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秋阳穿过疏枝时,总带着些沉甸甸的温柔。枯黄的叶在光影里打着旋儿坠落,像一封封寄往岁月的信笺,字里行间都是沉淀后的从容。我常在这样的时刻想起那句“问心无愧”,像一枚被霜露浸润的果,褪去了青涩的张扬,却愈发透着沉静的甜。檐角的风铃被风拂动,叮咚声里藏着光阴的絮语,仿佛在说:这世间的事,本就无需向谁证明,只需在晨昏交替间,对得起自己肩头的责任。
记得年少时总爱争个对错,做一件事要反复向人解释初衷,生怕被误解了半分。那时的“问心无愧”像握在掌心的沙,越是用力攥紧,越容易从指缝溜走。直到后来在某个深秋的午后,看见祖父蹲在菜园里收白菜。他佝偻着背,把沾着泥土的白菜一棵棵码齐,枯黄的菜叶被细心摘掉,露出饱满的菜心。我问他:“辛辛苦苦种的菜,被邻居家的鸡啄了几口,不觉得亏吗?”祖父直起身擦了擦汗,阳光落在他眼角的皱纹里,漾出温暖的光:“菜是种给日子吃的,不是种给旁人看的。只要下的力气够了,少收几颗又何妨?”
那一刻忽然懂得,做事的笃定原是不必向谁交代的。就像祖父侍弄菜园,春播时的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期盼,夏耘时的每一滴汗水都落得踏实,秋收时的每一份收获都来得坦然。在每一个晨露凝霜的黎明,把该做的事理出条理;在每一个雁阵划过长空的黄昏,将未了的心愿记在心头。不必急着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付出,就像老树从不炫耀扎根的深度,却在风雨来临时,自有抵挡的力量。
人心是块田,种什么便收什么。有人在里头栽满了算计,用篱笆圈住寸土寸金的欲望,却在夜深人静时,被藤蔓般的焦虑缠得喘不过气;有人播撒下真诚,任阳光雨露自然滋养,反而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撞见满畦的芬芳。我曾遇见过一对开面馆的老夫妻,每天天不亮就支起摊子,汤锅里的骨头上总浮着厚厚的油花,面条捞起时总要多添半勺肉酱。有熟客打趣说:“你们这样做生意,怕是赚不到大钱。”老板娘系着沾着面汤的围裙,笑得眼角堆起细纹:“来吃面的都是街坊,多放一勺肉,心里踏实。”后来城市改造,面馆搬到了巷尾,可熟客们还是循着老味道找来,队伍排到街角时,晨光里浮动的,都是岁月对真诚的回赠。
爱得炽热时不必追问结局,那份掏心窝子的真,本就是岁月赠的礼物。就像春阳吻过花苞,从没想过要换取果实,只是自然而然地,让绽放成为了最动人的回应。我见过两鬓斑白的老人在公园长椅上分食一块蛋糕,奶油沾在嘴角也不自知,眼里的笑意却比少年情侣的誓言更动人;也见过年轻的母亲把最后一口热粥吹凉了喂给孩子,自己嚼着冷硬的馒头,眼神里的温柔能化开冬雪。这些爱从不说“值得”或“不值得”,只是像草木生长般自然,却在时光里长成了最繁茂的模样。
干净的心是面镜子,照得见山高水长,也映得出眼底的纯粹。晨起时为自己煮一碗热粥,雾气氤氲里藏着生活的暖意;入夜后翻几页闲书,墨香袅袅中自有精神的栖居。不必刻意追赶什么,也无需勉强迎合谁,活得有滋有味,原是把寻常日子过出了自己的节奏——像老钟表的滴答,不急不缓,却精准地敲在心上。
邻居张阿姨退休后学起了国画,起初总对着范本临摹,画出来的山水像隔着一层雾。后来她索性搬个小马扎坐在河边,看云起云落,观水涨水消,笔锋渐渐有了灵气。有次我见她画里的芦苇歪歪扭扭,不像画册里那样整齐,便好奇地问。她指着窗外随风摆动的芦苇笑:“你看它们哪有整齐的?风来了就弯腰,雨过了就挺直,这才是芦苇的性子。画画和做人一样,太刻意反倒失了本真。”如今她的画里总带着草木的呼吸,山是活的,水是动的,连石头都像藏着故事,那是干净的心才能读懂的自然密码。
抬起头时,是为了望见远方的明月;低下头时,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踏实做事的人,脚步总带着泥土的分量,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单位里的老张负责烧锅炉和设备检修,三十年来没出过一次差错。有人说他傻,检修记录写得比账本还仔细,连一颗螺丝的松紧都要记在本子上。可他总说:“机器不会骗人,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尽心。”去年冬天暴雪封路,学校里的锅炉突发故障,是他凭着多年的检修笔记,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硬是摸着黑找到了症结。当温暖重新流进房间时,他冻得发紫的脸上,绽开了比炉火还亮的笑容。
简单做人的人,眉宇间常挂着舒展的笑意,把复杂的世事滤成了清澈的溪流。小区门口的保安老李,见谁都乐呵呵地打招呼,孩子们爱围着他听故事,老人总愿意把菜寄存在他的岗亭。有人说他“没脾气”,可他却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笑,人也不会对你哭。”有次楼上的独居老人夜里突发急病,是老李背着老人跑了两站地送到医院,事后家属要重谢,他摆摆手:“都是邻居,帮个忙应该的。”原来最简单的做人之道,不过是把别人放在心上,像春风拂过大地,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却让每一寸土壤都滋长出善意。
原来最好的活法,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追逐,而是在起起落落间,守住那份“心安理得”的从容。就像四季轮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必羡慕别处的风景,自家窗前的月光,同样能照亮夜路。
窗外的云飘过去了,又有新的云飘过来。人这一辈子,何尝不是如此?缘来的时候,便欣然接住那份馈赠,像接住春天递来的花枝;缘去的时候,也坦然道一声珍重,像目送秋天的雁群远去。不拧巴,不纠缠,像水流过石头,自然而然地转弯,却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
我曾在医院见过一位患重病的老人,床头摆着一盆绿萝,叶片上总沾着晨露般的干净。她每天都要给绿萝擦擦叶子,然后对着窗外的天空笑一笑。有人问她怎么能如此乐观,她指了指绿萝:“你看它,不管放在哪里都能活,给点水就使劲长。人啊,不也该这样?”后来老人还是走了,可那盆绿萝被病友们养得愈发繁茂,叶片间晃动的,都是对生活最温柔的接纳。
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智慧吧:不必在意外界的喧嚣,只需守好内心的疆界。问心无愧,是给做事的交代,像老农收获时抖落的泥土,带着耕耘的踏实;心安理得,是给做人的答案,像匠人打造的器物,透着打磨的温润。当真诚与干净成为底色,日子自会酿出独有的滋味,酸也好,甜也罢,都是自己亲手调和的人生。
而那份随缘自在,原是历经世事后,最通透的懂得。就像秋阳穿过疏枝,不执着于留住每一片叶,却把温暖洒得恰到好处;就像溪水绕过山石,不纠结于眼前的阻碍,却在转弯处遇见更开阔的风景。人活一世,不过是在做事时挺直腰杆,在做人时放宽心怀,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让每一天都过得心安。如此,便不负这岁月悠长,不负这人间值得。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