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夫《七律二首》
易庐君居“凤凰城”,其居绿萌别雅。
五月尾,应君之约,与庆德、海一做客“易庐”,观石赏砚。
石,是易庐君收集的天下奇珍之石;砚是易庐君自制百五十余方奇贵歙砚。
观石赏砚感感叹叹之间,忽有气场缭绕于面、于心。抬眼寻源,由茶厅北墙两多宝格架间,高九尺巨物的千纹万理、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之内溢而飘出。
此巨物与“大隐尊”石遥相呼应。
客问何物?
易庐君曰:阴沉木,沉海万余年。福建结缘而得。
客感而叹曰:乃仙翁也。
此仙翁双面可观。
此面:背剑壮士与背子妻子,同心相吻而别。
彼面:似易水寒的荆轲,又似乌江边的项羽;可感怒发冲冠的马蹄声声,又可听站立长江边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轰鸣。
面对仙翁,肃然敬然。
有诗而出:

七律
题立鹏阴沉木大圣君
结缘闽海九天君,
玉凤开屏落喜尊。
壮士离别辞挚爱,
娇妻盼聚望归心。
乌江仗剑多情梦,
赤壁填词少稚真。
怒发冲冠谁叹我,
江边立马笑王孙。

七律
题易庐君奇石“大隐尊”
易庐君痴石、寻石、藏石、刻石。于北海结缘一巨石,千斤佘,重金数千里请于故乡北京西山五里坨村。
晚秋,雨,应邀与孔庆德君同去五里坨村易庐君处赏石。
其石千沟万壑,腹藏暗洞,四面皆可观,且景致各异。极目:玲珑通透,胜太湖石;凝目:壁厚势大,变化无穷,碾灵壁石。眼观:飞流喧豗,可聚风云如松涛,似有铁马滚滚;心观:流水潺潺,庙宇万佛洞出而听梵音袅袅……
此奇石如仙翁,隐于世数万年。与奇石对话,似听大隐布道讲经也。
北海缘结大隐尊,
西山情续妙香熏。
三千世界佛音涌,
九万风云铁马吞。
布道方收三味火,
讲经才悟四空心。
静听秋雨庭前落,
笑看人间众相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