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城步苗乡抗日狙击战
雷学业(苗族)
湘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流淌着一条永不干涸的血脉。城步苗族,这个用刀锋刻写族谱的民族,在历史的褶皱里始终保持着大山的姿态。城步苗族人民不仅有着顽强反抗封建残暴统治的不屈血性,更有着坚强抵抗外侮的民族大义。当豺狼叩门时,他们以脊梁为长城,以热血为熔炉,在南山山脉的苍茫暮色中,铸就了抗击外侮的永恒丰碑。
1934年9月和12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城步苗区,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方针,苗族人民深受鼓舞,点燃了这个古老民族深埋千年的家国情怀,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红军过城步,在苗乡大地播下了抗日救国的革命火种。

红军经过城步县汀坪乡蓬瀛村,在此建立了蓬瀛乡苏维埃政府
1945年4月中旬,日军铁蹄从东安突破国军防线,占领新宁县城,并作为日军大本营安扎下来,一路向西侵扰。4月21日,4000日军窜入城步境内,对苗乡人民犯下了弥天大罪。当此抗战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城步苗乡军民团结一心,奋起阻击,英勇打击日寇,迟滞了敌军侧翼策应主力部队进攻芷江机场的进程,谱写了一曲苗汉军民奋勇抗击外敌的英勇赞歌。
十年前,为撰写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稿,我特意赶到威溪乡,调查70年前当地军民英勇抗日的感人故事,听老人们控诉日军所犯滔天罪行。在威溪乡政府,时年83岁的汉族村民漆永庆告诉笔者,日本打到我们湖南来了,东安打败了,新宁打败了,要从我们城步过绥宁去打雪峰山,打芷江机场。日军1000多人从新宁县安心观、麻林打过来,住到了威溪乡公所和斜家岭刘家大院。日本人很坏,他们牵马去秧田呷秧踩秧,去仓里呷谷。每到一处都将秧田水放干,放马进秧田乱踩,把秧苗全部呷掉,说要把中国人饿死。坛子里的酸菜能呷的呷了,呷不完的就倒掉,再在酸菜坛子里屙堆尿,然后再盖上盖。猪油坛子也一样,把猪油呷光了,就在猪油坛子里拉堆屎,同样把盖子盖上。日本人呷牛肉很残酷,先叫士兵将牛四蹄牵着,然后用小刀将牛眼挖掉,再用刺刀劈下两块牛腿肉呷。即使不呷,见了养生畜牲也会打死不留活的。

当年日军从新宁县侵入城步县境之威溪乡,如今一片生机
1930年7月出生的城步浆坪籍老干部陈远发,日本人侵入城步那年已经15岁,是个青年了,耳闻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七十年间不曾忘记。二十多年前我在城步报社担任总编辑,已从组织部退休的陈老常来报社投稿。一说到日寇过城步,他就义愤填膺,痛骂日军是畜牲,是强盗,猪狗不如。他老泪纵横地控诉,日军经过城步县大古、平水江、骑龙坳等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见到男的就抓去做挑夫,严重的被杀死,并将人的躯体砍成数块当猪肉卖。在石梯岭,有一挑夫走不动了,被鬼子用刺刀从十多丈高的悬崖上刺下河底而粉身碎骨。从平水至金塔40里路段,被日军强行抓去做挑夫的有40多人,被打死10多人,还有5人不知死在何处。日本人抓挑夫,有一个强盗逻辑,就是年纪越大,挑的东西越重,70岁挑70斤,80岁挑80斤。没有东西挑,就在箩筐里放石头,以至不少挑夫被压死打死。日军见到女人不管老少都要强奸轮奸,仅从骑龙至金塔一带就有30余人遭日军糟蹋。骑龙坳一名40多岁的妇女因病重在身无法出走,被日军发现后轮奸致死。大古一名20多岁的女孩因躲闪不及藏在床底下,被日军用刺刀逼出来,轮奸致死……
日军在苗乡犯下的滔天罪行,遭到了苗乡军民的强烈抗击。从4月21日至4月29日,城步苗乡的巍巍大山和滔滔巫水河,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和猎杀。
在土桥附近,国军蔡仁杰部九十八师将士勇猛出击,毙敌无数。在峰溪界,国军抢占有利地形,奋勇阻击,日军多次猛攻,均被击退。在真良清溪一带,国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猛烈堵击一日两夜,使日军无法突破国军防线。在梅口东北磨石塘,一三二团与敌鏖战,使其寸步难行。在城绥交界的莲子塘,日军2000余人携钢炮数门偷渡巫水。一三一团发觉后,乘其半渡之机出击,集中炮火向东岸猛轰,激战半小时,日军遭受重创,掉头向东溃逃。直至4月30日,日军第五十八旅团主力纵队在城步境内遭受重大消耗后,败走绥宁县关峡、武阳。

