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赋
作者 侯文君
蜜蜂当然是画家文士的爱物,不必说嗡嗡嘤嘤的喧闹让人浮想联翩,不必说忙忙碌碌的身影叫人感慨万千,不必说甜甜蜜蜜的蜂蜜使人乐不思蜀,单是其见诸图画诗文的赞美诗赋足以让人拍案惊奇,蜜蜂就是人世间可爱的小精灵了。难怪罗隐《蜂》诗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虽然我极力排斥蝎子和毛虫的可恶可憎,但即使曾经一回的偶然冒犯,草蜂子把我蜇得头部肿胀,但也没感到什么疼痛。也许这就是蜂子对我的亲近抑或惩戒了。怎么想,都觉得它跟明代王欣《咏蜂》所云就产生了共鸣:“采酿春忙小蜜蜂, 何消振翅蛰邻童。应愁百卉花时尽, 最恨烧烟取蜡翁。”况且蜜蜂原本善良,这有宋杨万里《蜂儿诗》所言佐证:“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人家喜欢沾花惹草不假,可从来没有胡作非为,甚至还在造福人众。可是人呢?
蜜蜂有着分窝的习性,每当老巢兵源充足、人满为患,它们就会在某一蜂王的统帅之下,不远几百里地迁徙,类同族人的分爨起灶一样,只是漫无目的。此时,它们遮天蔽日,边飞边瞭,寻找自己群体理想的生命归宿。大树则是它们的依托之地,一旦选中,成嘟噜的蜜蜂就滚成蜂球,又黑又大,待贾而嫁了。这正如张碧《鸿沟》所云:“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此时也就风诡云谲,它们居无定所啊。
这时就会有人来收蜂子,收蜂子技术含量很高,需要耐心、细心、耐力和体力兼具。收蜂子的工具是个柳编的笊篱,捆绑在长长的木杆子上。笊篱上涂着一层薄薄的蜂蜜,有时也用白糖,不能涂得太多太厚,否则蜂蜜会浪费流淌。然后再用一根细竹竿,绑上点燃的艾蒿绳,有笊篱的长杆在蜂球逆风的一侧,慢慢凑近蜜蜂,用烟雾熏蒸蜂球。一般是左手擎着长杆,右手拿着点燃艾绳的细竿,在蜜蜂球顺风的一侧;但要离蜜蜂球稍远一点,用烟熏球状蜜蜂群体,迫使蜜蜂们向有蜂蜜的笊篱缓缓蠕动。如此,收蜂人头仰向天,看着蜂球,只能小心翼翼地耐心等待,久而久之,蜜蜂们才会挪爬上笊篱。回收一窝蜜蜂,快则个把小时,慢则二三个小时,有时还会更长,不一而足。一旦成功,收蜂人会满心喜悦地说:“收了。”
曾有反面例证,我村一人收蜂子,蜜蜂却久久不回落笊篱,或许还在揣度收蜂人的好恶心理吧。他等得不耐烦了,就拴住两根竹棒棒,凑近蜂巢,手拿小棍,去拝蜜蜂,臆想蜜蜂俯首听从指挥。他把自己看成顶天立地的英雄了,不曾想,蜜蜂并不领情,哄的一声,蜂拥而来,其头部周边被蜇无数痛点。蜂子自然没有收成,还留下了一个旷世歇后语叫做:能老汉收蜂子--中了无数毒子。当时寡不敌众的老汉八面受敌,狼狈不堪。情急之下,他对旁观的儿子直喊:“厚啊,厚啊,给我打打蜂子。厚啊,厚啊,厚啊,给我打打蜂子。”
蜜蜂当然不会那么言听计从,蜂起云涌的移徙途中,它们不会任你随心所欲。一片黑压压的蜜蜂飞行寻觅归宿之时,收蜂人看到了;看到它们并不停歇,就会群起拿出铁锨,铲上沙土,或是用水桶提水,边跑边向飞翔的群蜂洒扬出去。此法有效,只要水到渠成,受到打压的群蜂,真的还会纷纷落下。这就便于蜜蜂回收了,不少人家都在摩拳擦掌,但有缘的终归只是少数。这跟唐李商隐《蜂》说的相似:“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几度春风,几度夏雨,几度秋霜。回收的蜜蜂最初只能放置在用高粱秸秆打的暖站子里,围住用土坯制作的蜜蜂巢,再用树叶麦穰类物品添满;只把蜜蜂的出入通道掏开个圆洞,方便蜜蜂进出。后来其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变成了木头箱子。蜜蜂很友好,只要你不惹它,它决然不会惹你,因为即使它蜇人之后,自己也会因为没了毒子就会短期内香消玉殒。有些人家则养不来,可能是不细心或者技术不够,养着养着,蜜蜂就会飞走,留都留不住。蜂主也就自叹呜呼哀哉了。
