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灯与渡口》 文/冯计英
当白昼的喧嚣沉入窗棂,
夜的寂静里,我点亮心灯。
灵魂的杯盏,细细拂拭,
不为盈满,只映清澈如星。
任世事奔涌如江,
各有渡口,各有归航。
不攀渡船,不妒帆影,
只泊心舟于宁静的湾港。
温柔是盏不灭的灯,
糊涂是善意的帘笼。
放过风,放过雨,
放过昨日压肩的沉痛。
人生这本厚书,
翻阅是当下的暖,掩卷是氤氲的烟。
不必完美无缺,
待晨光熹微,自有金线镀亮书签。
2025年8月14日于上海
🌷🌷Night Lamp and Ferry Terminal🌷🌷
By Feng Jiying
When the hustle of daylight sinks into the window lattice,
In the stillness of night, I light the lamp of my heart.
The cup of the soul, I wipe with care,
Not to fill it full, but to mirror clarity like stars.
Let the world surge like a river,
Each has its ferry terminal, each its homeward course.
I do not cling to ferries, nor envy the sail’s shadow,
But moor my heart’s boat in a tranquil harbor.
Tenderness is an unquenchable lamp,
Obliviousness a curtain of goodwill.
Let go of the wind, let go of the rain,
Let go of yesterday’s sorrows that weighed on the shoulders.
Life is this thick book—
Perusing it is the warmth of the present; closing it, a wisp of mist.
There’s no need for flawlessness;
When the faint light of dawn comes, a golden thread will gild the bookmark.
Written in Shanghai on August 14, 2025
🌹🌹 作家简介🌹🌹
冯计英,笔名:御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云天文学社、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学会签约作家、诗人,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一枝红莲文学诗社签约作家诗人,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武夷源文学社会员。
🌷🌷Author Profile🌷🌷
Feng Jiying, pen - name: Yufeng,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He is a researcher at the Bird-and-Insect Script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Art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 is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China Yuntia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China Chinese Boutique Literature Writers Society,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the director - censor and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eilongjiang Poetry Association, a member of the Yichun Poetry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Shanghai Wuyiyuan Literature Society.
点评词
于灯火渡口间照见生命本真——冯计英《夜灯与渡口》的精神叩问与诗性栖居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当代诗歌创作中,总有一些作品如暗夜中的星子,不事张扬却自带光芒,以沉静的笔触叩击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冯计英先生的《夜灯与渡口》便是这样一首饱含生命哲思的佳作。这首诗以“夜灯”与“渡口”为核心意象,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喧嚣与寂静的更迭中,构建起一个兼具东方禅意与现代生命意识的精神场域。诗人以洗练的语言、精妙的隐喻,将个体对自我灵魂的观照、对世事沉浮的释然、对人生境遇的通透体悟熔铸其中,既延续了中国传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质,又注入了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坚守,为读者提供了一处可栖居的诗意港湾。
诗歌开篇即以“当白昼的喧嚣沉入窗棂,夜的寂静里,我点亮心灯”奠定全篇沉静内敛的基调。“白昼的喧嚣”是外部世界的具象写照,是都市生活的浮躁与纷扰,是裹挟着每个人向前奔涌的世俗洪流;而“窗棂”则成为一道边界,将喧嚣隔绝在外,为“夜的寂静”与“心灯”的点亮创造了空间。这里的“心灯”绝非物理意义上的光源,而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它是在寂静中对自我的审视,是在纷扰中对内心秩序的坚守。紧接着“灵魂的杯盏,细细拂拭,不为盈满,只映清澈如星”,以“杯盏”喻灵魂,将抽象的精神存在转化为可触碰的具象器物。“细细拂拭”的动作,暗含着对灵魂的珍视与净化,诗人不求灵魂被功名利禄填满,只愿其保持如星辰般的澄澈通透。这种对精神纯粹性的追求,与当下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逐形成鲜明对比,开篇两句便已将诗歌的精神高度悄然立起。
进入第二小节,诗人将视野从个体内心转向外部世事,以“任世事奔涌如江”勾勒出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奔涌如江”的比喻极具张力,既写出了世事的动态与力量,也暗示了其不确定性与裹挟性。然而,诗人并未在洪流中迷失,而是以“各有渡口,各有归航”的通达视角,承认个体命运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渡口”——那是人生的关键节点,是选择与转折的交汇处;也都有自己的“归航”——那是生命的终极方向,是精神的落脚点。基于这种认知,诗人提出“不攀渡船,不妒帆影,只泊心舟于宁静的湾港”。“渡船”与“帆影”象征着他人的路径与成就,诗人拒绝盲目攀附与嫉妒,选择将“心舟”泊于“宁静的湾港”,这既是对自我节奏的坚守,也是对精神家园的构建。此处的“宁静湾港”与前文的“心灯”形成呼应,共同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双重庇护,展现出一种不随波逐流、安守本心的生命姿态。
