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街巷的褶皱里
— —解禁的日常与记忆的星图
安徽/王瑞东
郑升家笔下的《北梁街夜行》,并非一场浪漫的都市游荡。当暮色低垂,脚步丈量社区五星广场,维族小伙的烧烤烟火、学童嬉闹的回声、树梢聒噪的老鸦——这些看似散落的日常碎片,被诗人悄然拾起。它们不是被观赏的风景,而是城市肌理深处真实的脉动。现代诗在此处卸下“升华”的重负,如自来水浇灌绿化带一般,耐心浇灌着被忽略的细节。
诗中空间在脚步推移中徐徐展开,仿佛一卷城市地图在夜色里铺展。花果山路、牛羊市场旧址、新立的北梁街路牌,这些坐标不仅是物理位置,更是时间刻度的显影。牛羊市场改建为驾校,派出所成了司法局——变迁在轻描淡写的对照中惊心动魄。那些消逝的牛羊气味与昔日治安焦点,被驾驶座上的未来与司法卷宗的重量取代。诗人如考古学家般,在水泥覆盖的过去上,辨认出记忆的断层。
全诗最精妙处,在于感官从喧嚣渐次沉入静观。从广场人声、老鸦聒噪、瓜果摊的市声,到农家小院“不闻犬声/只有窗户透出的光影”——外在的嘈杂被过滤,内在的澄明开始显现。此时“微风带来几丝凉意”,不仅是肌肤的触感,更是精神获得自由时的战栗。“神经松弛/让封锁的思维解禁”,这结句如钥匙旋开锈锁:当诗人卸下目的性凝视,成为纯粹的城市漫游者,街道的褶皱便向他敞开,成为灵魂的甬道。
郑升家此诗,正是一个都市行者在时间尘埃中擦拭记忆星图的努力。维族小伙的烟火、驾校取代的牛羊厩、窗口的光影,这些碎片在诗中重组成一幅精神地理图。行走不仅是在空间移动,更是潜入城市记忆的深海打捞沉船——那些被遗忘的声响与气息,在诗行中重新获得心跳。
当“封锁的思维”在微凉夜风中解禁,北梁街的每一块路牌、每一扇透光的窗,都成了灵魂的驿站。
附录:
北梁街夜行
⊙郑升家
暮色低垂
走过社区五星广场
三两学童在嬉闹
歇业的菜市场旁
维族小伙摆弄着羊肉烧烤
向南漫步花果山路
公交车已回站
开放的自来水正浇灌着绿化带
老鸦落在树梢聒噪
冷不丁泄下粪便
街旁巷口
小贩们守着瓜果摊
曾经熟悉的牛羊市场
已改建为驾校
原派出所成了司法局
新立的北梁街路牌
映入眼帘
近处的农家小院
不闻犬声
只有窗户透出的光影
此时的微风
带来几丝凉意
神经松弛
让封锁的思维解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