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活一如水晶球 文/北河
昨天,应邀参加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主持人舌绽莲花,妙语迭出,不时引起宾客们的阵阵欢呼。然而令我不解又无法询问的是,小夫妻在司仪的导引下互拜亲昵,大声地呼喊着“我愿意”,其双方的高堂却始终没有在台上出现。这不符合国人的习俗啊,而我知道男方的母亲是健在的。更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小两口接受亲朋好友祝福,带着最虔诚的心愿去抚摸水晶球的时候,音乐没有响起,水晶球竟然也没有发光。
这是怎么了?婚礼准备工作不至于如此粗心吧,看着礼仪人员不停地拔插电源,婚礼现场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尴尬。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幸好主持人机灵,赶紧手持话筒向台下解释。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贵客嘉宾,你们谁能猜出,水晶球为什么没有发光呢?这是我们公司新进的产品,百分百质量没问题。如果猜不出的话,请您喝酒,我可要告诉您了。 水晶球一如这对新人的生活,生活一如水晶球。在生活中,虽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淡淡才是真,可各种情景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而我深信,这对小夫妻,他们的一生中肯定有幸福,有坎坷,有风雨,有欢乐,有失去,有所得,有遗憾,有收获。而所有能够坚持下来的,凭什么,全凭的是他们之间那一种发自内心的真爱。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责任,爱是光荣,爱是泪水,爱是感动,爱是牵手,爱是前行,爱是早晨小草上晶莹的露珠,爱是夜空天幕里闪耀的群星。只要他们心中有爱。人间没有什么不可能!”
主持人话音刚落,诧异的是,音乐骤然响起,水晶球开始闪闪放光,祝新郎新娘恩爱永久的字句在里面不断地旋转。台上台下一片寂静,随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二
夜读海伦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狭小的书店里,一个油漆斑斑的木架上,我发现了她。她掩藏在诸多畅销书中间,如一朵绽放的百合,正静静等待有缘人的到来。就在刹那间,她恬静中带有坚毅的神情将我吸引,那强烈渴求光明的语句将我震撼。一种声音在空气中蓦然响起:走过去,你要追寻的人就是她!
一夜无眠,她为我讲述了一个带有自传色彩的传奇故事。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用尽生命之力撰写了14部著作,建起了数家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与拿破仑一样,她被马克·吐温称作19世纪的奇人。
她心里有着永远的痛。一生度过了88 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她最大的奢望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她是谁?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她是一个普通人,拥有过19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就在一个充满鸟鸣且繁花似锦的春天,一场高烧使她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从此,她只能凭想像去感觉天空的蔚蓝和草木的青翠。
她不是一个普通人。她牢记一句座右铭:被驱逐出罗马,只不过是生活于罗马之外而已。走不了寻求知识的康庄大道,就去走荒芜人迹的崎岖小路。当水从她掌上流过,当莎莉文老师反复在她手中写下“WATER”的时刻,一种神奇的感觉终于唤醒了她沉睡的灵魂。纵然前面横着难以想象的障碍,象征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的火种已不可遏制地开始燃烧。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西奈山上发出的圣音终于使这个倔强的女孩站立起来,走出了黑暗与寂静。她开始忘我地学习盲文凸字,用手指、用唇读来与人交流,凭触摸、凭感觉来感知世界。在盲聋者被视同白痴的时代,她却凭借超乎寻常的意志和耐心进入了哈佛大学,并在有生之年竭尽其力为世界和平呐喊,为残障人群造福,成为人类永远的骄傲。
抚卷沉思。海伦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怎样的极致。纵然在她前进的脚步当中有莎莉文老师、贝尔博士、布鲁克斯主教、马克·吐温、卡内基等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可她的成功,仍然让所有的人惊叹不已。对残疾朋友来讲,海伦是一面闪闪发光的宝镜,可以引你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对体魄健全的人儿来说,海伦却是一条高高悬挂的长鞭,时时刻刻激励着人们来挑战极限,战胜自我!
感谢海伦,她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自己多舛的人生,为世人留下了一首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感谢海伦,她以自己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品质展示给我们搏击的力量,使所有在逆境中行进的人们得到了一份勇气,一种智慧,一朵敢于在荆棘和风雨中怒放的鲜花。
【作者简介】北河,原名吴新强,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人。宁晋县作协理事,凤来仪诗社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曾在《诗刊》《诗词月刊》《北国作家》《东北文学界》《燕赵文学》《燕赵诗词》《河北自学考试》《宁晋读书人》等发表作品,与朋友合著文集《七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