从春末至秋末,是蜜蜂采撷花粉酿造蜂蜜的黄金季节,那是收获满满啊。满地的溢香荆花、满坡的洁白槐花、满树的零碎枣花,都是蜜蜂自由自在的采粉福地。蜜蜂嗡嗡嘤嘤闹得情深义重,纷纷扬扬欢得趾高气扬,亲亲蜜蜜抱得海誓山盟。于是才有了世上最甜蜜的自然造诣。我们这里常见的只有荆棵蜜、枣花蜜、槐花蜜和老婆脚指头蜜,都是天然精品。我喜欢的还是荆棵蜜,我们那里荆花可真多啊,蓝花盛开,清香四溢,也就是蜂蜜的原料储备库了。
怎样收获割取蜂蜜呢?养蜂人须戴好防备蜜蜂蜇伤的面具和手套,开始割蜂蜜了。同样也是用蚊艾叶蔓绳子点燃,后才敞开蜜蜂房子,用艾叶烟雾往蜂房熏。蜜蜂便乖乖地躲藏直至外飞,蜂巢的蜜蜂顷刻便汇所剩无几,蜂主便用刀子轻轻地把蜂巢割下,大约要割掉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作为蜜蜂越冬的粮食营养,安全越冬。然后才熬制蜂蜜:就是把割下来的蜂巢放在铁锅里,在炉子上烧开水后,用干净的纱布袋,把熬好的蜂蜜粥倒进其中,用两根擀面杖夹住布袋,从上往下慢慢地挤压,又热又粘的蜂蜜便汩汩流入瓷花盆了。
袋子里的渣滓,蜜蜡和少量的蜜蜂混合一起,再用清水浇开,捞出死掉的蜜蜂,把浇开的水蜡混合物倒入另一盆里。待到水冷却了,蜜蜡自然而然地就会结下厚厚的大约一指左右的黄黄的优质蜜蜡,那可是搓制纺线线用的拉绳子的最好原料,过去家家都用。世外桃源的普济众生,它们算是最好的体验者了。这时,我想起了《蜜蜂颂 》:“李澍蜂儿妙,巧制糖,日间采蜜夜煽凉。足扫千娇蕊,舌探百媚芳。勤蠕转,慢封仓,双腿毛篮集粉香。老幼衔食培后嗣,中青炼蜡筑巢房。伸针不穴疗重症,关节风湿注王浆。”
蜜蜂也有野生之说,古语曰:“打开旋崮,富了莱芜。”据说旋崮就有很多野生的蜜蜂,窝窝孤悬陡壁罅隙,自由徜徉,飞天入地,来去惬意。还有种叫做土地凝子的地中蜂子,可够厉害。我村曾经有个孩子招惹了它,竟然被蜇得死去活来,花了好多钱呢。后来他的父亲要去复仇,但却被人早已挖走,空空如也了,看来还有它的价值,据说也是一位稀世中药。
我就想了,蜜蜂即使分爨也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也从不盲从,从不阿谀,从不高傲,原则在于“良禽择木而栖。”它们遵循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人生准则,是啊,凡物都该互相包容,不能敌对仇雠。而且其本意就是造福人类,它们对人的要求甚少,但给与人的却甚多。为人之道难道不也如此吗?
作者简介:
侯文君 山东沂源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写作题材多样:曾在《语文报》、《读写月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十多家报刊发表过教学论文百篇,也在《浦北文学》《齐风》、《百合花》、《大众日报》、《淄博日报》、《沁阳文学》、《青岛文学》、《山东文学》等十多家文学杂志发表过百篇文章,出版二百万字的《鲁阳杂俎》之侃天下、五彩云、锦绣谷、散文集四部。莱芜区、济南市、山东散文协会、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