第三小节进一步深化对生命态度的阐释,以“温柔是盏不灭的灯,糊涂是善意的帘笼”两句,抛出极具东方智慧的生命哲学。“温柔”作为一种情感特质,被赋予“不灭的灯”的意象,意味着它是照亮生命旅程的永恒光源,是消解坚硬与冰冷的精神力量;而“糊涂”在此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是“善意的帘笼”——它不是真的懵懂,而是对世间纷扰的适度包容,是对他人过错的温柔体谅,是为心灵筑起的一道缓冲屏障。这种“温柔”与“糊涂”的辩证统一,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与生活困境的通透理解。随后“放过风,放过雨,放过昨日压肩的沉痛”,以排比句式强化情感张力,“风”“雨”既是自然现象的写照,也是人生挫折与磨难的隐喻。“放过”二字,道尽了与过往和解的释然,是对生命中无法改变的缺憾的接纳,更是对自我的温柔救赎。这种“放过”不是逃避,而是以更辽阔的胸怀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为当下与未来腾出空间。
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将人生比作“这本厚书”,以“翻阅是当下的暖,掩卷是氤氲的烟”完成对生命过程与记忆的诗意转化。“翻阅”是对当下生活的投入与体验,每一个瞬间的温暖都在书页间留下痕迹;“掩卷”则指向过往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悲欢离合,最终都化作“氤氲的烟”,朦胧而悠远,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生命厚度的见证。“不必完美无缺”一句,直接点明诗人的人生态度——拒绝以完美主义苛责自我,承认缺憾是生命的常态。而“待晨光熹微,自有金线镀亮书签”则为全诗注入希望与力量,“晨光熹微”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的降临,“金线镀亮书签”将过往的记忆与当下的希望联结,暗示着每一段经历,无论悲喜,终将在时间的淬炼中焕发光彩。这不仅是对人生的乐观期许,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认: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在接纳与坚守中,让每一个瞬间都成为值得珍藏的“书签”。
从意象选择来看,全诗以“灯”“渡口”“舟”“书”等传统意象为骨架,却赋予其现代精神内涵。“灯”在古典诗词中多象征指引与温暖,此处则与“心”结合,成为个体精神自觉的象征;“渡口”与“舟”本是行旅意象,诗人将其转化为生命选择与精神栖居的载体;“书”的比喻则将抽象的人生具象化,读者能在翻阅与掩卷的动作中,体悟生命的流转与沉淀。这些意象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含蓄蕴藉,又融入了当代人的生命体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语言风格上,全诗语言洗练质朴,无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字字精准,句句含情。“沉入”“点亮”“拂拭”“泊”等动词的运用,精准勾勒出动作的情态与诗人的心境;“清澈如星”“奔涌如江”等比喻,以极简的语言创造出丰富的审美意境;排比与对仗的运用,如“各有渡口,各有归航”“放过风,放过雨,放过昨日压肩的沉痛”,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又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与诗歌所传递的通透、淡然的生命态度高度契合,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冯计英先生作为长期深耕文学创作的诗人,其作品始终扎根于生命体验与精神思考。《夜灯与渡口》中,我们既能看到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安贫乐道”“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也能感受到他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外部世界的喧嚣裹挟,在追逐与比较中迷失自我,而这首诗如同一剂清凉剂,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关照内心,在纷繁世事中为自己构筑一处宁静的精神港湾。
从诗歌的精神价值来看,《夜灯与渡口》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更在于它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生命范式——不执着于外界的评价,不被过往的伤痛束缚,以温柔的姿态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以坚定的信念守护内心的澄澈。这种生命范式,既不是消极避世的遁隐,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虚妄,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本质深刻认知的积极入世态度。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世界,而是与自我和解;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一切,而是珍惜当下的温暖。
此外,诗歌结尾的创作时间与地点“2025年8月14日于上海”,为这首诗增添了现实锚点。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白昼的喧嚣”的典型载体,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下如此沉静的诗句,更凸显出其精神世界的强大与独立。这一细节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具真实性与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浮躁的都市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澄澈。
综观全诗,《夜灯与渡口》以小见大,以具象写抽象,有限的篇幅中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既是诗人个人生命体验的诗意呈现,也是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回应与慰藉。“夜灯”的映照下,我们看清了内心的方向;“渡口”的抉择中,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归航。这首诗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澄澈与宁静的渴望;又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在纷繁世事中坚守本心,生命的旅程中诗意栖居。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审美愉悦,更在于它将在漫长的时间中,持续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滋养与生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