用精妙比喻与鲜明对比。“勋章映日耀穹苍”以勋章辉映太阳,象征个人荣誉与党的光辉相映生辉;“余霞散绮共惊奇”将王兰花晚年奉献比作绚烂晚霞,在“惊奇”中饱含礼赞。最动人的对照是“小巷斜阳步履忙”与“勋章映日耀穹苍”——“斜阳”下的平凡身影最终升华为“映日”的勋章光芒,在巨大反差中揭示伟大源于平凡的哲理。
3. “葵心”“赤忱”“赤色”“丹心”等色彩词汇的反复运用,构建起以红色为主调的精神谱系。红是党旗的底色,是赤诚的象征。王兰花“护旗先”“护旗章”“护旗旌”的反复宣誓,“赤旗扬”的坚定信念,使这一抹红色贯穿始终,成为诗词情感与思想的不灭印记。这红色既是党员身份的鲜明标识,更是王兰花一片丹心永向党的炽热情怀。
四、扎根小巷:胸怀万众的伟大情怀
1. 王兰花形象在诗词中并非高蹈于云端,而是深深扎根于凡俗烟火。马学林反复点明“小巷深深会有寒”、“琐碎心随成大义”,捕捉的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在街巷穿梭,为邻里琐事奔忙。这些诗行宛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将“解危济困敢争先”的热忱、“行总携慈润万川”的温暖,通过具象化呈现赋予精神抽象以血肉。当“退犹燃热温千户”与“扶危岂惧万风狂”形成张力,一个退休党员的生命光谱在平凡岗位上展开了惊人的精神跨度。
2. 在诗词时空的宏大架构里,王兰花三十余载坚守被提炼为具有历史厚度的符号。“倾情卅载邻居睦,播爱终生鬓雪霜”,数字“卅”与“终生”形成时间纵轴;“千家桑梓润,万众系心田”,空间横轴上个体微光辐射为万家灯火。这种时空张力的艺术表达,使王兰花从具体人物升华为精神坐标——当“卅年未改赤诚篇”与建党百年历史长河交汇,个体生命便融入了集体记忆的永恒之河。
3. 马学林诗词中精心构筑的意象群,构成一套完整的象征体系。“兰花”意象尤为耀眼:“幽兰香沁百街祥”、“吐秀兰花绽美姿”,既承继了传统文化中“兰”象征的高洁品性,又被赋予新时代“护旗章”的政治意蕴。传统“葵藿倾阳”的忠贞意象,在“葵心长向日边暖”、“葵心凝赤色”中转化为对党的赤诚。最精妙的是“日”与“旗”的意象交响:“葵心永向中天日”、“护旗先”、“长护党徽章”——个体生命轨迹与党的方向在此完全叠合,党性光辉成为精神世界的永恒光源。
五、微光哲学:构成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1. 王兰花精神密码的深层核心,在“一诺常萦邻里事”中昭然若揭。这“一诺”既是党员身份的庄重承诺,更是“万民和处共霞天”的初心印记。当“琐碎心随成大义”,日常善行便升华为道德律令;当“柔肩知大义”,平凡身躯便挺立起精神丰碑。诗词揭示的深层逻辑是:党性在基层实践中获得最纯粹的表达——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教条,而是“解困行街巷”的具体脚步,是“危弱”时刻伸出的温暖之手。
2. 王兰花诗词中流淌的微光哲学,构成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回响。从“余热化春阳”的生命态度,到“寸心丹”的精神纯度,再到“大众同栽团结先”的集体意识,马学林用诗笔勾画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宇宙。当“勋章映日耀穹苍”,个体价值已汇入历史洪流;当“万民同歌护袖章”,党性光辉便成为凝聚人心的引力场。这种精神脉络从雷锋的“螺丝钉”延续至当代,在“小巷总理”们身上获得新生。
3. 王兰花最终呈现的是个体生命与历史大势的壮丽合奏。她“退犹燃热”的余晖,“解困千巷陌”的足迹,“护旗先”的忠诚,共同熔铸成“寸心丹照党旗红”的精神图腾。当无数这样的“寸心丹”在神州大地闪烁,便聚合成民族复兴的璀璨星河。
六、葵花向阳:党员对党的赤诚追随
