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发展目标,抓项目、育产业、促消费,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县域经济呈现动能蓄积、质效提升良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38.02亿元、增长7.6%,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位居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亿元、增长8.3%,位居全市第一;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7.5%位居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动能增强,终南山泉生产线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资23.87亿元,初步谋划储备“十五五”项目404个总投资1133.58亿元,举办“秦岭闺秀·康养柞水”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引进华住集团、南京千亩休闲农业等重点企业13家,争取上级资金10.46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落实减税降费523.24万元欧珂药业、宝华矿业等21家企业满负荷生产,新引进同欣信达等企业5家,盘活闲置标准化厂房3.9万平方米,新增市场主体639户,县域工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盘龙药业成为全市首家获得CNAS认证的中药企业。
康养旅游蓬勃发展,牛背梁世界旅游度假区、柞水溶洞5A景区创建有序推进,溶洞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南门户区建设等康养项目加快实施,成功承办2025年环秦岭第九届自行车联赛活动,老庵寺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稳居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不断提速,投入衔接资金1.55亿元,实施巩固衔接项目144个,西部食用菌交易交流中心主体完工,正在对接纳入北京新发地全国分市场,2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金米村、新合村、老庵寺村、朱家湾村创建全省“千万工程”示范村。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以县城中心片区更新、迎接高铁到来、小区环境整治为抓手,快速推进县城棚户区改造、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完善城市功能项目,启动高铁站周边公路改建和环境美化、水系提升,县城整体风貌有效提升,做好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准备。
生态优势有效巩固,整改各级反馈秦岭生态环境问题90个,完成国土绿化3.6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平方公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市第一。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10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已竣工4个,城区五幼、太河小学等学校加速建设,高考高分段、最高分、一本上线率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职教高考达线率居全市第一。县医院医技楼建设加快实施,“二级甲等医院”创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有序推进。(李字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