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前不以为意,读后停不下来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
陶玉山

仔细说起来,对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普通人来说,阅读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但很多书却像是命中注定一样要去读的。譬如李娟的这本生活散文随笔集《记一忘三二》。
李娟的书读过不少,几乎每一本中的每一篇都是那样真挚亲切,自然地打动人心,让人喜不自禁、爱不释手。李娟的文字最大的美德就是不抒情,“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是她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记一忘三二》这本书中收录了三十六篇以“某某记”作为标题的散文随笔,用属于李娟自己的描写方式记录着阿尔泰的风雪、流浪的野猫、母亲的蛮横与冰箱里的剩饭……在诙谐有趣的日常叙事中,流淌着个体与命运的暗流。在李娟的笔下,世界或生活是由单纯而坚强构成的 。她用最朴实、最真挚的文字,在记忆与遗忘的交界处重建起一个温暖而坚韧的家园,让人读了颇有感触,常常会在无意间会引起共鸣。
李娟,一个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依靠自己多年的执着专注野蛮生长的写作者,她的文字没有被“阉割”,没有人工打磨的痕迹,更没有常见的浮夸做作虚假。就像刘亮程所评价的那样,“我相信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的言说者。”李娟文字的那种纯朴,那种从血液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李娟的笔下,真诚无敌,世界或生活是由单纯而坚强构成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引发我们的记忆,甚至不经意间就勾住我们的魂,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和她一起经历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和她一起同命运,共呼吸,感同身受。从而由衷感叹到:天赋,与努力无关。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记一忘三二”是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诗句,原意是读过的诗文往往大多都忘记了,李娟在此赋予诗句新的含义。这本以此诗句为书名的书收入了李娟以“记”为题的三十六篇近作。这些作品从亲情、友情、爱情,到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成名后的李娟的心路历程。在此书中,李娟一如既往地以率性、平实、诙谐的笔触,将现实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的小事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短小而有趣,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诗意,正所谓:闲暇一翻,妙不可言。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了生活中的琐事,更在于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和思考。虽然写的是家长里短之事,但都蕴含着意趣,展现出了普通人世俗的欲望和复杂的情感。李娟她并没有用沉重的笔触去描写经历霸凌、家庭矛盾、疾病等带来的痛苦和悲伤,而是用轻松,甚至是有些事不关己的文字来描述自己从中受到的伤害。这种直面生活、勇敢面对的态度,从某一方面来说,正是该书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真的是,岁月浅浅,余生漫漫,许一半诗意得清欢,予一半烟火谋生活。
书中最动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母亲这样复杂形象的书写。母亲既是在荒野骑着摩托车穿越三百多公里赴约的女勇士,顶着猫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店主,在葵花地里对着鸡狗肆无忌惮地放声高歌,又是带给女儿不可愈合的心灵创伤矛盾体——她为了讨好女儿的同学,当众羞辱李娟,甚至用酒瓶在她眉骨留下永远不会消失的疤痕……“她对我的不信任贯穿我和她相处的全部生命。”这种爱恨羁绊恰是亲情最真实的样貌。
掩卷回顾深思,李娟的这些反映描写上不了大雅之堂的生活琐事的作品内容,作为喜欢写作的你我,大多都写过,可是,为什么和李娟写的有天壤之别呢?当初我们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这些经历时,绝对是带着真诚,带着认真写好的态度去写的啊。个中原因值得我们好好反省。仔细揣摩、条分缕析李娟的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题材无新旧,就看怎么写。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能写得这样得心应手,尺寸限制把握得如此之恰好,绕有风趣,让人喜欢得不得了,其中必有说不清道不明而的确存在的东西。李娟的用笔是那么随意,那么不讲究文法,不讲究主题,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样,一个个故事情节就像争先恐后抢着从她的笔下涌出来,流畅轻快又自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喜欢唠叨小事儿的女子在面对面地给我们絮叨叙述她的所经所历。虽然没有什么新鲜出奇的,可是,所有的一切话题,让我们忍俊不禁时又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我们喜欢听,真的有一种“勿念眉端尘嚣事,常寄诗情草木间”的感觉。这些让我们欣赏不已、值得回味咀嚼的短文,如果将其归结于李娟的文字天赋,那是说不过去的,也没有说服力。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也许是我们太想写好了,犯了用力过猛的大忌,而见识短浅,知识储备也不够。一句话,就是肤浅的为了写而写。别的不说,单是这个书名出自黄庭坚的诗句,又有多少人知道?单是这个书名,就可以窥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李娟知识面之丰富,甚至全面。而我们呢?很多时候,我们太着急了,总是想急切地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以,只有一知半解,抑或皮毛,就脑袋膨胀,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写了没有多少文章,看到有人点赞,就自认为是作家了;得不到认可,就认为怀才不遇,千里马遇不到伯乐;而且听不进丝毫不同意见。可是,我们偏偏忘记了那些点赞的有几个是行家里手?又有几个写出过真正的好文章?甚至说有几个真正从头到尾看过你的作品?他们除了习惯点赞,不会干别的。这种点赞,就当作好话听听,不要当回事,过后就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窃以为,作为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清醒头脑,没有自知之明,没有反省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写出真正的美文,其难度之大,大于普通人登上珠穆朗玛峰!
