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朱海燕
“6.8路风事件”始末记(下)
[八]、上书铁道部长
5月14日深夜12点半,我抵达位于赣南的兴国。15日一大早,还没有起床,17局副局长、京九铁路指挥部指挥长郑余近把我喊醒,说南昌有电话找我。
打电话的人是京九铁路指挥部南昌分指的同志,他说,听说你昨天坐67次列车到京九铁路采访,车上对你照顾不周,请你多多原谅。
我回告他,这件事与照顾不周没有丝毫关系。另外,我有车票,自带食物,也无需照顾。一路过来,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记者,怎么扯到照顾不周问题?这是风马牛不相及吗!因为我在车上发现多起敲诈勒索旅客的问题,我向车长通报了情况。
授话人说:“京九建设者大多来自北方,探亲也罢,出差也罢,都要乘坐67、68次列车,为了给建设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我向你传达有关领导的三点意见:第一,不许公开见报;第二,不许向领导汇报;第三,不要向外传播此事。”
从电话分析,昨天67次列车到达南昌之后,那位姓张的车长,托关系、找门路,想以权势压我,不让披露他们敲诈勒索旅客的丑恶行径。使此硬招,想以高压态势灭火消灾。
而我偏偏不信这个邪!
我对授话人说,你所指的领导是那位领导?能否告之。另外,京九南昌指挥部无权干涉记者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向不向有关部门汇报这是记者的权利。铁路建设单位没有理由干预媒体对路风问题的披露。我说,此事已经以电话的形式向铁道部主要领导作了汇报。
授话人说:“那就算我刚才的话没说。”对方放了电话。
之后,我给铁道部长韩杼滨打去电话,简单汇报在67次列车上的所见所闻。他要求我立即写出文字的东西,电传到部办公厅。
我用2个小时,写完一份报告,详细汇报了列车敲诈勒索旅客的问题。电传到部办公厅,收件人火速呈送韩杼滨部长。

/原铁道部部长 韩抒滨 /
一个小时后,韩部长打来电话,感谢我为部党组提供一份真实的有价值关于路风问题的情况汇报。他说:“内容很热闹啊,看这个汇报,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惊心动魄啊!”
他批转给铁道部政治部主任蔡庆华同志,让他督办处理,对当事人一定作出严肃处理,对社会有个交代,对旅客有个交代。
[九]、泰和桥,“队长”来访
5月17日晚6时许,17局京九指挥部郑余近告诉我,16局指挥长刘再华从吉安打电话给他,说南昌客运段北京车队队长到兴国向我作检讨,已经到了吉安,让我在兴国等他们。
我让王福兆要车,向北返回泰和赣江大桥工地。吉安距兴国127公里,兴国距泰和赣江大桥工地89公里。17局的建设者正在冒着40多度的高温建设泰和赣江大桥。
北京车队一行到兴国扑一个空,又驾车北返。深夜12点,他们在泰和大桥工地找到我。他们来了4个人,除张车长外,还有队长,和车队一个搞宣传的小伙子,另加一个司机。
队长给我一份两张纸的自查自纠的整改措施。又说,对当事人作出如何如何的严肃处理。
和铁路建设者相比,他们感慨万端,说他们没有铁路建设者这么辛苦,工作轻松,收入也多,应该向建设者学习,牢固树立为旅客和铁路建设者的服务意识,不应敲铁路建设者的竹杠子云云。
泰和赣江大桥是悬灌梁施工,钢模里的温度高达60多度,建设者一个个挥汗如雨,令张车长和车队长十分感动,他们非要跳下去体验生活不可。结果跳下去不到10分钟,大汗淋漓。爬上来后,激动地说:“施工现场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思想上和感情上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礼,北京车队一定把泰和赣江大桥工地,作为他们爱岗敬业的学习基地,让全队各个包乘组轮流到此参观取经,学习铁路建设者拼搏奉献,创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他们报国为民不掺假的精神,使车队出现更多的雷锋式的乘务员,提高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意识与作风。”

/铁路建设者施工图片/
我被他们的真诚所感动。我想,明天的北京车队,一定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
[十]、到南昌探底
5月27日,我由赣州去南昌,路过吉安,16局京九铁路指挥长刘再华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不久前,16局王总工程師到京九工地检查工作,返回北京时,从樟树站上的68次列车。王总年近60岁,本身又是副局级领导,使用火车软卧免票。不给钱,就是不给软卧票,最后掏了几百块钱,才算弄得一张软卧票。
刘再华说,这不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吗?没有修路人修铁路,哪里有火车?就是“杀熟”,也不能这样宰杀修路的人啊!
