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天浩 张梦瑶)近日,河北美术学院在东城堡B150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公共艺术的时代在场》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邀请了天津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生导师景育民教授进行学术交流,由公共艺术教研主任唐聪聪主持,公共艺术专业骨干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中,景育民教授围绕“公共艺术的跨界思维与地域性”“公共艺术进入智能化、科技时代”以及“公共艺术的个人实践”三个主题,深入探讨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创作理念。他提出,公共艺术是策划学的概念,其发展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智能化与生活本体化。通过多个案例的剖析,景教授强调了跨领域、跨媒介、跨学科融合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作品应避免同质化,重视差异性与创新性。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地域性”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应从环境、历史、人文、生态、生活方式、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系统梳理公共艺术的创作背景。
景教授还指出,未来的公共艺术将在“城市更新”与“农村建设”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讲座过程中,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与景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对于教学与创作中产生的问题与思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景教授不仅给予了现场指导,还提出了宝贵的发展建议。
此次学术活动不仅拓宽了学院师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学术探索与创作灵感,为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与创作实践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景教授分享的个人艺术实践体会,进一步强调了地域性与关系美学在创作中的核心价值,对师生们的未来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盛宴,更是河北美术学院在公共艺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通过此次活动,学院不仅加强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公共艺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河北美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河北美术学院
编辑:王军卓 曹欢欢
编审:张茂辉
审核: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