1945年5月,雪峰山会战中的中国军队在洞口县江口镇青岩阵地用重机枪射击来犯日军
这场为期9天9夜的城步阻击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大捷提供了有力保障,削弱了日军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造成日军主力孤军深入,失去策应,为国军实施全面反击,夺取战役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使日军原定三面合击中国军队窜犯芷江的作战计划化为泡影。
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日阻击战,城步苗乡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敌,自发拿起扁担、锄头,有的甚至赤手空拳,同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4月27日,在武阳一带受阻的日军第五十八旅团猛攻武冈城,被国军第五十八师击退,多股被打散的日军残兵,陆续退往城步花桥、威溪,巡原路折返新宁驻地。一队残兵60余人,仓皇逃到城步碧云乡的石山、山口团,自神门口窜入松柏油岭冲,在陡竹山迷了路,被抓来的当地向导故意将日军带到白果岭深山密林中。向导伺机逃脱,日军晕头转向窜了大半天才翻过山,来到牛角水、黑石头,遭城步县抗日自卫团和当地群众勇猛追杀,敌人狼狈逃出县境。
5月初,10个被打散的日军从武冈潜入威溪,欲返回新宁大本营,隐藏在桂花园南槽湾山中。城步县民众抗日自卫队连夜赶到桂花园进行围剿,激战一天一夜,毙敌军官一名,放火烧死8人。一军官化装脱逃,在白沙村与农民“把师”张如兰相撞,将其一把抱住。日兵挣不开,便拉开别在腰间的手榴弹,丢在脚下,欲同归于尽,张一脚将手榴弹踢下河去。这时,两个放排的农民举着斧头过来助阵,将日兵扭送到乡公所,从其身上搜出红绸一块,上书“天皇钦封少尉”字样。“张把师”受到县政府嘉奖。
当雪峰山会战的硝烟散尽,那些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勇士们,悄然化作苗乡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这场壮烈辉煌的城步抗日阻击战,恰似苗族古歌中最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如今,残留在县城南门古老城墙的斑驳弹痕里,野葡萄藤年复一年地生长,仿佛要缝补历史的创伤。每逢清明,总有银饰叮当的苗家女子,在无名烈士墓前,洒下三碗米酒——一碗敬天地,一碗敬英烈,最后一碗,敬这个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2025年8月14日)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城步县历史》:《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军》
2、《城步人民革命史》:《城步抗日战事》
3、《城步文史第三辑》:《肖殿群:城步境内抗日阻击战记略》
4、《城步文史第十一十二合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原载《城步文史第十一十二合辑:雪峰山会战中的城步阻击战》,本次发表时作了较大改动)
雷学业简介

雷学业,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南城步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 历任城步中学教师、县教委干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长、工会主席、城步报社社长总编辑、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副处级干部(四级调研员)。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语言文字。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民min族报》《湖南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作品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简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神韵--苗族文化研究》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对于湘桂黔边区苗族习俗的调查与思考》《湘西南苗族传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路径》《让古村落古民居成为“镇寨之宝”》等,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获湖南省社科联2015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点击链接雷学业“苗族风情故事”-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