刘再华算了一笔账:16局建设京九铁路的有几千职工,出差也罢,探亲也罢,必须从樟树乘车,华山一条路,只有此途,没有他道。南昌北京车队若是这样敲竹杠,仅16局一个局,每年职工乘车,会被他们敲竹杠上百万元。
下午我到南昌客运段北京车队。和队领导沟通情况时,队领导根本不知道我发现乘务员敲诈勒索旅客的事情。那趟列车和北京车队也没有所谓制定措施,整顿路风,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等等。一切问题都被张X德车长掩盖了。他想以纸包火,欲盖弥彰,蒙混过关。
我对队领导说,前不久,张车长带着你们队长到兴国找我,送去了车队的整改措施,是开着轿车去的啊!
队长说:“你看看是我吗?你遇到李鬼了。他们这帮小子啥戏不会演?啥戏不能演?手里有卧铺,工矿企业,党政机关的关系户多着呢,在哪里借不到一辆轿车,在哪里找不到一个冒充队长的李鬼。”
这时,我明白了,我被“李鬼”骗了。在泰和大桥工地,他们装得何其像也,又是跳到钢模里体验生活,又是要把建设工地当作敬业爱岗的学习基地,这一切都是假的。
北京车队领导,态度还算明朗,答复待问清情况后,作出处理。我想,长年累月,他们对敲诈勒索旅客问题,不会不知道,每次批评,恐怕也是敷衍了事。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事情过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习以为常的恶习,列车敲诈勒索之风不会如此猖狂盛行。自我整顿,自我手术,看来很难切除这一毒瘤。
既然北京车队被这位车长蒙在鼓里,客运段更不知此情,也没有通报的必要了。有关67次、68次列车敲诈勒索旅客一事,我想向南昌分局党委书记作以汇报。这位书记是党的十四大代表,我采访党的十四大的时候,在京西宾馆曾一起采访过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和他,也算是老相识了。
他回答我反映的问题时,总是满口豪言,一腔大词。对路风问题,他认为江西有井冈山精神、瑞金精神、安源精神的指引,从八一起义南昌这个英雄城开出的列车,一定是共和国列车中的标杆车队,他认为这种红色基因会永远保持人民列车为人民的光荣本色。甚至百分之三百的保证,绝大多数是好的。
我说:“百分,只能用百分衡比。百分之三百这本身就是一种假话。”
他没意识到,关于南昌分局路风整顿的惊雷,正在远方的天边响起。

(图片来源网络)
离开南昌时,我拜访了京九铁路南昌指挥部指挥长杨建兴。我向谈及指挥部有人打电话给我,不许公开报道67次列车敲诈勒索一事。他严肃地说:只有他能代表南昌指挥部,除此,其他人不能代表。他非常支持我对北京车队的批评。他说,跑北京的这趟车很不像话,我从南昌回北京开会,弄不到卧铺,每次,都是通过南昌分局管基建的吴副局长给我订票,才能搞到一张票。因为之前,我在蚌埠分局是管基建的副局长,我们一个铁路局,都在分局的领导岗位上,又是同行。不然,我也搞不到票。他气愤地说,共产党的列车,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山大王,“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要从此过,丢下买路财。”这种雁过拔毛的做法,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损人民铁路的形象。
[十一]、静悄悄的背后
我致韩杼滨部长的报告发出之后,一切都在沉静之中。这期间,南昌客运段北京车队敲诈勒索旅客的行为没有丝毫的收敛。但是,他们的丑恶行径,都在铁道部的目光里。
为了把我反映的问题做实,让他们“有嘴赖不掉”,在铁道部政治部主任蔡庆华的领导下,铁道部路风办委派,北京、郑州、广州三个铁路局路风办的同志,上车暗访,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北京局路风办由北京上车到郑州,郑州局路风办由郑州上车到岳阳,广州局路风办由岳阳上车到南昌。他们全部身着便服,不使用铁路免票,一律采用上车补票的办法,踏乘北京车队所值乘的所有列车。没想到的是,他们无一例外,全部遭到列车乘务人员的敲诈勒索。
