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阙孤锋录·开篇引》
——临江仙·剑魄
残阳漫染孤城血,
西风冷彻青锋。
江湖夜雨十年灯。
朱砂凝泪处,
玉珏碎无声。
龙脉深藏兴废事,
谁堪独守枯荣?
寒山寺外晚钟鸣。
剑光沉碧落,
犹照故人名
——
——山河永寂处 谁记侠骨香
【第一卷·寒刃照血】
---
第一章·荒祠夜雨
永乐十三年三月初七,惊蛰。
青灰色的雨幕笼罩着徽州古道,官道旁破败的山神庙里,一簇将熄未熄的篝火映出个抱剑而眠的身影。忽然庙门"吱呀"作响,惊醒了浅眠的萧云寒。
"好重的血腥气。"他拇指轻推剑镡,三寸青锋在鞘中发出龙吟般的颤响。
破庙门口跌进个血人。绛紫锦袍被雨水泡得发黑,腰间悬着的鎏金错银令牌却晃得人眼疼——竟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腰牌!
"追魂令......"那人喉头咯咯作响,突然将个油布包裹拍在萧云寒掌心,"交给...姑苏...寒山寺..."话未说完,七窍突然涌出黑血。
檐外惊雷炸响,萧云寒猛然侧身。三枚透骨钉擦着耳畔钉入神像,腐朽的泥塑菩萨"轰隆"坍塌。
"好俊的身手。"黑衣人们自雨幕中显出身影,为首者铁面覆脸,掌中判官笔泛着蓝汪汪的光,"可惜要陪这短命鬼上路。"
萧云寒突然笑了。
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笑。
---
第二章·剑挑姑苏
油布包裹里是半块羊脂玉珏,内侧阴刻着"天阙"二字。
七日后姑苏城外,萧云寒在茶寮听闻了个有趣的消息——三日前寒山寺突发大火,住持了尘大师圆寂前,将寺内镇寺之宝托付给了江南楚家。
"客官这剑..."卖茶老翁盯着他腰间铁剑突然变色,"莫不是二十年前..."
话未说完,老翁咽喉突然多了个血洞。萧云寒剑势如虹,将暗处射来的弩箭劈成两段。茶寮四周竹林中,数十名弩手正在合围。
"楚家的九曲连环弩。"萧云寒踢翻茶桌挡住箭雨,冷笑道,"好大的排场。"
他当然不知道,此刻楚家水榭内,素白罗衫的少女正将另半块玉珏按在《山河舆图》缺口处。楚清瑶指尖发颤——玉珏纹路竟与图上剑形完全吻合!
"小姐!"丫鬟跌跌撞撞冲进来,"前院...前院有个持铁剑的杀神..."
---
第三章·玉碎江南
楚家剑冢前,萧云寒的剑尖滴着血。七十二名护院武师横七竖八躺了一地,却都只伤不亡。
"好个慈悲剑法。"月洞门后转出个雪衣少女,腕间金铃叮咚作响,"可惜我楚家没有你要的东西。"
萧云寒瞳孔骤缩。少女腰间悬着的,分明是与他手中一模一样的半块玉珏!
突然墙头传来阴恻恻的笑声:"楚小姐这话可不对。"七个戴着青铜面具的身影鬼魅般落下,"《天阙剑典》明明就在..."
话音戛然而止。为首面具人的咽喉上,不知何时多了根金针。楚清瑶广袖翻飞间,漫天金针如雨:"七煞教也配提剑典?"
混战中,两块玉珏突然凌空相撞。刺目的白光里,萧云寒看见楚清瑶背后浮现出诡异的血色掌印——
竟是失传已久的"化骨绵掌"!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