1. 马学林十首诗词构成一座意象殿堂,将王兰花的精神品格以多维立体方式呈现。“兰花”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从“吐蕊自清妍”的天然高洁,到“香沁百街祥”的化育之功,其芬芳已超越植物属性,成为人格的象征与精神的隐喻。而“葵心”这一意象群则指向更深层的精神内核:“葵心长向日边暖”、“葵心向日光”、“葵心凝赤色”,向日葵的向光性被巧妙地转化为党员对党的赤诚追随。王兰花所扎根的宁夏地域特征也通过“黄河灌溉映天慈”、“金岸高标映碧天”等黄河意象获得诗意呈现,母亲河的滋养与奉献精神形成互文。
2. 马学林这些诗词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刻画出王兰花三十余年如一日的社区耕耘轨迹。“退犹燃热温千户”点明其退休后的人生再出发,而“行总携慈润万川”则勾勒出奉献的广度。“卅年未改赤诚篇”、“卅年道路都如砥”以时间跨度彰显信仰的坚韧;“小巷深深会有寒”与“解危济困敢争先”形成张力,寒境中的勇毅尤显珍贵。更值得深味的是,诗人以“琐碎心随成大义”的哲学观照,揭示出平凡事务中蕴藏的精神高度——那些“邻里事”、“细微丝”、“琐细”的日常积累,最终升华为“护旗先”的崇高境界。勋章的光芒,正是由万千琐碎时刻的微光聚成。
七、精神路标:将生命融入党的事业中
1. 马学林在古典形式的现代转化上展现了精湛技艺。十首诗词涵盖七律、五律及山花子、临江仙、浣溪沙、翻香令四类词牌,这种体裁的多样性构建了丰富的抒情维度。格律运用上严守平水韵与词林正韵,如《七律·下平声一先韵》中“天”、“妍”、“川”、“篇”、“先”的押韵,清越的音节似兰花在晨风中摇曳的韵律。语言锻造尤见功力,“霜鬓未移邻里众”通过“霜鬓”与“未移”的意象冲突,凸显岁月不改的初心;“柔肩擎起万家欢”则以举重若轻的笔法,使物理之肩与精神之擎形成诗意的量子纠缠。
2. 马学林这组诗词在精神深度上实现了三重升华。从个体到群体的升华体现于“大众同栽团结先”、“万民和处共霞天”等句,王兰花的个人实践被诠释为民族团结与社区和谐的催化剂;从行为到信仰的升华则见于“赤忱长系细微丝”、“赤心坚”等表述,日常服务被提炼为赤诚信仰的外化;最动人处在于时间维度的升华——“余晖炽热暖城乡”、“余热化春阳”,迟暮之年反成炽热光源,恰如“勋章映日耀穹苍”的终极意象,个体生命在融入党的事业中获得了永恒的日出。
3. 马学林这组诗词所建构的,远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王兰花颂歌。当“葵心凝赤色”遇见“兰气暖千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普通党员如何将生命活成一座精神路标。这些文字证明了:真正的崇高并非凌空蹈虚之物,它就在“小巷斜阳步履忙”的日常践行里,在“一诺萦怀三十载”的岁月坚守中。
结语:平凡巷陌中的精神丰碑
1. 马学林先生以十首诗词的璀璨星光,映照出王兰花三十载奉献之路。从“退犹燃热温千户”的余热生辉,到“葵心长向日边暖”的忠诚不渝;从“幽兰香沁百街祥”的默默芬芳,到“勋章映日耀穹苍”的至高礼赞——诗人以精妙文字完成了对一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
2. “琐碎心随成大义”,这七个字道尽王兰花事迹精髓。她的事迹昭示我们:伟大时代精神的建构,既需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如王兰花般扎根平凡、心系家国的坚实基石。其事迹所散发的精神芬芳,恰似那幽谷之兰,不择地而生,却清芬远播,在人们心中栽下信念的种子。这份在琐碎中淬炼的坚守与奉献,终将凝聚成推动时代车轮向前的磅礴伟力——正是无数这样的平凡至伟,铸就了民族复兴路上最深厚的底气。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