看来敲诈旅客,对北京车队来说,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颠覆性的,全面性的,整体性的。
6月8日,是揭开盖子的一天。
这天,铁道部召开全路路风整顿大会。在京的部党组成员、部领导全部参加。会上通报了一桩桩南昌分局北京车队敲诈勒索旅客的事实。政治部主任蔡庆华在会上多次用“要钱,不要脸”这句话严肃批评南昌客运段北京车队。

蚌埠:(图片来源网络)
会上,责成上海铁路局局长和南昌分局局长作检讨,并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上海局领导表示,要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进驻南昌分局,整顿一个月,向部党组,向社会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十二]、大戏在后面
1994年7月20日,铁道部部长韩杼滨第二次赴京九铁路现场办公。办公完毕后,他乘坐的公务车由樟树站挂68次列车返京。南昌分局党委书记由南昌赶往樟树为其送行。
站台上,这位书记悄悄对我说,XXX添乘,送部长回京。他说的XXX我很陌生,我复问一句:“是干什么的?“
书记说:“是南昌客运段段长,最近要调到南昌车站当站长,上海局已经研究了,命令很快就到。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添乘列车了。”
这时,我才知道是客运段段长添乘这趟列车。
列车开出后,在公务车里,我向韩部长报告了此事。
韩部长对铁道部办公厅主任吴昌元(后来做海南省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和我说:“南昌分局搞路风整顿一个多月了,你们两位到列车里看看,有没有成效。”
这样,吴昌元和我从后到前走了一遍,询问了一些旅客对列车服务的意见,回来向韩部长汇报。韩问:“怎么样?”
吴昌元回答:“若是评脏乱差吗?这趟列车可以评上冠军。旅客对他们的服务意见很大。部长,您想,今天公务车挂在这趟车上,明知道您在车上。如果不在这车上,又能差到何等程度?”
韩杼滨部长对我说:“你到车厢里,把那位段长喊过来。”
于是,我过去,把段长请到公务车。
韩部长指着我问他:“你认识他吗?”
“知道。《人民铁道》报的记者。”
韩部长说:“向部党组反映你们列车敲诈勒索旅客就是他反映的。是事实吗?”
答:“一切属实。”
韩杼滨说:“如果是事实,那就好说了。你没有把客运段的工作做好。从哪个地方栽倒,从哪个地方爬起来。客运段的工作没有做好,想到南昌车站当站长,没门。我的话,你记住,并由你向分局和上海局转达。撤销你的南昌车站站长命令。上海局对南昌分局的路风整顿存在走过场现象。重启整顿。不见成效,不能收兵。”
送走段长后,吴昌元对韩杼滨说:“我们以铁道部办公厅的名义,向上海局发出通知,原原本本地将您指示传达给上海局。”
韩杼滨说:“可以,不然,又不知那个环节变味了。”
于是从7月底开始,上海局派出由路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为组长的路风整顿工作组重进南昌分局,整顿工作组共108人,整顿100天。整顿结果:南昌分局局长撤职,由京九铁路南昌指挥部指挥杨建兴取而代之。南昌客运段段长撤职。问题严重的20多人开除路籍,其中含上文披露的那位熊列检。另外几十人视问题轻重,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致此,“6.8路风事件”才有一个让社会满意的结局。(全文完)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