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姜鸿起 世代永相传
快板书 班学明
竹板一打响连天, 迈步来到台中间。
今天不把别的表, 专题歌颂英烈篇。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成为一张新名片。
红色故土英雄出, 一道靓丽风景线。
百位将军题诗词, 许多撰文作怀念。
红色讲堂教育广, 英雄事迹天下传。
扶沟沃土育英贤, 先烈壮歌天地间。
他的一生虽短暂, 伟大内涵出平凡。
四面八方来瞻仰, 往返不断参观团。
周口市,扶沟县, 党史教育基地点。
机关单位好几千, 参观人次几十万。
中小学生、青少年,实践活动示范点。
红色地标搭舞台, 爱国主义大讲坛。
红色教材革命史, 历史文化留遗产。
各位听众莫急躁, 听我慢慢作宣传。
革命烈士姜鸿起。 家乡居住扶沟县。
韭园镇,太康营, 红色家乡有庄园。
家庭贫困囊如洗, 食不果腹房漏天。
他的父亲姜炳建, 吉鸿昌部下战斗员。
枪林弹雨很勇敢, 不幸负伤中子弹。
请求回家治疗伤, 无钱就医撒手离人寰。
他的母亲受打击, 卧床不起病延年。
七岁沿街乞讨饭, 还求善人施舍钱。
侍候母亲熬汤药, 病情逐渐有好转。
他的伯父姜廷赞, 资助进城把书念。
十七岁,那一年, 姜鸿起正在读师范。
七七卢沟事变后, 举国上下齐抗战。
他投笔从戎洪流中,偶遇将军促膝谈。
彭雪枫慧眼来推荐,奔赴抗大到延安。
他亲耳聆听主席话,摩拳擦掌上前线。
一十八岁入了党, 心明眼亮磐石坚。
听党分配《拂晓报》,铁笔钢枪战敌顽。
清晨出去忙采访, 夜晚编排再加班。
刻板全靠巧妙手, 油印也不嫌麻烦。
编辑没有固定地, 频频转移不安全。
拂晓报纸将士看, 杀敌决心冲云天。
革命先烈姜鸿起, 铮铮铁骨英雄汉。
枪林弹雨到阵地, 呕心沥血谱新篇。
夙夜在公整六年, 浴血奋战心也甘。
铁笔钢枪一双手, 肩挑重担苦也甜。
文韬字好多诗文, 武略智勇齐双全。
光辉业绩垂青史, 拂晓报刊伟人赞!~
难忘一九四五年, 他担任,新四军营教导员。
扶、太、西区委书记,决心要把残匪歼。
怎能忘,小何庄, 鲜血染红透衣衫。
姜鸿起,意志坚, 敌众我寡遭了难。
为护战友突围战, 鸣枪诱敌高声喊:
“你们残匪王八蛋,老子就在这里站!”
敌人一看是当官的,呼啦一下包围圈。
怎能忘,弹尽援绝,他宁死不屈 浴血战。
大义凛然英雄汉, 为国捐躯无遗憾。
二十八岁正盛年, 英雄壮举立云天。
追忆爱民报国志, 悼念姜公泪潸然。
优秀党员姜鸿起, 英雄归来青春献。
丹心碧血贯长空, 敬业爱岗树典范。
以身捐躯为祖国, 五岳垂泪祭英贤。
先烈英魂映日月, 高大身影映河山。
时逢乙巳清明天, 先烈诞辰百周年。
故乡隆重来纪念, 束束鲜花献英贤。
烈士英名留千古, 浩然正气传万年。
拂晓精神励后人, 姜鸿起精神励志篇。
告慰英魂在九泉, 今朝盛世尧舜年,
大型革命现代剧, 戏曲入选舞台演。
烈士故事入史册, 三天三夜说不完。
我编快板来思念, 千言万语咏笔端。
唱到这里为一段, 还请您多多提意见。



作者简介;
班学明,河南扶沟县农民,高中文化,年逾古稀,业余创作,老有所乐;路不停,写不停,艰辛跋涉夏与冬。上海诗词吾爱网会员,扶沟县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周口作家群会员,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桐丘诗联(纸质季刊)副主编;曾荣获河南省“党的光辉照九州”征文一等奖;河南省广播电台仰韶杯征文二等奖,荣获中国散文网《三读背影》银奖。已出版(黄土地之歌)选集,《岁月笔耕文集》即将付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