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引·踏莎行》
雾锁茶烟,苔侵石碣,
青溪渡口年年雪。
残经半卷记前尘,
簪花坠处痕如血。
骨锈埋香,笺黄映月,
连枝树老终成别。
人间多少未销魂,
一川烟雨听鹈鴂
---
第一卷·烟雨锁重楼
第一章 初遇青溪渡
梅雨时节的青溪镇浸在乳白色的雾里,沈墨白站在百年石桥上,画板被细雨敲出细密的鼓点。他忽然听见丝绸撕裂般的声响——上游漂来一截月白旗袍,像段被斩断的月光。
"救人啊!苏小姐掉水里了!"对岸传来丫鬟带着哭腔的尖叫。
沈墨白扔开画笔纵身跃下。青溪水比想象中更冷,他在墨绿色的水草间看见一抹下沉的亮色。那女子闭着眼睛,发间茶花簪正随着水波缓缓散开,乌黑的长发如同宣纸上晕染的墨痕。
当他抱着湿透的姑娘爬上岸时,才发现她的手腕上缠着几圈红线,浸水后竟在雪肤上洇出朱砂似的血痕。怀里的身体突然颤动,女子咳出几口水,睫毛上的雨珠随着睁眼的动作滚落。
"我的簪子..."这是苏青瓷对沈墨白说的第一句话。她望着湍急的溪水,眼神比落水的茶花还要破碎。
第二章 茶雾掩惊雷
苏家老宅的寅时,青瓷从相同的噩梦中惊醒。梦里总有双骨节分明的手,将一册焦黄的书页扔进火塘。她披衣起身,赤足踩过吱呀作响的楠木地板,却听见父亲书房传来压抑的呜咽。
门缝里,素来威严的苏明远跪在祖宗牌位前,手里捧着半页残纸。烛火将那纸上的茶渍照得如同血迹,青瓷分明看见父亲颤抖的手指抚过纸上"孔雀胆"三个字。
与此同时,镇东头吊脚楼里的沈墨白正在作画。他笔下是白日救起的姑娘,可颜料盘里的赭石色突然变成暗红,顺着画布流淌成溪。窗外闪过黑影,等他追出去时,只拾到半片带着火药味的茶树叶。
第三章 旧照裂前尘
台风"白鹿"来袭那夜,青瓷在阁楼整理母亲遗物。樟木箱最底层藏着个鎏金相框,玻璃早已碎裂。照片里年轻的父亲穿着中山装,左侧是如今贵为镇长的程远山,而右侧那个被撕去半边的身影,只剩下一只搭在父亲肩上的手——那修长的食指第二关节处,有颗与沈墨白一模一样的褐痣。
突然一道闪电劈亮阁楼,青瓷发现相框夹层里还藏着张地契。泛黄的桑皮纸上,"沈氏茶圃"四个字被朱砂划去,旁边批注着"民国三十二年腊月,债讫"。
楼下传来瓷器碎裂声。青瓷奔下楼时,看见父亲呆立在厅堂,脚边是摔得粉碎的德制座钟——钟摆停在子时零三分,这个时刻在往后岁月里,将如同诅咒般缠绕苏家。
第四章 残经引蝶踪
清明后的首个晴日,青瓷带着新焙的明前茶去茶神庙还愿。供桌下突然窜出只蓝斑凤蝶,引她发现神龛后的暗格。半册虫蛀的《茶经秘谱》静静躺在那里,扉页题着"赠吾弟明远",落款是"沈知秋"。
当她指尖碰到书页时,庙外传来熟悉的咳嗽声。程远山拄着黄花梨手杖踱进来,杖头镶嵌的银制茶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青瓷侄女也来祭茶神?"他笑着用杖尖拨开供品,"听说前日有个外乡画师,在打听三十年前的野火..."
