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崇敬到践行:一位“无戎装”的拥军先锋
1970年7月,马新存出生于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食城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对军人和警察怀有深深崇敬之情的他,因近视未能圆军旅梦,却以另一种方式将这份热爱融入生命——八十年代,他便以个人名义开启拥军征程,至今已坚守30余年。从创办苏北首家个体信息服务站,到成立丰县、徐州两级“新存拥军优属服务中心”,又到担任徐州市拥军优属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丰县拥军优属协会会长,再到推出系列拥军土特产慰问部队与警营,他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未着戎装,心向军营”的赤诚。
作为资深媒体人,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拥军爱警事业紧密相连。从农民记者到4家报社主编,再到中央级新闻媒体工作者,30余年新闻从业经历让他深谙“笔尖传情、平台聚力”的力量。如今,他身兼国普网视总监、拥军爱警网总监、《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编委会主任、掌上时报总监、新华卫视运营部主任等多重媒体职务,通过“拥军爱警网”“新时代鱼水情拥军爱警网”等融媒体矩阵,将无数拥军爱警的感人故事推向全国,让“尊崇军人、敬重警察”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创新公益实践:让拥军爱警落地生根
马新存的公益之路不止于宣传,更在于开拓性的实践探索。他发起“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带领团队走遍城市街巷与偏远山区,将温暖送抵基层部队与警务站点;创办“拥军土特产”品牌,以产业帮扶形式为军烈属、人民警察提供实际支持;推动“退役军人数字婚恋产业”“民宿行业拥军服务”等创新项目,将拥军爱警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
在他的推动下,拥军爱警事业从单一慰问升级为“宣传+服务+产业”的立体化模式: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报纸展览”百馆工程传承红色基因,依托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平台助力老兵就业,联合医药健康领域协会为军警及家属提供康养支持。这些举措不仅让拥军爱警更具生命力,更凝聚起社会各界参与的强大合力。
三、荣誉与担当:新时代精神文明的践行者
30余年的坚守,让马新存收获了“中国公益大使”“全国十佳爱国拥军模范”“新时代拥军爱警杰出人物”等诸多荣誉,更赢得了军警群体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他曾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当选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徐州市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个体的坚持,亦能铸就不平凡的时代价值。
如今,作为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拥军爱警服务中心执行主任、爱国工程研究院拥军爱警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马新存仍在为推动社会化拥军爱警体系建设奔走。他常说:“拥军爱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承诺。”这份承诺,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热爱,无关身份与职业,而在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马新存用行动诠释了“拥军爱警”的深刻内涵,更激励着更多人加入这场“温暖接力”,让尊崇之光照亮每个为国家安全奉献的身影。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马新存的事迹,可通过百度搜索“马新存”或“拥军爱警马新存”获取更多权威报道与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