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风雨是金秋
——在富有先生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 曹玉田
作为富有先生的文友加兄弟,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简单用三句话对富有先生做一下简要评价:
一是做事有担当。
与富有先生的相识源于一次采访。
2007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来吉林视察,其中到过的一个地方就是松原市前郭县白依拉噶乡新艾里村。
在从国家到地方众多媒体对温家宝总理到松原考察的报道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新艾里村,温家宝总理与农民亲切交谈,原定四十分钟的行程,直到一小时四十分钟后,总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当时,本人作为松原电视台《沟通》栏目的编导,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与总理交谈的农民是谁?是什么力量,能够吸引大国总理忘却了有限的停留时间?于是,我就产生了对这位与总理交谈的农民进行采访的想法。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同总理交谈的农民名叫富有。几经周折,经过深入采访,在富有先生的配合下,本人先后完成了电视纪实片《我和总理唠农事》、报告文学《心中的丰碑》的创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我之所以说富有先生做事有担当,原因是: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农民,富有先生在同总理座谈过程中,既没有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的官话,也没有唠“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乡下嗑。而是站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向总理谈了“道路不好,收粮的车开不进来;大型农机具太贵,我们买不起;灌渠年久失修,造成水资源浪费;贷款困难。”等代表全体农民发出的心声。他向总理提出的问题,都在短期内,得到了圆满解决。他用独特的视觉,敏锐的思考,让广大农民兄弟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通过这件事,让我对富有先生做出了他做事有担当的客观评价。
二是做人有厚度。在同富有先生日复一日的交往中,我们之间,逐渐从采访与被采访对象,发展为文友加兄弟的情谊。
我之所以说他做人有厚度,那是因为:当年作为一名农村鲜有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收到高校的录取通知,卖掉手头的农机具,准备告别农门,走出人生一番新天地的时候,却因为不得不照料老母亲,含泪告别难得的改变人生际遇的机会。这也是他一生留在乡村务农的主要原因。仅从这一点,说他做人有厚度,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三是作文有韧劲儿。富有先生从当年的成名作散文《稻香鱼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诗集《心灵的颤音》,再到近年来精心创作的评论、剧本等作品。这些作品,是在他耕耘田野后的心血,是他期盼金秋的岁月里洒下的汗水。不管人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他对文学的挚爱之心没有改变,辛勤笔耕的做法没有改变。这种作文的韧劲儿,应该得到我们大家的由衷认可。
最后,祝富有兄长金秋愉快,创作丰收。

曹玉田,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兼职松原电视台《沟通》栏目编导;松原广播电视报记者部主任、副总编、总编。现为松原市影视家协会党支部书记。
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东北巨富传奇》;杂文集《固收流年》;香港雅园公司出版个人文集《为了那金色的梦》。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项。先后两届获松原市查干湖文艺奖。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