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悦”读分享④ | 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毛磊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图文:临清市教体局工会公众号
编发:五老志愿者韩积蕊
【编者按】开卷启智,书香润教 ——“领航者・领读者”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专栏今日启航。我们坚信,书记校长的每一次捧读,都是一场无声的引领:带领教师在文字中萃取育人良方,带领学生在墨香中丈量世界广度,带领我们在共读中探寻教育初心。
本期,让我们走进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倾听毛磊校长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字里行间感受教育的热忱与力量。
【个人简介】
实验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磊
毛磊,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02年9月至今一直在临清实验高中工作,先后获得临清市优秀教师、临清市优秀班主任、临清市教学能手、临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清市“五一”劳动先锋、聊城市优秀班主任、聊城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分享书目】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史蒂芬·柯维的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指南,更是教育工作者提升领导力与效能的智慧之选。
柯维提出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七个习惯,层层递进,从自我管理到人际协作,构建了全面的高效能框架。书中融合了原则与实践,帮助我们在繁忙工作中理清方向,培养持久成长的心态。无论是教师团队建设,还是学生品格教育,都能从中获得深刻启发。推荐大家阅读,共同践行,让教育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校长心声】
有人说:“经典不是你正在读的书,是你正在重读的书。”经典重读时,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声在不同阶段对我们有不同的意义,经典的魅力也是如此。
【读书心得】
以习惯为舟,渡教育远航
初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在2017年的一个周末,在济南泉城广场新华书店,读了一个上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是时常翻阅,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今天的分享以七个习惯在教育教学中的案例为主。
习惯一:积极主动。
柯维强调:“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关于这个习惯,我在高中语文第一课的教学中告诉学生;并在高三最后模考后的学生谈话时经常使用。
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教学时,我习惯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文学中,文人多悲秋,“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其为声也,凄凄切切”“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秋景却是“天高云淡”“万类霜天竞自由”“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为何?究其原因:秋景是客观存在,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人有选择的自由。境由心造,我们应学习主席积极主动的精神。
高三的最后,模考较多。学生总有考不理想的时候。当考试“考砸”了时候,怎么办?怎么办?关键看怎么想,怎么看。高考战神王金战有个案例:学生模考没考好,那我要恭喜你!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次没考好,暴露了不少问题,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没暴露出来,那些问题存在吗?现在暴露了,幸亏不是高考,还有时间弥补解决,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这是积极主动习惯在教育中运用的经典案例。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强调:所有事物都需要经过两次创造——先在头脑中构思,再付诸实践。千里之行,始于目标。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最怕的是爬了半天梯子,却发现搭错了墙。方向很重要,否则,南辕北辙,越坚持离成功越远。
高中学生的选科,如何选?首先认清自己。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智能是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再看看两年后高校的专业录取限科要求。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成绩水平和学习能力做出科学选择,做出人生规划。规划科学了,实践才正确。
日常的考试目标的制定更是“以终为始”的常规应用。明确目标,科学计划,思而后行,事半功倍。不赘述。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原则要求: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别让不重要的事打断节奏,别让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消磨时间。时间管理的高手一定是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每次考试后,学生学习什么提升最快?一定是学生自己认为应该得分,能够掌握却丢分失分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时这就是最重要的。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提升立竿见影。
比如:课堂教学。哪些是教师必须做的?哪些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是教师备课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往往课堂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你能否把所有的知识都讲好,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把最关键的知识讲好。
习惯四和习惯六: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
这两个习惯内容相合放到一起吧。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事情并非非胜即败,非赢必输;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我们协同”寻找出双赢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挑战,这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如果不加以引导,有时也会产生反作用。比如,同学之间总把彼此视为竞争对手,就会陷入一种狭隘的不良竞争,就不会分享学法,就不愿帮助同学。其实,我们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把格局放大,一个班或者一个学校的同学团结起来,共同进步,都变得更为强大更为优秀,去战胜别的班或者别的学校的同学。这样,同学就从“对手”变为了“战友”。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而不同,为我所用。
我们始终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记住:单枪匹马鲜有常胜者,众志成城世上无难事。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原则强调:当我们不再急切的表达自己,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
知彼解己习惯在亲子沟通中至关重要。回想一下:我们每次和孩子沟通时,思想达成一致了吗?感情通畅了吗?与孩子的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单向的往往只是说教、指责——是没用的,无效的!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而且不可敷衍,用心倾听,完全临在。你不必以己度人,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孩子的心灵世界。倾听是为了理解,是心与心的深刻交流。有时候,你只需静静听着,默默看着,微微点头,什么都不说,就十分美好。特别注意:不要破坏孩子的聊天思路;更不能输出自己的说教。否则,会直接把天聊死。
习惯七:不断更新。
柯维说:“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而“不断更新”提醒我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这四个层面,都需要持续充电。
从农耕文化到工业革命,从城市文明到信息时代,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或AI浪潮,科技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否则,必然被时代淘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是一本“读完就扔”的书,而是一本可以“用一生实践”的指南。它适合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学生的书包里、家长的床头柜上,时常翻阅,随时践行。当老师修炼“高效能”,就能更从容地引导学生;当学生养成“好习惯”,就能更自信地面对未来;当家长成为“成长合伙人”,就能更智慧地陪伴孩子。
愿我们以这本书为起点,一起成为更高效的老师、更自主的学生、更智慧的家长。让我们以“七个习惯”为舟,载着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驶向更辽阔的海洋!
【编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做学习型校长,善于学习,率先垂范,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有助于立校、强校,兴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从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运河浪花朵朵香,五老精神放光芒。关注后,点击运河浪花台标,即可阅读本台刊发的765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