回程路上,青瓷的轿子与沈墨白擦肩而过。风吹起帘角时,她看见画家背着的画筒上,赫然烫着与茶经扉页相同的葫芦形火印。
第五章 夜雨叩重门
谷雨那夜,青瓷在绣楼临帖。墨汁突然在宣纸上晕开个熟悉的人形——竟是白日里瞥见的沈墨白侧影。她慌乱中打翻砚台,黑汁泼在正在绣的嫁衣上,金线凤凰顿时变成垂死姿态。
更鼓敲过三响,后花园的角门传来有节奏的叩击声。青瓷提着玻璃风灯走去,看见沈墨白浑身湿透站在门外,手里捧着个青布包裹。"今日在茶山写生,捡到这个..."包裹里是支残缺的茶花簪,与她落水丢失的那支正好能拼成完整一朵。
他们谁都没注意,雨幕深处的假山后,程家大小姐程雪茹的杏黄油纸伞缓缓转动。伞面上用银粉绘着的缠枝茶花,在闪电中亮得妖异。
第六章 古井照幽冥
立夏前日,青瓷带着丫鬟去后山采茶耳。废弃的沈氏茶圃里,那口传说中的锁龙井盖竟被移开半尺。她鬼使神差地探头望去,井水如黑镜映出自己扭曲的倒影,接着浮现出穿学生装的陌生女子,胸口插着支茶花簪。
"那是沈家小姐..."老丫鬟突然捂住她的眼睛,"民国三十二年,她穿着嫁衣从这口井..."话未说完,老仆踩到青苔滑倒,后脑磕在井沿。弥留之际,她死死攥住青瓷的衣角:"小心...茶...里有..."
当夜,苏家祠堂所有牌位齐齐转向大门方向。更夫看见穿红旗袍的女子在天井里焚诗稿,灰烬组成"七月半"三个字。
第七章 锦灰堆心字
端午将至,青瓷发现绣线总在缝到嫁衣心口位置时莫名绷断。她拆开母亲留下的鸳鸯枕,内里除了陈年茶渣,竟藏着烧剩的婚书残角。新郎名字被火焰啃噬,但"沈"字的偏旁还倔强地立着。
沈墨白在客栈收到匿名信笺,里面是半张戏票。他去到早已废弃的永乐戏院,在二楼包厢发现用血画在灰尘上的茶山地图。某个标注"沈氏古茶树"的位置,画着个怀抱婴儿的骷髅。
两人在返程的渡船上偶遇。墨白帮青瓷捡起被风吹落的纱巾时,发现她后颈有粒朱砂痣——与他梦中跳井女子身上的胎记分毫不差。艄公突然唱起古怪的采茶调:"六月雪,七月霜,新娘子抱着棺材拜花堂..."
第八章 离魂借画皮
程家送来聘礼那日,青瓷突发癔症。她用胭脂在闺房墙上画满茶树枝桠,又在黎明时分清醒,完全不记得自己用金剪刀将嫁衣剪成了寿衣形状。
沈墨白被噩梦困扰多日,决定画下梦中场景。完成时才发现,自己竟在无意识状态下,精确复刻了苏家老宅的平面图。尤其诡异的是,东厢房位置被他反复涂抹,颜料厚得像是要掩盖什么。
他们不知道,此刻在程家密室,程远山正将两支茶花簪拼在一起。簪管里掉出张微型地图,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孔雀胆埋于雌雄茶树下,见血封喉,可杀百人。"
第九章 鬼拍青瓦霜
小暑前后,镇上开始闹鬼。更夫看见苏家废园里,穿红旗袍的女子在月下筛茶。茶筛每摇一下,就有几户人家门前的灯笼莫名熄灭。
青瓷夜读《茶经秘谱》,发现某些字迹在月光下会凸起成盲文。她连夜拓印,拼出的竟是"沈知秋绝笔"。其中"秋"字最后一捺特别粗重,蘸的似乎是血。
沈墨白被邀请到程家画肖像。当他调好颜料时,发现程雪茹的脖颈以诡异角度扭转着——就像他梦中那个跳井的女子。更可怕的是,程小姐笑着对他说:"沈画师,你祖父当年也这样看着我姐姐呢。"
第十章 血月照茶烟
七月半子时,青瓷被诡异的茶香惊醒。循着气味来到祠堂,发现父亲和程远山正在血月下对饮。他们用的竟是那套传说中染过剧毒的"祭红"茶具。
"当年知秋兄若肯交出密码..."程远山突然掐住苏明远的喉咙,"青瓷也不必嫁到程家赎罪!"
青瓷转身要逃,却撞进沈墨白怀里。两人在逃亡途中跌落山崖,被茶神庙的老尼所救。老人看着惊魂未定的年轻人,叹道:"三十年前那对苦命鸳鸯,也是在血月夜逃到这里..."她掀开神龛下的暗格,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茶山时,青瓷和墨白终于读懂了《茶经秘谱》扉页那行被虫蛀的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是当年沈知秋题在苏大小姐照片背面的绝笔。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