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56

警卫排的故事
陈新民
1971年夏,解放军驻976厂警卫部队撤出工厂。厂里抽调部分基干民兵成立了警卫排,接替全厂的安全保卫工作。
警卫排是准军事化组织,一切都按部队上的要求进行。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1.军事训练,2.全厂巡逻,3.押运产品,4.保卫弹药库。
警卫排的要求很严格,比如:为了熟练掌握武器使用,要求蒙着眼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枪支的分解与组合,这样在实战时,即使在黑暗中,或者受伤看不见,也能快速把枪修好。训练中,要求单手持枪也能准确击中目标。毕竟在战场上,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经过严格训练,我们单兵素质迅速提高。
一天实弹射击归来,各人坐在自己的床上例行擦枪。尹某甲从外边进屋,刚过门槛,就听“呯”的一声枪响,只见眼前火光一闪,子弹呼啸着朝自己飞来······
我的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定睛一看,只见尹某甲呆立在门口,本能的伸手摘下帽子摸了摸脑门。他的头发中间分明有一道沟,再看手里的军帽,前面和顶上各有一个洞,洞的周围星光点点还冒着烟,空气中传来一股毛发烧焦的臭味。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好险啊,这颗子弹擦着头皮而过,要是再稍低一点他就报销了。尹某甲环视屋内:但见正对门口的尹某乙端着枪怔怔的坐在床上,枪口青烟缭绕,正对着自己,知道就是他干的。尹某甲怒不可遏,把军帽往地上一摔,闯过去揪住尹某乙就是一拳,口里骂着:“你妈怎么就多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差点给老子揭了盖!真是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吓)人!”尹某乙吓傻了,脸色蜡黄,扔下枪双手抱着头,任凭尹某甲拳打脚踢不敢还手,看看尹某甲打够了,也不知道尹某乙的脑子哪根筋错了位:“不是还没给你揭盖吗?我又不是故意的。”那尹某甲脸色铁青又好气又好笑,松开的手重新握成了拳头:“不给我揭了盖你能难受煞啊?还要故意?今天老子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就不知道山神爷的XX是石头的!”一边说着,又挥起了拳头。张富强、宋德兴等众人急忙上前把他俩拉开。
我们开会进行安全教育,调查事故原因。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天警卫排训练课目实弹射击5发子弹,尹某乙的靶纸显示只有4个洞。当时误以为是脱靶,就没在意,结果留下一发子弹在枪膛中,擦枪时走了火。经过这次事故,我们深深知道手中的枪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时厂区并不太平,附近经常有敌特发射信号弹等,虽多次组织搜捕却一无所获。为保证厂区安全,防止敌特破坏,我们每天夜间都要真枪实弹巡逻。按照规定,若遇敌情,首先要对空鸣枪示警,三枪警告后,若对方不服从或者反抗,即可直接击杀,不过,最好是先打腿等非致命部位,尽量捉活的。
厂里的产品需送到部队去,我们要跟车押运。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雪花飘飘,都要端着枪坐在解放牌汽车顶上任凭风吹雨打。虽然辛苦,这时的权力也是很大的,谁敢扒车,一枪撂下去再说。到了部队驻地,换上部队的司机,开进去卸车,我们就在会客室喝茶。如果正好赶上开饭时间,部队会给我们准备一份免费午餐。回程就轻松了,可以坐进驾驶室跟司机师傅聊聊天。
厂里的弹药库建在两山之间的山沟里,远离生产车间。为了安全,这是一座独立建筑。南。西、北三面都是高山,山上长满了松树,库房旁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遮天蔽日。东边山下是我们的驻地宿舍。
那时,3号洞尚未建成。天黑之后,弹药库周围非常安静,阴森森的。由于山沟里的回声和聚焦作用,有一点动静,声音就会传很远。我们每两小时换一班岗,每班两人,搭档是轮流的,我的搭档有黄玉明、宋德兴、班新德等人。弹药库旁边有几个大坑,就像天然掩体,趴在坑里,刚好露出头来,远处很难发现。如果下雨,我们就躲在柿子树下。
印象最深的是班长黄玉明。他是郯城复员兵,退伍前在徐州军分区服役,他经常给我讲部队里的故事。那时台湾常派飞机过来空投特务以及传单,有一天夜间,他们连队的哨兵被特务摸了岗,特务们对其审讯后派一女特务去僻静处要解决他时,他凭着机智成功反制,把女特务押回营地。
下一班岗哨来换岗时,发现哨兵不见了,马上向上级报告。全连紧急集合刚要准备搜山,那哨兵押着女特务回来了,经过审讯,女特务供出其他特务的藏身之处,全连立即出动,一举捕获特务7名,这个哨兵一个晚上记了一大过,立了一大功,赏罚分明。
一天晚上,我们像往常一样上岗,刚开始没发现什么情况。我们坐在一个深坑里,很隐蔽,又能观察四周的动静。忽然,西山上出现了灯光,有人拿手电筒晃了三晃,我们顿时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南山上也有灯光晃动,随后北山也出现了灯光。啊!我们是三面受敌了,于是把子弹推上膛。我习惯性的要打开枪刺,黄班制止了我。因为枪刺是白色的,容易暴露目标,白天实弹射击时打开枪刺是为了平衡,减少震动,提高命中率。我心里有点慌,就问黄班:给他们来一枪?黄班说不行,如果打着人,他们就会说自己是拾柴火的,我说,谁会半夜五更上山拾柴火?黄班告诉我,他们就说是拾柴火的,你能怎么着?要沉着冷静。又示意我尽量不要动,以免暴露目标,敌人只要不靠近弹药库,我们就不惊动他,敌人找不到我们哨兵的位置,也不敢下手。我们俩又分工,我负责警戒南边,他负责北边,共同警戒西边。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隐约听到西边山上有人过来的脚步声,以及石子滚动的声音,寂静的夜里声音传得很远。因为山上是树林,挡住视线,什么也看不到,就听得脚步声越来越近,从声音判断,大约离我们还有三四十米,对方停了下来。我们趴在坑沿上,枪口对准有声音的方向,时刻准备射击,同时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这样僵持了约十分钟,就听脚步声渐渐远去,然后消失了。
我在警卫排工作半年,虽然时间不长,却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记忆犹新。欣闻沂源国投文旅要在原976厂3号洞建立三线军工记忆体验馆,当年我们站岗保卫的军火库恰好在3号洞南出口附近,故地重游,勾起往事,拙笔记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作者简介:陈新民,男,1951年生,原籍山东省潍坊市,中共党员,工程师,山东老摄影家协会会员。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国营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军工代号:国营976厂)工作,1988年调至潍坊造纸总厂工作,2011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