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卷·青峦劫》
第二十一章 百鬼夜行
中元夜,青峦镇所有亡魂同时现形。周家七十二口冤魂从坟茔爬出,每具腐尸手中都捧着盏人皮灯笼。冯家祖宅地下突然裂开,钻出七代先祖的尸骸,颈骨皆被银簪贯穿。
阿宝被亡魂围困时,怀中玉佩突然发烫。周玉娘的鬼魂从玉佩中浮现,腐烂的面容竟在慢慢恢复。"簪子......"她冰凉的手指划过阿宝眼皮,"让你看见真相。"
刹那间,阿宝眼前闪过祖父临终景象:老人颤抖着将银簪插入自己咽喉,鲜血在青石板上画出一道镇魂符。
---
第二十二章 天师剑
龙虎山张天师破阵而入,桃木剑所指之处,亡魂纷纷退避。就在他要封印周玉娘时,剑身突然崩裂——剑脊里藏着截焦黑的指骨,正是当年绣楼火场的遗骸。
"好个欺世盗名的天师!"周玉娘厉笑,"当年就是你给冯家出的主意,用我周家七十二口性命炼长生丹!"
张天师的道袍无风自燃,露出胸口狰狞的烧伤。阿宝这才明白,眼前的天师竟是当年冯家豢养的妖道假扮。
---
第二十三章 焚山记
百年怨气引动地火,青峦山开始崩塌。阿宝在逃命时坠入先祖密室,发现石壁上刻满血字——原来周玉娘本是冯家养女,与冯秀才青梅竹马。当年冯老爷为谋周家祖传的"太阴炼形术",竟让亲子诱骗玉娘成婚,在新婚夜......
"不是银簪。"阿宝突然醒悟,"是火!当年绣楼大火里,玉娘姐姐用银簪刻下了真相!"
山崩地裂中,那支传说中的银簪从阿宝袖中自行飞出,簪尖滴落的血珠化作漫天红莲,将百年罪孽烧得干干净净。
---
第二十四章 相思冢
劫后余生的阿宝在废墟中挖出个檀木匣。匣中婚书上,冯秀才与周玉娘的名字被血线紧紧缠在一起。最惊人的是匣底画像——画中的冯秀才眼中含泪,手中银簪正刺向自己心口。
"原来祖父临终......是在殉情?"阿宝颤抖着翻开画像背面,上面是周玉娘清秀的字迹:"若不能同生,求共赴黄泉。银簪藏魂,待君百年。"
当夜,有人看见两个模糊的身影携手走入青峦山深处,身后跟着七十二盏缓缓升天的灯笼。
---
第二十五章 青烟散
三年后,阿宝在重建的祠堂立了块无字碑。每逢清明,碑前都会莫名出现两盏交杯酒。有次他假装离去,回头时恰见酒盏自倾,地上水痕勾出个"谢"字。
如今青峦镇的孩童仍会传唱古老的歌谣:"银簪怨,红烛泪,相思冢上青烟坠......"只是没人知道,每当山雾升起时,总有两道模糊的身影在雾中相视而笑。
(全书终)
---
后记:青烟未尽时
写完《青峦诡谭录》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飘着细雨。我搁下毛笔,看着砚台里将干未干的墨汁,恍惚间似乎看见一缕青烟从纸面升起——这大约就是故事里那些未散尽的魂魄,还在人间徘徊着讨要一个交代。
这部书里的冤孽,最初只是源于我在县志上瞥见的一行小字:"光绪八年七月十五,冯生夜遁,周宅尽焚。"后来在青峦山下的老茶馆里,有个牙齿掉光的说书人告诉我,他祖父曾见过冯家后人偷偷在乱葬岗烧纸钱,烧的都是女子用的胭脂香囊。
最令我毛骨悚然的,是在周家废墟找到的半截焦黑银簪。簪头雕着并蒂莲,花蕊处有个暗格,里头藏着片发黄的纸,上面用血画着古怪的符咒。我把银簪交给懂道术的朋友看,他脸色骤变,说这是"锁魂契",能让两个魂魄生生世世纠缠不休。
写作过程中常有怪事。某个雨夜,我整理到"阴兵借道"一章时,电脑突然黑屏,映出个模糊的女子倒影。还有次校稿到"相思冢"段落,案头的茶无端泛起涟漪,仿佛有人对着水面叹息。这些或许都是巧合,但我从此养成了在书房供一盏清茶的习惯。
有位读者问我,为何最终要让周玉娘放下仇恨?我想起在青峦镇采风时,有个百岁老人说过:"怨气就像山雾,看着吓人,太阳一照就散了。可雾散了,山还在。"真正的恐怖从来不是鬼怪,而是人心里的执念。冯秀才用银簪自尽时,或许终于明白这个道理。
如今青峦山成了旅游胜地,年轻人在相思冢前挂同心锁,却不知锁扣的样式正是仿造那支银簪。偶尔有游客说拍到了雾中的人影,当地导游就笑着解释是光线折射——只有山脚下卖纸钱的老婆婆还会在黄昏时分,对着空荡荡的山路轻声问:"姑娘今日要几刀黄纸?"
故事可以终结,因果却不会。此刻我合上书稿,忽然听见窗棂轻响。抬头望去,只见一缕青烟掠过檐角,像极了新娘出嫁时飘落的红纱。
(完)
附记:本书所有志怪情节均有民间传说为依据,唯青峦镇及人物系艺术创作。若有读者在现实中发现相似银簪,万勿触碰——据说那支簪子的暗格里,至今还藏着半张没烧完的婚书。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