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好好听 好好说——亲子沟通的艺术
新蔡县教育局心理咨询师 董相忠
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高效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掌握沟通策略是践行亲子高效沟通的重要途径。
一、语言的沟通策略
一是用“我”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以“我”开头,如“我感到很担心”“我很生气”等,减少攻击性。二是认可的话赞扬着说: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由衷地赞许,如“孩子你真棒,我为你骄傲”。三是批评的话鼓励着说:用鼓励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如“老师说你这这次作文虽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觉得你在写作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四是请求的话商量着说:用商量的语气让孩子做事情,如“孩子,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收拾房间吗”。五是质疑的话温柔着说: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如“这个月咋会花掉这么多的零用钱呢?”。
二、倾听的沟通策略
一是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要经常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运用眼神或简短的语言表示出你听的兴趣。二是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孩子有时候犯了错,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应该让他申辩和解释,老是用“你不用解释!”来制止孩子,孩子渐渐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他会背着许多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 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很难过,但当眼泪将沙子流出来后,便会觉得舒服多了。如:孩子:妈妈,我讨厌语文老师,因为他守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了我,我感到很没面子。母亲:是的,妈妈听了也很伤心。孩子:可又想,我觉得老师的用心是好的。母亲:那你说说。孩子:老师是不是用这种方法激将我好好学习呀,自从受批评后,我发恨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母亲:嗯,真是个好孩子,你要是考好了,可得感谢你老师呀!孩子,你真棒!
三、微笑的沟通策略
微笑像鲜花一样迷人,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春风一样温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富裕还是贫穷,微笑永远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微笑的益处都有哪些呢?微笑可以感染家人,微笑可以激发热情,微笑可以增加创造力。训练微笑的基本做法是:不发声,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向上略微提起,面含笑意,使人如沐春风。

四、尊重的沟通策略
一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尊严。自从孩子离开母体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就应该享有人的尊严。很小的时候,你对着孩子笑,陪伴着孩子,孩子会很高兴,也会笑。但你要是对着孩子发怒, 凶巴巴的样子,孩子就会哭闹。所以,我常常说,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你对他真好还是假好,他们心里都有数呢,小小的孩子也 有着同样高贵的人格,要是不小心践踏了,就可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伤,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伴随着孩子一生。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作为父母要尊重,而不要粗暴限制或干涉,尤其是孩子的爱好与你希望他具有的爱好相悖的时候,要尊重孩子。比如说,你希望孩子学钢琴,或者学小提琴,培养点艺术细胞。但孩子偏偏对音乐没有兴趣,而对画画感兴趣,你就不能非要坚持孩子必须放弃画画去学乐器。三是尊重孩子的差异,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孩子就像是一粒种子,或许有的是大豆种子,有的是花生种子,有的是小麦、玉米,你不能要求都长出花生,或者都成小麦。那就要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要总跟别人比孩子,这是没有可比性的。花生和玉米,它们是不同季节的作物,怎么可能同时开花同时结果?你非要去比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看谁产油多,能比吗? 所以,人们常说的“恨铁不成钢”也是不正确的,铁就是铁,钢就是钢。四是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和空间。在人的发育早期,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但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什么都懂,其实什么也不懂,只是懵懂状态,希望自己做主,希望有自己的秘密,开始对异性关注,或者产生好感等等。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做父母的应当高兴才对,说明孩子在 长大。对隐私权的重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孩子成长中有自己的小秘密是正常的,应该受到保护。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五、重复的沟通策略
重复的沟通就是在注意运用反映倾听,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谓反映倾听,就是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用不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判断的话表达出来,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话语中隐含的意义,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和问题的症结,帮助孩子从合理、正面、积极的角度觉察自己的感受,使负向情绪得到疏解。可见,反映倾听是一种开放式的沟通反应,是父母对孩子感受表达 的回馈,让孩子有“我被看到”的感觉。例如,孩子带着怒气告诉爸爸:“我班的小马跑操时总不理睬我,让我很孤独。”爸爸:“看样子你很难受。”儿子:“可不是吗?人家跑操几十人一起,跑的可欢快有力了。”爸爸:“那是的,我多想让我的儿子也能飞快的跑,那该多好呀!” 儿子:“是啊,也许我多练练跑步,等速度上来时,我跑的比他们快,他们肯定与我一起跑。”爸爸:“好的,儿子你想的真好,爸爸支持你,为你加油!”由上例可见,所谓反映式倾听,是父母在听孩子讲话时,简单扼要重述孩子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产生的情绪原因。父母就像一面镜子, 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情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
六、赏识的沟通策略
要善于挖掘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讲的话,就要随时随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要教给孩子把事情做正确的方法,要真心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爸爸:儿子,今天到早餐店吃饭,你做的让爸爸好感动,别的孩子都是让家长去不停地买饭,而你却不让爸爸去买,给爸爸的饭买好,并双手端到爸爸面前,你特懂事了,爸爸为你点赞!
