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抗战先烈——写于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一罗培永
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时刻,时光于沉重的缅怀里,翻回那段满浸鲜血与硝烟的十四年岁月。八十位在抗战中牺牲的先烈,成为我此次回溯历史的路标。他们与三千五百万伤亡的中华军民一道,构成了抵御外侮的不屈长城,以热血浇灭侵略烽火,用生命唤回民族的黎明。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抗战英灵,并致敬“九三阅兵”彰显的不朽抗战精神。
硝烟初起,民族危亡时刻
1931 年 9 月 18 日,枪炮声于东北黑土地骤然炸响,“九一八”事变拉开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大幕。白山黑水间,宁静被屠戮撕碎,同胞于侵略者铁蹄下呻吟。但不屈的吼声随即迸发,杨靖宇等志士率先投身抵抗,抗日义勇军的旗帜于林海雪原猎猎作响。于早期抗战牺牲的先烈中,有年轻士兵于北大营遭突袭之际,于混乱与血泊里本能地摸向武器,向入侵之敌打响反击的第一枪。他或许无名,其身影却似星火,于黑暗里点亮更多不屈意志。
国土沦陷的悲怆浪潮,未因局部抵抗停滞。日寇步步紧逼,华北危急、平津危急,每一寸山河均似被悬于屠刀之下。无数平凡民众告别故土,于流亡途中知晓:退无可退,唯有以血肉之躯,捍卫身后家国。而更多如赵一曼般的青年志士,舍弃安逸,从五湖四海奔赴烽火前线。他们是教师、工人、学生,当国难降临,“中华儿女”的称谓赋予其无畏勇气,为拯救民族,毅然与强大的侵略者正面交锋。
全面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卢沟晓月”的诗意,于 1937 年 7 月 7 日被枪炮彻底粉碎。卢沟桥的枪声,宣告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亦昭示着一场涉及全体国民的生死鏖战已然来临。四万万同胞自此不分南北、不论老幼,在“保卫祖国”的同一信念下汇聚。淞沪会战旋即爆发,日军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民以决绝意志迎击。
八十位先烈中,有淞沪战场浴血的无名川军战士。其来自蜀地,身着单衣草鞋,却怀“不逐日寇出国境,川军誓死不还乡”的壮志。于黄浦江畔残阳下,他们以简陋装备,向日军精锐反复冲锋。每一次进攻均似飞蛾扑火,可即便身躯被炮弹撕碎、被机枪扫射穿透,冲锋号角响起时,余下之人仍呐喊向前。他们以生命为笔,于上海的街巷与滩涂,书写“中国人绝不屈服”的壮烈篇章。
南京沦陷,是民族永难磨灭的伤痛。三十万同胞被残忍屠戮,那座古都化为炼狱。可于至暗时刻,仍有先烈坚守尊严抵抗至最后。有为掩护平民转移,乔装成百姓的守城士兵,于街巷与日寇近身拼杀,直至生命尽头亦未吐露平民藏身之所;有不惧日军威胁,为记录暴行暗中搜集证据之人,他们深知一旦暴露便会受尽折磨,但为留存侵略者罪证、为后世铭记真相,决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敌后奇袭,暗夜之中燃星火
于正面战场血拼同时,敌后战场似隐蔽利刃,刺向日寇侵略根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于崇山峻岭、青纱帐、芦苇荡中组建根据地,燃起游击抗战的燎原之火。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首战扬名,以顽强伏击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全国军民望见胜利曙光。此役八十位先烈中的身影,或为侦察地形涉险的尖兵,或为冲于最前与日军白刃相接的勇士。其以必胜信念,于山谷间奏响胜利序曲,使日寇初尝中华抗战力量的强劲铁拳。
还有于敌后辗转的武工队队员。他们隐于民间,熟悉每一处村落小径,灵活发动突袭。破坏日军交通线、夺取军备物资、传递抗战情报……其行动似暗夜闪电,出其不意,令侵略者胆寒。有先烈为传递关键军情,穿越日军重重封锁线,途中即便负伤亦以惊人毅力支撑,终及时送达情报,自己却因伤重无力回天。其倒下之地,庄稼次年繁茂生长,仿若大地以独特方式,铭记其奉献。
百团大战,敌后抗战掀起高潮。数十万将士协同出击,于辽阔华北大地向日军据点、交通枢纽全面出击。战役中,年轻的爆破手们身背炸药包,无惧枪林弹雨接近敌军堡垒与桥梁。面对敌人凶猛火力,有人以身体为炸药包支架,高呼着让战友引燃导火索。轰然巨响后,其生命与敌设施共毁,却为部队推进开辟道路。八十位先烈于此役以各异姿态铸就不朽,他们深知唯有以顽强拼搏、不惧牺牲的精神,方能冲破黑暗,为民族赢取生机。
