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熟悉的地方
文峰
行李箱的滚轮声里,藏着大半生的刻度。
生于齐齐哈尔军工厂的红砖房时,空气里总飘着机油与煤烟的味道。车间的轰鸣声是童年的背景音,父亲蓝布工装口袋里的铜哨子,一吹便能唤回整个家属院的黄昏。那时以为,世界就是厂区围墙内的模样,烟囱冒出的烟会一直笔直地通向云端。
六岁那年被送回鲁南老家,才算懂得土地的厚重。青砖灰瓦的老屋爬满牵牛花,母亲纳鞋底的线穿过窗棂,把日头缝成了细碎的光斑。田埂上的蒲公英总在风里打转,像极了我那时不懂的漂泊——原来世界不止有齿轮和机床,还有会呼吸的麦田,和能漫过脚踝的月光。
十八岁背着帆布包离开家乡,刚开通的公交车的汽笛声扯断了最后一丝牵绊。后来在日照的海边教书,看潮起潮落染白了黑板旁的日历。学生们的朗读声混着海浪拍岸,办公室的窗台总摆着捡来的贝壳,里面盛着备课到深夜的星子。再后来去北京挤地铁,在青岛的栈桥上数归帆,脚步所至之处,地图上的红点越扎越密,却总在某个深夜惊醒,分不清枕畔是黄海的涛声,还是鲁南老屋的虫鸣。
退休后客居曾工作过的滨海小城日照。儿子在上海的别墅区安了家,视频里总说“爸,来享享福”。可我偏爱海边这条老路,早市的鲅鱼还带着露水,老同事们在公园的石桌上摆开象棋,棋子落下去的力道,和当年在教研组争论教案时一模一样。有山有水,有熟门熟路的街坊,物价牌上的数字也温和,可心里总像空着一块——这地方再好,终究是“客居”。
直到某个清晨,在灯塔广场看到一群晨练的老人。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挥着自制的毛笔在地上写《兰亭序》,水迹在石板上洇开又晒干,像极了我那些写了又改的华夏珍宝馆策划方案。忽然就懂了,那些辗转迁徙的日子里,我最熟悉的从不是某一处屋檐。
是父亲铜哨子里藏着的认真,是母亲纳鞋底时的执着,是教过的学生递来的第一支钢笔,是在异乡珍宝馆里对着一件老物件看呆的半晌。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是那颗总在跳动的初心——它不安分,总惦记着要为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老手艺、老物件安个家,要让华夏的珍宝在灯光下重新发亮。
原来最熟悉的地方,从不在地图上。它在每一次出发的勇气里,在每一个未完成的梦里,在那颗不管走了多远,都记得为何出发的心里。




卞文峰老师简介
卞文峰,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
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后任职于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在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领域深耕45载。
学术建树:
著有《教子方略》等18部著作,发文6866篇,积极推广与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
华夏珍宝馆掌门,守护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致力于文化传承。
社会兼任:
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文学修为:
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及理事,词作入《词林正韵》。除教育与收藏主业外,散文与古诗词创作功底深厚,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文物,精美饰品,字画,收藏出售,联系电话:13906337589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