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之畔的隧桥飞架,到蓝海之滨的风电扬帆;从光伏板上的阳光跃动,到铝厂里的低碳蝶变;从清洁能源的管道延伸,到城乡角落的净水潺潺……行走在广袤无垠的齐鲁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建行山东省分行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画卷上写下的生动注脚。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金融是发展的血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力量。作为国有大行,建行山东省分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全局,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绿色产业,用创新服务主动对接战略需求,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答卷。
大河通途:金融铺就跨河发展快车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奔流到鲁见平川。当黄河正式成为济南“城中河”,跨河发展的蓝图正从纸面走向现实,交通先行的背后,始终有金融力量的坚实托举。
2018年,济南启动新一批跨河桥隧建设,推出“四隧四桥”跨黄通道,目前“四桥”与“四隧”之一——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全部通车。2025年8月10日,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全长4.3公里,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是“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的后续工程,也是济南“北跨”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从空中俯瞰,济泺路穿黄隧道及北延工程犹如两条巨龙,将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紧密相连,届时,8分钟的通行时间,将重新定义“北跨”速度。
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建设时,资金需求极为紧迫。建行济南市中支行迅速启动响应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在短时间内制定了详细融资方案。不仅批复 20 亿元基本建设贷款,更联动子公司建信金租投放 20 亿元融资租赁贷款,母子业务联动的“组合拳”,让“万里黄河第一隧”如期通车,如今日均1.5万辆车的通行量,见证着金融赋能的实效。
另一边,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项目部传出捷报:“山河号”盾构机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面对74.09亿元的总投资和BOT模式的运营特点,建行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导,批复10亿元资金并分阶段精准投放,更争取优惠利率、优化财务结构,助力“山河号”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
作为“四隧”中最晚开工的项目,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同样浸润着金融活水的滋养。这条全长3.8公里的隧道,是济南北部东西向连通黄河两岸的重要动脉,建成后将串联起步区、保税区、机场片区及相邻组团,向西为遥墙机场开辟疏解新通道,更能通行大载货量货车,为机场二期及附属配套项目打通物流通道。针对61亿元的总投资,建行济南市中支行前期便介入提供市场分析、可行性评估等服务,融资阶段给予10亿元信用额度,目前已投放6.42亿元,后续还将参与收费系统建设与商户合作,以全周期服务推动这条“物流黄金通道”加速成型。
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已为济南3条穿黄隧道项目提供40 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投放36.42亿元,更参与2条跨黄通道收费系统建设。从资金保障到运营赋能,金融的“桥梁”正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齐鲁大地加速铺展。
光能聚势:信贷浇灌光伏产业新生态
阳光洒在高速公路的边坡与服务区,一块块光伏板正将光能转化为绿色动能。在山东高速集团的新赛道上,建行山东莱芜分行的金融支持,让分布式光伏的“阳光事业”结出硕果。
2025年3月,分行为山东高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第四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批复授信,至此四期项目总授信达15.71亿元。这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注入,更是对“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深度响应。该项目利用高速边坡、服务区等空间资源,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与火电相比可减少大量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因本次申报的授信涉及125笔立项,对应125笔单笔业务,为让资金更快“落地生光”,建行山东莱芜分行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客户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了一个项目评估,节约了大量的项目评估工作量。同时积极与信贷服务中心沟通,通过省行法审的方式线下制作了一个大合同,大大减少合同制作和签署的工作量,为放款做好充足准备。从审批绿色通道到放款效率提升,金融服务的“加速度”,让光伏板铺设得更快、更广,也让绿色能源的网络在齐鲁大地越织越密。
气脉联网:绿贷筑基能源安全新格局
渤海湾畔,LNG储罐如银色巨塔般拔地而起,正勾勒出环渤海地区能源安全的新轮廓。
中石化龙口LNG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和环渤海天然气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山东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为环渤海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注入“绿色动力”。
项目筹备以来,建设进度备受其集团总部关注。建行山东烟台分行紧跟国家产业、绿色环保政策,结合政策对客户的影响,及时调整授信策略,最终实现项目贷款顺利投放。同时加强与加油站、便利店等线上线下合作,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2024年12月,建行山东烟台分行成功为项目投放12年期3.68亿元基础设施和绿贷叠加贷款,不仅成为同业首笔,更是山东省(除青岛外)LNG接收站产业聚集群的首笔贷款。截至今年7月,贷款余额已达7.32亿元,持续为项目建设注入稳定资金流。
铝业破茧:创新引传统产业绿色蝶变
在铝产业集群的滨州市,一场“低碳革命”正在上演。
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典型行业,铝产业的绿色转型是“双碳”战略的关键一环。近日,建设银行滨州分行成功落地全省建行系统首笔铝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向山东铝产业集群的重点企业——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精准投放2000万元信贷资金,为解决高碳行业转型融资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实现了环境效益与融资成本的动态挂钩:首先,科学选定“吨铝碳排放强度”作为关键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KPI),精准量化企业减排成效;其次,首创贷款利率与减排绩效目标动态绑定机制——若借款企业山东万通金属在贷款期内成功将吨铝碳排放降至约定水平,并经过拥有专业资质的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评估认证,即可享受贷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BP)的优惠。这一设计形成了“减排增效-融资降本”的良性循环闭环,将企业的环保行动直接转化为可观的财务红利,有效激发了转型内生动力。同时,为确保贷款环境效益与金融安全,方案引入了国际通行的环境效益评估体系,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构建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为确保这一创新业务高效落地,建行充分发挥了系统协同优势,“省行+市行+县行”三级联动,各司其职,推动业务迅速落地。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转型痛点,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无缝衔接,金融的“巧劲”正推动传统铝业脱下“高碳外衣”,换上“绿色新装”。
甘泉润田:金融聚力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菏泽东明县的田野间,供水管道正不断延伸,将洁净的水送往城乡角落。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小康的基石,也是农村水利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东明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日需水量迅速增加,现有供水能力已无法满足东明县近远期发展需要,供需出现不平衡,实际供水量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作为政府重点工程的菏泽市洪源供水有限公司的“东明县城乡供水提升改造项目”意义重大,建成后将为东明集镇等县南6个乡镇及工程塑料产业园提供生活与工业用水,既能解决居民饮水难题,又能缓解企业用水紧张。
建行山东菏泽分行积极响应号召,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于2024年8月13日为菏泽市洪源供水有限公司授信3.5亿元,成为当地第一个为该项目成功授信的银行。截至2025年7月底,建行已发放贷款1.7亿元。在资金的支持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供水管道不断延伸,净化设备逐步安装调试,一座现代化的供水工程正在东明大地崛起,金融服务的“温度”正随着水流淌进每一个家庭、每一家企业,让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基层落地生根。
站在绿色发展的时代潮头,建行山东省分行的金融实践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与齐鲁大地共振。黄河隧道的钢铁臂膀、光伏板上的阳光跃动、深海装备的蓝色征途、乡间管道的清泉流淌......每一笔信贷投放都承载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每一次服务创新都彰显着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
未来,建行山东省分行将继续以绿色金融为纽带,深耕实体经济沃土,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让绿色发展的底色在齐鲁大地愈发鲜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