热血青年,投身烽火铸忠魂
抗战岁月,青年是激昂力量。“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无数青年学子放下书本,奔赴战场。其告别校园,投身至抗日救亡浪潮。有航空学校毕业的年轻飞行员,平均年龄或仅二十余岁,面对日军优势空中力量,每一次升空作战皆可能是诀别。他们于苍穹中与敌机缠斗,机舱中弹、机翼受损仍不放弃。即便终因寡不敌众被击落,亦要于坠落前,操控失控战机撞向敌寇,以壮烈的“空中撞击”,为祖国天空捍卫尊严。
还有海外华侨青年,听闻祖国危难,跨越重洋回归。南洋华侨机工组成运输队,于滇缅公路穿梭。滇缅公路被视作抗战“生命线”,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常有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且受日军频繁空袭。机工们于枪林弹雨中、悬崖峭壁旁,将国际援助物资艰难运送至国内抗战前线。八十位先烈中的他们,或因空袭长眠于异国山路,或为抢修被炸车辆,于日军二次轰炸时牺牲。其用青春热血连通祖国与世界,使抗战的希望火种未因物资匮乏熄灭。
抗战后期,曙光前夜的决战
十四年抗战,岁月漫长而艰辛,中国军民以巨大牺牲熬过至暗时刻,待抗战后期,反攻曙光终现。此时,战士们疲惫却目光坚毅,他们知晓胜利曙光已现,需以更大勇气与牺牲为民族夺回正义。
中国军队于诸多局部战场发动战略反攻,八十位先烈有参与收复失地的冲锋队员。于收复城镇战斗里,其承担清除敌军核心火力点的艰巨任务。硝烟弥漫中,他们于废墟间匍匐前进,接连冲破敌军数道封锁线。有人被地雷炸断双腿,仍朝敌碉堡奋力投掷最后一枚手榴弹;有人身负重伤仍紧握步枪,直至目睹敌旗倒下,方含笑闭上双眼。他们与全体抗战军民一同,凭借十四年的坚忍不拔、浴血奋战,终令日本侵略者低头,将其彻底驱逐出国门。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十四年抗战,中国赢来最终胜利!
铭记先烈,致敬九三阅兵
胜利来之不易,代价是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的惨痛牺牲。八十位先烈是三千五百万分之一,其生命渺小却伟大,如繁星闪耀抗战历史的苍穹。他们以无畏勇气、坚定信念与决绝牺牲,让中华民族于绝境重生,为后世换来和平天空。
提及抗战纪念,“九三阅兵”必然是一场震撼世界、铭刻民族记忆的盛典。2015 年 9 月 3 日,天安门广场之上,军歌嘹亮、步伐铿锵。阅兵的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当抗战英模部队代表昂首阔步通过观礼台,“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刘老庄连”等英模方队的身影,似跨越时空,令人们忆起先辈于战场的无畏身姿。“九三阅兵”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先烈的庄严告慰:先辈们,你们曾守护的祖国,正于和平年代走向强大;你们渴望的民族复兴,正被后代以不懈奋进稳步推进。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回忆八十位先烈事迹,我们无法忘却每段与他们相关的壮烈过往。其不朽精神,与抗战胜利成果、“九三阅兵”展现的自强风貌融合,构筑民族前行的精神脊梁。英雄永存,他们的热血注入中华大地,孕育和平时代的繁花。且愿后代永远铭记:曾有英勇先辈,为今日的和平与尊严,奉献了宝贵生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中华民族方能于复兴道路上,步伐稳健,走向更辽阔未来。
愿山河永无恙,英烈万世流芳!有诗为证:
烽烟骤起柳条湖
黑土蒙尘血未枯
四野哀鸿惊破梦
三江怒浪欲吞胡
卢沟晓月催征鼓
沪渎残阳照骨符
喋血台儿山失色
捐躯大别水含呜
平型捷报传千里
百团雄威震九区
林海雪原埋侠骨
青纱芦苇隐忠躯
狼牙坠处云垂泪
刘老庄前鬼夜呼
焦土抗战山河裂
孤军死守甲胄濡
南洋赤子驰滇缅
塞北苍鹰击寇雏
地道纵横藏锐旅
天炉炽热炼顽徒
金陵恨刻千秋史
重庆歌吟万里图
血沃中原肥劲草
魂归故国壮宏图
八年浴火终成鼎
十四鏖兵始破胡
芷江受降旗变色
南京雪耻恨烟无
三千白骨撑天柱
亿万丹心照玉壶
莫忘卢沟桥上月
长悬浩气满皇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