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哲著长篇小说《回眸春秋》连载之
第七章 情书往来之恋
一九六八年初,晁喆到老部队报到后,写信告诉了所有与他通信的人,当然也包括他的二姑姑。
一九六八年夏,晁喆才与章玉红相恋。他们是以通信开始的“恋爱”。
晁喆与章玉红成为恋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波折,却颇具“戏剧性”。
二姑姑始终关心着晁喆的“婚姻大事”。
一九六八年七、八月间,晁喆所在的部队正在锦西地区进行“拦海造田”。
当时,晁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
在“拦海造田”期间,二姑姑给他寄来一封信。信中随寄一位扎着两条小辫子、手握“红宝书”,很是俊俏的姑娘照片。姑姑信中说这个叫章玉红的姑娘,已经毕业,分配到通化矿务局总医院工作。还大体描述了这个姑娘的情况,并告诉了通信地址。
当时,晁喆眼前一亮。从照片上看,这个姑娘的个头、长像、身材蛮不错,很好看。
晁喆心想,二姑姑对他,真是疼爱有加,更是“雪中送炭”。现在,他孑然一身,写一封信也无妨。
晁喆就用最时髦的方法进行一下“试探”。信的顶端写道:最高指示“一桥飞架南北”,内容为“愿意相处”云云。
此信寄出不久,晁喆收到姑娘章玉红的回信,信的顶端同样是,最高指示“天堑变通途”。信中表示出愿意与他相处的愿望。
就这样,他们靠“鸿雁传书”加深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在长达八个多月之中,他们只有十几封的“情书”,往来于南北。对于晁喆来说,是只“文”其“声”,未见其人。
一九六八年秋,晁喆被调到师政治部文化科,后来文化科又合并到宣传科,任文化干事之后统称为宣传干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全师部队的文化娱乐工作,包括管理和指导师、团的军人俱乐部,电影放映队,文艺体育,师属文艺演出队和接待地方来部队拥军慰问活动等。
晁喆把他已经被调到师政治部工作的情况,及时的写信告诉了玉红,也告诉了家里亲属和同他有通信联络的战友等。
晁喆在四川省大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时,就在电影放映队当过放映员、广播员,管理过军人俱乐部。晋升为干部后还担任过军分区战士业余演出队队长。现在,被任命为师政治部文化干事,搞文化工作,他是不陌生的。
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九六九年春分时节,晁喆与军里文化处的一个干事战友到沈阳附近他们师的一支部队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结束后,按规定,晁喆他们应当立即返回部队。
恰巧,军里这个战友,与晁喆是同年参军,他家在英平市北面的郭镇,也就离英平市三四十公里。
当军文化处的战友听晁喆说,处个“对象”已经八个多月,还没有见过面时,竟以“命令”的口吻说,我批准你三天假去看“对象”。
晁喆心想,这怎么可以?
这个战友看穿了晁喆的顾虑,却说,“我知道你怕违反纪律,我来的时候已请了三天假回家看我媳妇。我是军的干事,你是师的干事,我们是上下级关系。我批准的,有事我顶着。只要三天后我们在火车上见面,你就不算违反纪律,懂吗?”
晁喆一听原来如此,高兴地说,“是,服从‘军首长’命令”。接着,又补充道,“谢谢首长关怀”。
什么是“天赐良机”,晁喆当时认为,这个就是。
为了衔接晁喆得到“三天假期”“命令”的来龙去脉之事,在这里,不得不把多年之后的情况,提到此处予以叙述。
后来,那位“军首长”战友和晁喆,先后都从部队复员(之后改变为转业)回到地方。十多年后,当晁喆得知这位“军首长”战友,调到晁喆所在的市里的一个银行工作,就去拜访了这位“军首长”战友。
十几年后相见,谈起一些往事,特别是聊到这一段往事时,“军首长”战友笑着对晁喆说,“我根本没有请什么三天假,只是部队一年才一次探亲假,我结婚两年来,还没有孩子,我想媳妇了,是私自回的家”哈哈哈。
晁喆也笑着说“好你个‘军首长’,这事要让部队知道,还不得受处分”。
“哎,你得了便宜还卖乖,我受处分,你也不会嘛,你是我批准的呦。至于我,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哈哈哈。老弟,告诉你吧,就是那三天,我老婆就有了。第二年,我复员就抱上了儿子。你看我的儿子已经上高中了。复员后的第三年,老婆又生个闺女。我现在是儿女双全那”。哈哈哈。
“老兄,我当然是感谢你‘批准’我三天假。但是,说到底,也是你这位‘军的干事’,带着我这个‘师的干事’,干了违反军纪的事”晁喆笑着地说。
实际上,还真是这位“军首长”战友,给晁喆创造了与“对象”相见的“良机”。
“嘿嘿,事嘛,是那么回事。再说了,不是我给你三天假的‘命令’,能解决你‘抓心挠肝’老想着见对象的情况吗?你们相见了、相亲了、相爱了、最后抱得美人归,结婚了。对了,现在你也是儿女双全了。老弟,这不都是那‘三天’结出的硕果吗!”哈哈哈
晁喆这个老战友就是一个“乐天派”,啥事,到他那都成了很自然容易的事。
经他一说,晁喆想想,这可真是“天赐良机”。
话还得说回来,这位“军首长”赐给晁喆的“良机”,却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晁喆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已带着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搬到“三线”兵工厂,晁喆的二哥二嫂都在兵工厂工作。
英平市只有大哥大嫂一家和爷爷奶奶在一个小院的三间小土房居住。
当天傍晚,在火车上晁喆与“军首长”战友分开。
晁喆下了火车后,就到他哥哥、嫂子家,看了爷爷奶奶。哥嫂请他和爷爷奶奶吃饭时,问他回家能待几天,是否去山里看母亲。晁喆据实相告,只有三天,想去浑江市,看看八个多月尚未见面的“对象”。
哥嫂一听,都非常支持,并劝他应该去见见这位姑娘。
特别是嫂子说“婚姻是大事,就三天假,赶紧办正事”。
哥哥告诉他,晚上有趟火车,明天凌晨到,你再倒一趟车,就到浑江了。
奶奶也听明白了,她老人家“啧啧,我三孙子也要娶媳妇喽”奶奶的话把爷爷都逗的憨笑起来。
吃过饭,告别了爷爷奶奶和哥嫂。
晁喆到火车站买了车票,一看时间还早。
他一想,应该先给玉红打一个电话,一是她在不在单位,万一不在呢;二是欢不欢迎他去,要是不欢迎呢?只要有其一,就得退票。
晁喆走到全市唯一的电话局,填写好长途电话单,交给了女话务员。女话务员要通浑江市的长途说“请你稍等,那边在要单位宿舍的电话”。
然后,两个女话务员竟悄悄地说,这个还是年轻军官呢,看他那“心急火燎”的样子,好像是要跟女朋友通电话的。
晁喆虽然听到话务员的对话,也装作没有听到。但是,觉得脸有些热。
十来分钟,话务员让他去对面接电话,晁喆拿起电话。
对方问:“你找谁?”
“我找章玉红”。
对方说:“噢,你等着吧,我去给你叫去,在不在可不知道”边放电话还边说,“在也睡觉了”。
过了两分来钟,听电话里有脚步声,晁喆心想,来了,心跳似乎也加快了。
对方一个女子的声音问“你找谁呀?”
“我找章玉红,你是章玉红吗?”晁喆声音不大的说着。
对方问:“你是谁呀?”
“我姓晁,今晚的火车,明天早上到你那里”。
这时,对方却说:“你别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