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暂坐》间,品人生百态
作者:王全祥
初读贾平凹先生的《暂坐》,只觉是西安城里一群女子的琐碎日常;再读,却似走进了一个充满人生哲理与现实映照的世界。作为一名凉州诗人,生活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凉州,我对人生与文学也有着自己的感悟,而这本《暂坐》,让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了许多共鸣,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贾平凹先生曾说:“人生就是一场‘暂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暂坐’。”这句话为《暂坐》定下了基调,也像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短暂停留,而后离去。就像凉州城墙上那历经风雨的砖块,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往往,而每个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都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记得去年深秋去乡下,我在老家的巷道里漫步,看到村里的朱婶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身边的那只老黄狗安静地趴着。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老人、黄狗、小凳,甚至整条巷子,都像是“暂坐”的风景,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换了模样。
“暂坐”茶庄里的女人们,她们经济独立、自由时尚,看似潇洒率性,可在这繁华背后,却有着各自的艰辛、迷惘与无奈。海若作为茶庄的主人,精明能干,把茶庄打理得有声有色,可她内心深处却有着对情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疲惫。有一次,她在茶庄打烊后,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对着一杯冷茶发呆,那种孤独感,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凉州的生活,这座城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质朴的人民,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看似平静,却也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烦恼。我也曾很多次在凉州的乡下见过老农,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上布满了皱纹,手上长满了老茧,可他们总是乐呵呵的。直到有一次,我听到一位老农在田埂边对着远方叹气,才知道他的儿子在外打工受了伤,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生活就是这样,表面的平静下,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波澜。
书中以生病住院直到离世的夏自花为线索,铺设了十多个女子的关系,她们与他人、与社会的种种关联,在关系的脉络里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夏自花的离去,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在其他女子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她们为夏自花的遭遇感到惋惜,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就像“暂坐”茶庄里的女人们,表面上光鲜亮丽,可背后却隐藏着生活的苦涩。这些女子中,有的为了爱情迷茫,有的为了事业挣扎,她们在这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努力地生存着,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不断地摸索前行。我曾写过一首诗《五绝·无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风雨兼程路,何处是归程?”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人生的逆旅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程。
贾平凹先生在创作《暂坐》时,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女子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刻意去渲染什么,只是用平淡的语言,讲述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模样。这让我想起自己写诗的经历,我也常常试图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凉州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读者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度。就像我《夏日游文庙逢三喵记》中曾写过的“千年文庙千年月,一只状元一卷书”,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武威文庙的历史韵味和独特氛围。在《暂坐》中,贾平凹先生通过对女子们日常生活的描写,如她们在茶庄里的闲聊、聚会等,展现出生活的琐碎与真实,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有一次,茶庄里的几个女子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各不相让,可没过多久,又和好如初,一起喝茶聊天。这种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不正是生活中人性的真实写照吗?
书中的羿光,作为一位作家、书法家,他身上有着贾平凹先生自身的影子,不时通过诗文和自己的观察,表现一些哲思。他面对自我与物欲的选择,面对不同的女性和情感,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有一次,羿光在与茶庄的女子们聊天时说:“人这一辈子,就像写文章,有时候浓墨重彩,有时候轻描淡写,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味道。”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这让我思考起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种种,都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而作家通过文字,将这些生活片段进行加工和提炼,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像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而作家则通过作品,将自己的感悟传达给读者。我在写诗的时候,也常常会把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其中,比如凉州的雪、凉州的风,还有凉州人的喜怒哀乐,我希望通过我的诗歌,让更多人了解凉州,感受凉州的魅力。
再看《暂坐》里的女子们,她们在经济独立后,追求自在、潇洒、时尚和文艺范儿,可在这个过程中,却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她们中的一些人,为了维持表面的光鲜,不得不迎合别人,失去了自我。这让我想到人生的追求与无奈,我们总是在追求一些东西,可当我们得到后,却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就像这些女子,她们以为追求到了物质上的满足和表面的自由,就能获得幸福,可实际上,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依然存在。这也让我想起自己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诗人,我追求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追求在诗歌中找到自我价值,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创作的瓶颈和对未来的迷茫。有一段时间,我写不出诗来,整天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快要放弃了。直到有一天,我去凉州的沙漠里散心,看到沙漠中的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生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追求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笔,写下了《五绝·胡杨吟》:“沙漠胡杨立,风雨不曾屈。纵然孤独影,心中有天地。”
从《暂坐》中,我还感受到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书中描写的雾霾和市井现象,不仅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社会的浮躁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雾霾笼罩下的城市,人们看不清远方,也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市井中的人们,为了利益奔波忙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这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充实。就像凉州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一些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却在逐渐流失。以前,我会时常见到凉州的孩子们会在周末放假后去图书馆看书。可现在,更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关注精神世界的建设,就像古人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满足,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贾平凹先生曾说:“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不要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文学就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
在《暂坐》的结尾,茶庄女子在盛宴之后逐渐凋零四散,这样不太圆满的结局,让人感到一丝悲凉。但这也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起起落落。就像李清照所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生活中的变化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我们能做的,只有坦然面对。记得小时候,我老家不远处有一棵老槐树,每到夏天,就会开满白色的槐花,香气扑鼻。可后来,因为缺护理浇水而枯萎,老槐树被砍掉了。但现在想想,老槐树虽然不在了,但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永远都在。而贾平凹先生通过这样的结局,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应该如何度过,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读完《暂坐》,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生活的无奈、社会的现实以及人生的短暂。作为一名凉州诗人,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许多创作的灵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起凉州的雷台汉墓,那里出土的铜奔马,奔腾不息,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加精彩。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贾平凹先生一样,用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模样,让读者在我的诗歌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人生的哲理。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都在“暂坐”,都在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和价值。愿我们都能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内心,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就像我在生活中,在凉州这片土地上,用诗歌记录生活,用文字寻找自我,在这“暂坐”的人生旅途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我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这种心境《五绝·读贾平凹先生暂坐随笔》:“暂坐人间客,匆匆几十年。笔墨书心迹,不负此华年。”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暂坐”的人生中,应该有的态度吧。
此文写于2025年8月13日于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