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书写家国情怀的尚礼赞歌
——读钟天珑长篇小说《天理良心》有感
作者/雷学刚
审核/金玫瑰
总编/李淑林

近日,有幸拜读了著名土家族作家钟天珑(笑崇鐘)的长篇小说《天理良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它不只是知识的盛宴、学养的熏陶,更是心灵的冲刷与灵魂的洗礼。这部扎根渝东南土家古镇的史诗,以其独有的魅力,久久萦绕心头。这部小说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构思精巧。 《天理良心》将镜头对准了20世纪上半叶渝东南古镇濯河坝李、龚、汪、余、徐、樊等六大家族兴衰沉浮的鲜活故事,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古镇人物形象,艺术地再现了“李家的面子、龚家的杆子、汪家的票子、余家的铺子、徐家的刀子、樊家的锭子”。这些生动绰号背后的人物,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各展风流,共同演绎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悲歌与传奇!更令人惊叹的是,钟天珑先生笔下的不仅仅是故事和人,更塑造了以天理良心为根、家国情怀为魂的人文精神谱系,艺术地再现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土家风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峡谷城”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璀璨夺目的人文景观。小说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形成故事的群峰;以大量民歌山歌情歌的叠加,形成诗歌的海洋,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内涵丰富。翻开《天理良心》,如同步入一座灿烂的文化宝库。书中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教育、医学、美学、美食、地理学、建筑学、阴阳学、古典文学、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等,生动诠释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天理良心对这片热土的浸润和滋养,艺术价值独特,交织成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厚度。难怪此书一出,引来众多名家击节赞赏!著名作家、编辑家、《民族文学》原副主编赵晏彪在《骏马》杂志发表了文学评论《天理良心——彰显道德丰碑的艺术魅力》,著名作家、评论家、教育家、重师大教授彭斯远为之写了长达万余字的文学评论《天理良心的九大阅读亮点》。此外,作家钟良义、曾素芳、孙梁源、余和容分别写了《加持家乡记忆的文学书写》《一部演绎家国情怀的旷世传奇》《一部色彩斑斓的土家族民俗百科全书》《读天理良心,悟人生智慧》等优秀评论。一部作品能汇聚如此深厚的“喜爱”,足见其分量。

三是思想精深。 《天理良心》最珍贵之处,在于它以史诗般的笔触,讴歌英雄,烛照民族精神坐标,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小说还生动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为人处世只要遵循天理良心,天地也为之欢喜。《天理良心》不仅是一部渝东南古镇五十年变迁的雄奇篇章、一轴中国西南乡村五光十色的民俗长卷,更是一部最接千年古镇濯水地气的鸿篇巨制,能给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及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提供各取所需的营养:在长者的眼里是智慧的宝典,在年轻人的眼里是人生的导师,在奋斗者的眼里是引人向上的阶梯,在爱国者的眼里是民族精神的坐标,在教师的眼里是育人的活教材,在行者的眼里是旅游的指南,在学者的眼里是五光十色的土家族民俗百科全书。

四是形象丰满。钟天珑先生深得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精髓,作品结构缜密,情节引人入胜。书中人物生动鲜活,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无论是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诚实守信的各种商人,还是英勇善战的红军,足智多谋的地下党,淳朴善良的普通百姓,他们都以天理良心为信念基石,都把矗立在古镇石板街心的“天理良心”道德碑视作至高信条,世代相传。他们深信,只有遵循天理良心,才能健全人格、升华灵魂,进而创造人生的辉煌。小说的第六章中,李璧臣向龚明礼、龚明信两兄弟讲起“天理良心平分金条”的民间传说,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自私贪婪——这也正是濯水古镇商业文化乃至周边人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准绳。小说名为《天理良心》,既源于濯水古镇上那块天理良心的石碑,更凝结着这样一份朴素却值得坚守的信念。整个故事的骨架与灵魂,都因此而变得格外厚重和明亮,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五是语言清新。《天理良心》的语言,堪称文字的艺术,清新隽永,饱含哲理与诗意。钟天珑先生的学养之深与文字功力之厚,在这字里行间展露无遗。那些从人物命运和情节中自然流淌出的智慧箴言,增添了作品的厚度和感染力,每每令人怦然心动。如:“世界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心有善意,途中便有天使。”“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这些句子不只是点缀,更为作品注入了厚重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引人深省,回味无穷。

通读全篇,不难感受到钟天珑先生对长篇小说创作的勇敢尝试——他巧妙融汇了社会学、环境学、人文学等多重维度,以立体的视角和开阔的视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深深浸润、滋养着渝东南这片神奇的热土,从而孕育和催生出了以真善美为本源的“天理良心”文化血脉。《天理良心》不仅值得读者用心品鉴、体会感动,更值得小说家与评论家们聚焦探究,它在探索文学服务时代的路径、绽放思想与艺术双重辉光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这部书写家国情怀的尚礼赞歌,正散发着独特而恒久的光彩!

作家诗人简介
雷学刚,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三级研究员,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第九届重庆文学奖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