说到底,再好的文字也不过是一种替代,能写出来的终究不是心底最深的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东西,包括情感,是没有合适的文字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甚至一说出来就错。如同眼前的风景 ,所有的触动都藏在眼里,好多东西只能藏在心里。真正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的。
《记一忘三二》这本书读前不以为意,读后停不下来。“修辞立其诚”是文学的原动力。李娟用自己的作品对这句老话做了最好的诠释。这本书的深意,我理解为在于李娟用生动形象有节制的文字,通过碎片化的“记一”,将兴趣或着重点投向容易被人忽视的卑微事物,由此揭示日常生活本身的救赎力量,生命在接纳残缺中获得完整,从而生活可以继续。
就像与人拉家常一样,简短而有力量的文字,记录了生活的琐碎,轻松自然又随性,有一种超乎所以的自然与纯真。李娟将自己的生活掰开了,揉碎了,平铺在我们面前,让无数人从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她带着悲悯与纯真去观察、去感受,用冷静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这些素材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立体,每一个场景都充满生活气息,让我们明白了写作的力量从来就不是靠夸张的情感渲染,而是生活本真的还原。生活从来就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能力。读罢这本书,用这句话总结应该是可以的,“说起来,我的生活挺好的,有风也有雨。”生命的价值在于真实而自由。“事无两样人心别。”李娟用自己的经历和作品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做自己。正如著名翻译家杨苡所说的:“做人一定要放过自己,不要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也不要和现实过不去,因为我们还要过下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是绝对不会高于生活。那些说文学高于生活的人,都是象牙之塔的所谓知识分子信口虚构出来的。人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是小人物,说点大实话,好好活着就不错了,影响不了任何人,也载入不了史册 。
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请勿把他人的例子当作你的生活指南。”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可以短时间内不开心,但别长时间的不清醒。这才是正确且明智的生活态度。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空间不定,时间无情,无常则是常态。过去已成往事,未来尚未发生,我们只活在一个时刻,那便是当下。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多年来,李娟安于一隅,写自己,写生活,写平凡中的真。“最大的幸运是写作的自由状态。”她曾经这样说过:“能够读书和写作,是我人生第二大的幸运。”这句话应该能引起共鸣。对你我来说,亦是如此啊!哪有那么多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自己。正所谓:世事纷扰喧嚣,我自不忧不伤。“迩来窥陈编,记一忘三二”不失为一种过好每一天的选择。
博尔赫斯说:“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阅读李娟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安全感,同时,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感觉到她也为自己营造了最好的安全感。李娟的文字,温情地叙述粗粝的生活。这种温情的底色,源于她内在性情之“纯”。她以孩童般澄澈无染的眼睛凝视世界,不掺杂任何世俗的成见或矫饰。由衷感到内心丰盈的人,能把生活过成童话。当生活没有惊喜和感动,你就会发现,其实孤独就是最大的自由。
文学的魅力就是你不是所见即所得。你看到的文字描写的事件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文字背后,需要你去体认、琢磨,需要你去发现。由此,考验你的鉴赏力,提升你的认知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素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在书里,总有一些字眼,能够触及灵魂;总有一些片断,能够铭心刻骨,久久不能释怀。无论生活多嘈杂请守住内心的淡定与宁静,因为一切终将会过去。
读书的好处就是,让你知道自己是谁。读书之受用,往往不在立竿见影,而在于潜移默化中的融会贯通,拈花一笑。书香侵体,书未读,心智已近。不管读日还有多少,该买书便买书,读一本是一本,余生速读,究胜未读也。此之谓读书人的快意。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可以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和思考的书,李娟的这本《记一忘三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