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人生杂感文'流星雨
走南闯北立潮头,挥洒青春向笔求。
且借书山百钱墨,更寻学海一扁舟。
欲穷史界千年恨,阅尽人间万古愁。
躲进桃源效元亮,出淤不染作清流。
2025-08-13于青岛
作者简介
流星雨,本名刘心宇,男53岁,河南开封人,中医副主任医师。游医四海,服务万邦。赏湖光山色,品风土人情。舒怀遣兴,多有所得。诗词发表于《中州诗词苑》、《东方文学爱好者学会》、《诗天子》、《中国人民诗刊》、《今日头条》丶《都市头条》、《中华文学社》等
墨色长河里的清流
“走南闯北立潮头,挥洒青春向笔求”一句道出今日文人的精神写真。当墨香遇见铜臭,当“百钱墨”成为知识计量单位,“学海一扁舟”则更显出孤勇姿态——诗行间,现代文人正跋涉在精神与物质双重困境的荆棘之路上。
“躲进桃源效元亮”的古典憧憬,其实映衬出当下文人无处可避的深重忧思。“桃源”在陶渊明时代尚可指代一方净土,而今这净土却如雾中楼阁,早已在现实中消散无痕。那些“百钱墨”与“一扁舟”的意象,岂非正是心灵安放之所已然坍塌后,文人们不得不背负的沉重行囊?这行囊里装满了书页中的“千年恨”,亦盛满人间的“万古愁”,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灵魂的十字架。
正是这“千年恨”与“万古愁”,点燃了文人笔下不熄的忧患之火。历代文人墨客,其灵魂深处无不深植着这一份与生俱来的愁绪。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到鲁迅以笔为投枪,直刺国民劣根性的最深处。鲁迅先生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有关”二字,正是愁与恨的无限延伸,是文人血脉里流淌着的悲天悯人。这份忧思,使他们在人类苦难的深渊旁长久驻足,使他们的文字成为照亮深渊的星火。
然而,真正的清流绝不在桃花源里自赏顾盼。“出淤不染作清流”的誓言,其精髓恰在“出淤”二字——要勇敢走出书斋,直面时代的污泥。所谓“清流”,绝非仅是个人道德的洁癖自赏,而是以文字为舟楫,义无反顾地驶向时代漩涡中心。孔子为推行仁政周游列国,屡遭困厄而不改其志;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让历史的警钟响彻千秋。在当代,多少有担当的作家、学者,亦以笔为旗,在社会的泥淖中执着掘进,于喧嚣浮躁中奋力打捞沉沦的良知。这“清流”是“出淤”的壮举,是“立潮头”的勇毅,是“向笔求”的执着——其清洌恰恰源自于对人间混浊的深深介入。
当“百钱墨”亦成奢侈,“一扁舟”愈显飘零,文人傲骨正于这双重困境中淬炼得愈显清刚。文人的清流使命,不仅在于传承“千年恨”的深沉血脉,更在于使“万古愁”化为清醒介入现实、塑造未来的担当。
清流之所以清洌,正在于它从不惮于在混沌中奔涌。当文字成为照亮深渊的星火,那“出淤不染”的孤傲身影,便是人间精神海拔的永恒刻度。
2025,08,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