七、批评的沟通策略
建设性批评总是蘸着满满的爱。一是批评的话语只对事件不对人,明确批评的目的,就事论事,把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清楚地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改什么、怎么改。二是批评时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在告诉孩子错误所在和改正方向的同时,要让他明确感受到父母仍然爱他。当孩子感觉到家庭环境安全、父母可以信任的时候,就很容易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而不是强词夺理硬撑着。三是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我们的孩子没有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不是什么伟人而嫌弃我们,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不是第一名、没有那么优秀就嫌弃孩子。四是不能过多纠缠在错误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激励和改进上,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上,要让孩子始终感觉有希望、有目标、有信心。五是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温和的态度、包容的神情可以缓解气氛,消除对立,使批评在比较自然、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八、愤怒的沟通策略
一是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生,正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二是父母应该穿越孩子的怒气,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孩子合理的表达和疏导消极情绪。三是允许孩子哭泣,哭泣可以排除他们的悲伤。孩子害怕的时候,哭泣、发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过脾气之后他们能够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四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九、比赛的沟通策略
一是家庭游戏使家庭成员融为一体,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使沟通更轻松、有趣。家庭游戏和家庭趣味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先由一个人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甚至一个墨水点,其他的人在这个形状上加工,画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这个游戏为“怪东西”。 “家庭讲谜语故事”、“家庭画展” 、“家庭数学 扑克牌”、“集体做饭”、“绕口令比赛”、“家庭成语接龙”、“家庭机智问答”、“家庭运动会”等等室内外趣味活动,都可以丰富家庭文化,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户外游戏的形式,那就更加丰富多采了。大自然是一位永恒的老师,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也是人类最初和永恒的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经常亲近大自然,在山水花木之间放松心灵,陶冶性情。在这里,人们可以抛弃生活中一切烦恼和痛苦,尽情放松心灵,可以洗涤灵魂、增强体魄。全家人一同去郊外、公园,这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许是因为蕴藏在大自然中的色彩、组织以及形式的和谐,激起了我们内在的和谐。在大自然里,我们感到自己成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二是家庭游戏和趣味游戏能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气氛。孩子不再感觉父母是威严不可抗拒的铁面家长,而是有意义的玩伴。这样一个欢乐的家庭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必然也是亲密的、和谐的。三是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使孩子情绪愉快,兴高采烈,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而且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如:孩子拿着一根棍当马骑,并用小树枝或小布条当作马鞭抽打着,孩子玩得很高兴。其实,这种游戏正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大好时机。譬如,妈妈可以提来小桶对孩子说:“看,马跑了半天,一定累坏了,让它喝点水吃些草吧。”那么,孩子就会很高兴地接过小桶给马“喝水” ,还会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马儿,你喝饱了吗!现在我牵你到马棚里喂草吧 ┄┄”孩子玩完“骑马” 的游戏,再也不会把木棍一扔了事,而是对 “马”关怀备至。既发展了语言和想象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而这一切都事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进行的。父母与孩子在游戏中沟通,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创造美好的沟通氛围。
十、平等的沟通策略
一是要在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这里的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家长放下长辈的架子,不要对孩子动辄发号施令;二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千依百顺。前者没有尊重孩子的性格,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后者容使孩子形成自私和任性的性格。二是家长应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对待,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如:妈妈却看到阳阳没有系好的鞋带,对他说:“阳阳,你今年已经五岁了,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不然还怎么保护妈妈呢?”孩子听完,点点头,开始系鞋带。似乎过了很长的时间,比阳阳妈妈晚来的家长都已经把孩子接走了,此时阳阳还在和他的鞋带作斗争,不一会,就看到孩子高兴地直起身子,对妈妈说:“妈妈,我系好了,你看,我的鞋带像不像小兔子?妈妈,我可以保护你了。”于是阳阳妈妈笑了笑,说:“你真棒!”从那之后,阳阳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努力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理能力强,还多次受到其他班老师的表扬。三是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按照自己的意图为孩子设计人生,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早早地便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学习班,学钢琴、学电脑、练游泳、学奥数...... 给孩子增加了很多的负担,把孩子变成笼中的小鸟,变成家长意志的执行者,无形中剥夺了作为发展主体的 孩子的自主权。四是应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关心孩子的心灵快乐。孩子玩的时候,父母可以蹲下身子,甚至趴着和他一起玩耍;孩子 进步的时候,应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要真 心聆听他们的烦恼,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你们的关系就会融洽一些,相互间的交流也更有效,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 着伴随和支持。五是把“指令”改为“建议”。履行适当的约束权利。高压下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发展,不仅影响其自身成长,孩子对家长产生一些抵触的行为与情绪,从而形成反抗、叛逆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不能很好的和集体融合,和其他孩子进行交往,所以,避免以上情况发生的关键就是把指令”改为“建议”,履行适当的约束权利。案例:我的姐姐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很独立的人,有主见,有思想,执行能力强。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培育出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犹如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甘甜的雨露……,也只有这些,才能培育成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