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离魂记》
第六章 借尸还魂
冯秀才坠井的第三日,镇上来了个陌生道人。此人青袍麻履,背负桃木剑,腰间悬一串铜铃,行走时却无声响。他在井边焚了三道符,灰烬竟逆风飘入井中。当夜,更夫王五见井口爬出个湿淋淋的人影,细看竟是冯秀才,只是瞳仁泛青,指甲缝里塞满井底淤泥。
"冯相公?您……"王五话音未落,冯秀才忽咧嘴一笑,嘴角裂至耳根,露出满口细密尖牙。王五骇极昏死,次日被人发现时,手中紧攥着一缕乌黑长发,发梢还缠着半片腐朽的凤冠珠翠。
冯秀才归家后,举止愈发怪异。他不再碰笔墨,却常在子时伏案疾书,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偿命"二字。妻子李氏半夜惊醒,见丈夫站在铜镜前,镜中映出的却是张陌生女子的脸——杏眼含怨,唇色乌紫。
"二十年了……"镜中人轻叹,声音却从冯秀才喉中发出,"你们冯家欠的债,该还了。"
---
第七章 画皮匠
青峦镇东街突然开了家"巧手斋",专售人皮面具。店主是个佝偻老者,十指如枯枝,却能剥下活人脸皮而不见血。镇上几个地痞酒后闹事,第二日被人发现时,整张面皮不翼而飞,却仍能行走说话,只是眼窝里不断涌出黑水。
冯秀才夜访巧手斋,见老者正在油灯下缝制一张美人面皮,针线穿梭间,那面皮竟自行翕动嘴唇:"郎君可还记得奴家?"话音未落,油灯骤灭,冯秀才摸到案上一物——竟是块尚未完工的人皮,掌心处赫然烙着周家的梅花印。
当夜,更夫见巧手斋门缝渗出汩汩血水,推门却见老者伏在案上,后脑勺被整个掀开,里头空空如也。墙上用血写着:"画皮画骨难画心,负心人终偿命。"
---
第八章 阴阳契
冯秀才在祖父的旧箱底翻出一纸婚书,女方署名"周玉娘",日期恰是光绪八年中元节。婚书背面用朱砂画着古怪符咒,触碰时竟灼伤手指。当夜,他梦见自己穿着喜袍站在祠堂,对面新娘的红盖头下不断滴血。
"签了阴阳契,生死都是周家人。"新娘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祖父当年毁约逃婚,害我周家满门横死……如今,该你了。"
冯秀才惊醒时,发现婚书上的朱砂符咒已蔓延至自己手腕,形成一道血红锁链。镇上突然暴毙的乡绅,尸体上都浮现同样的血纹。
---
第九章 鬼媒人
七月半,青峦镇来了个穿红袄的老妪,挨家挨户发喜帖,说是冯家要娶亲。喜帖上的新娘名讳竟是"周玉娘",而婚期写的是二十年前的中元节。
当夜,冯家祠堂无端起乐,八抬大轿凭空出现在院中。轿帘掀开时,里头滚出个穿嫁衣的骷髅,怀中抱着个啼哭的婴孩——那哭声竟与冯秀才幼子一模一样。
更诡异的是,全镇百姓那夜都做了同一个梦:冯秀才跪在祠堂,新娘用银簪挑开他的胸膛,取出一颗跳动的心脏,轻笑道:"这颗心,早该是我的。"
---
第十章 断头宴
冯家突然大摆宴席,说是补办喜事。宾客入席后才发现,桌上全是腐肉蛆虫,酒坛里泡着婴孩手指。冯秀才坐在主位,脖颈处一道血线,脑袋歪斜,却仍能举杯劝酒。
子时锣响,新娘的红轿从天而降。轿中伸出的却不是手,而是森森白骨。冯秀才的头颅突然滚落,嘴巴一张一合:"逃不掉的……周家的债,冯家世代来还……"
次日清晨,冯宅已成废墟,唯剩一株枯树上挂着残破喜幡,地上散落着七具无头尸——正是当年参与周家灭门的乡勇后代。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