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刻的烽火——咏吴耘木刻展(三首)
山岚
一、刀刻烽烟
邮电工人的儿子推开美专的窗棂,
十六岁的笔锋已划破申城的暗夜,
墨迹未干,十九路军在纸页上挺立,
而更深的硝烟在江北召唤铁的刻痕。
你放下钢笔握紧刻刀,枪与画笔在背包共振,
盐城的晨雾里,鲁艺讲台铺满楮树木屑,
年轻教员的手指在木纹里辨认山河脉络,
刀尖游走处,麦穗与步枪在硝烟中嫁接。
《大江报》的油灯彻夜摇动抗币的雏形,
黄杨木版上,锤子锄头长枪书卷与算盘——
工农兵学商从皖中大地凸现棱角,
土纸粗粝,却托起根据地的晴空万里。
木屑如雪落满军装,
一个青年在楮树皮纤维里重塑烽火疆域:
当印钞机滚过自制的楮纸,
货币的脉搏第一次为自由跳动。
二、铁笔丹心
你知晓货币是另一种子弹,
于是将防伪线刻成光芒的射线:
灯塔刺破海雾,帆影在波涛上突围,
留白的利刃劈开密布的阴沉。
《不让鬼子来抢粮》!版画上的麦垛翻滚雷声,
碉堡在锄头下崩塌如朽木,
而木刻的拥军公约贴遍茅屋土墙,
红色印戳是大地结出的星斗。
在“和含”与“皖南”的地域印章间,
你埋下密语般的红字——“攻”“反”“力”
假币贩子徒劳地翻找暗码,
而算盘与钢枪始终守卫金融的边境。
刻刀代替枪炮,在方寸间布阵,
延安的灯塔照亮大江银行的楮纸,
当经济封锁的铁幕被木版凿穿,
“富七师”的赞语在江淮平原传唱。
三、长河刻痕
速写本始终在行军袋里呼吸,
汉中农妇的衣褶盛着嘉陵江水,
治淮民工的脊背弓成水坝的曲线,
你以铅笔抚摸新生的印记。
当讽刺漫画登上《人民日报》,
古寓言在治虎告示里苏醒——
主观主义的幽灵在木刻中显形,
而旭日正跃上体育场的横杆。
最后的刻刀仍在追赶暗影,
病榻上,《迎春图》绽开冻土。
周扬的题词在纪念馆回响:
“热爱人民,艺术才有生命!”
如今你刻过的灯塔在纸币上永恒航行,
木纹里绵延着未烬的烽烟。
当新加坡展厅亮起百年灯火,
我看见楮树仍在江南生长,年轮如币。
汪晓东写在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025.8.14
作者简介:
汪晓东,男,汉族,笔名山岚,黄新,纪天等。1962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潜口,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供职徽州区政府,任三级调研员。系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和黄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徽州区会长;黄山市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累计有200多万字学术、文艺和新闻作品散见各地,有40余次获得各机构学术成果奖和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