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关怀无间:株洲市行办为离休干部白景高铺就温暖晚年路
硝烟散尽,英雄未老。九十岁的白景高老人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前,指尖抚过那枚泛着温润光泽的解放奖章,目光里映着七十余年前朝鲜战场上的烽火,也映着如今身边无处不在的暖。作为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他的晚年,正被株洲市行办用细致入微的关爱,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兜住岁月的重量,盛满生活的甜。
把“政治牵挂”融进日常,让初心永不褪色
“白老,这是新印发的学习材料,我给您读一段最新的政策解读?”每个月,株洲市行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工作人员总会准时叩响白景高的家门。他们知道,这位老党员虽年事已高,却始终惦记着“跟上党的脚步”。
考虑到白老行动不便,党支部特意为他量身定制了“送学上门”服务:文件节选打印成大号字体,重要精神配上通俗解读,工作人员不仅读文件,还会坐下来陪老人聊一聊——聊他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火线入党时的激动,聊如今国家发展的新成就,让他从日新月异的变化里,看到自己守护的家国正在越来越好。
去年建党节,支部成员带着鲜花和党史画册来探望,白景高颤巍巍地戴上党徽,对着画册里的战斗场景,给年轻人们讲起横城战役中战友们冲锋的模样。“你们把党的温暖送到我跟前,我也得把党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老人的话里,是被牵挂的动容,更是传承的热忱。这种把政治关怀化作“面对面、心贴心”的陪伴,让白景高始终觉得自己“离组织很近,从未掉队”。
用“点滴呵护”织密防线,让生活无忧无虞
“叮铃铃——”清晨的电话铃响起,是株洲市行办老干部服务科的小李:“白老,今天降温,您窗户别开太大,降压药记得吃,下午社区医生会来给您量血压。”这样的提醒,白景高早已习惯。
在生活照料上,株洲市行办的“三到位、六必访”从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每月的养老金和补贴,从不会延误;逢年过节,米、面、油和春联总会提前送到家;就连家里的灯泡坏了、水管堵了,一个电话,志愿者半小时内准到。
最让白景高暖心的,是那份记在纸上、更记在心里的“特殊档案”。档案里不仅有他的血压、血糖记录,还有“爱吃软米饭”“睡前要听评书”这样的小习惯。去年冬天他感冒住院,服务科的同志轮班陪护,知道他想念家里的味道,特意让食堂熬了小米粥,用保温桶一路焐着送到病房。“比自家孩子想得还细。”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说,白景高笑着点头,眼里泛起了潮。
“六必访”里的“生日必访”,更是成了老人每年的期盼。株洲市行办的工作人员会带着蛋糕和长寿面上门,陪他吹蜡烛、切蛋糕。去年九十大寿那天,志愿者们还悄悄联系了几位老战友,视频连线时,几位白发老人隔着屏幕互相敬礼,哽咽着喊出当年的番号,那瞬间的温暖,成了白景高最珍贵的记忆。
以“温情陪伴”驱散孤寂,让日子有滋有味
“小白,今天天气好,咱们去楼下花园晒晒太阳,我给您推轮椅。”志愿者小王的声音总是轻快。白景高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空巢生活难免有些孤寂,而株洲市行办组建的“一对一”志愿者服务队,就像给他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小王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却把白景高当成自家爷爷。她知道老人喜欢听老歌,特意下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推着轮椅在花园里散步时,就跟着旋律轻轻唱;知道老人爱下象棋,就每周请社区的棋友来家里陪他“杀”几盘;逢年过节,更是带着饺子馅来家里,和老人一起包饺子,说说笑笑间,屋里满是烟火气。
有一次,白景高看着窗外落叶发呆,小王察觉他情绪低落,轻声问:“爷爷,是不是想老战友了?”老人点点头,眼圈红了。小王没多说,第二天就找来抗美援朝题材的纪录片,陪老人一起看。看到熟悉的战场画面,老人话多了起来,讲起鹤谷里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小王静静听着,时不时递上纸巾。“有人听我说话,就不觉得孤单了。”白景高后来念叨着,语气里满是欣慰。
从战火纷飞的青春到岁月静好的晚年,白景高的人生轨迹里,既有保家卫国的豪情,也有被温柔以待的感动。株洲市行办的关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春雨般润物无声——是一份及时送达的学习材料,一碗温热的小米粥,一次推窗见景的散步,一场跨越代际的倾听。这些细微的温暖,不仅守护着一位老兵的晚年,更丈量着一个社会对英雄的敬意:你曾为家国负重前行,如今,我们陪你岁月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