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49

风雨芳邻
——军工记事之一
毕德云
那年我们筹划着结婚,却申请不到房子。走门子找管事的人和领导,都说没有房。某天一位朋友悄悄告诉我,南山有一间半南屋空着,赶紧想办法要。立马找到管事的,答复非常简单:那房子不能分给你,超标。我惊愕不已!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军工企业,60年代建厂时,曾创造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达到设计要求的辉煌业绩。那是一个能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年代,但一千多职工的厂子,加上家属四、五千人,总得有窝让他们住下、有饭吃不让他们饿着,而建厂的主攻方向又不在生活设施上,于是一排排简易平房在山梁、沟畔像夏日雨后森林里的蘑菇,一夜之间冒了出来。那种房子习惯上叫“干打垒”,厂里的人叫“干插缝”,就是就地取山上的石材,不用水泥灌缝,干垒起来,外墙用泥灰抹一下,就竣工交付使用。后来生产走向正规后,厂里也腾出手来,盖了一些楼房,但数量不多,大部分职工仍住在“干插缝”平房里。等我进厂时,国家刚刚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对三线企业也要下放、搬迁、调整,厂里已多年不再进行基本建设,而大中专毕业生还一拔一拔地分配进厂,职工子弟们也一茬一茬地长大、就业,因而住房显得尤为紧张。厂里规定,申请结婚的青年职工,只能分配一间房子,所以有了超标一说。不得已找到就职的子弟学校校长,校长以照顾知识分子的名义找了分管厂长,分管厂长又向厂长作了汇报,终于把一间半房子特批了下来。
我的房子座落在名叫南山的山腰处,南屋,房后是人行道,与屋檐平着,人一步就能迈上房顶,房前有一长方形小院,长满杂草。拿到钥匙后,兴奋了好几天,离开父母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窝,那是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天地,可以用它盛着柴米油盐,盛着感情,一天天地过日子了。虽说是一间半,总面积不过20平米,拾掇房子时才发现,房子没有根基,就建筑在山体上,房子虽然只有一个门,但墙上却有许多个为老鼠准备的门,备些水泥沙子,先把老鼠们的门堵了,把墙用石灰刷了,又向周围村里的老百姓买了一捆高粱桔,从学校拿了些报纸,同事们帮忙扎了顶棚,一个崭新的家展示出来。择吉日成婚,我们住进了新房,然后房子开始分层次、递进式地让我加深着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在夏季的尾声处结婚,经过不长的秋天,住进新房的第一个冬天来了。由于墙体是干插的,御寒功能极差,每当风起,扎制的顶棚会随风的节奏上下起落。大雪天,外面下大雪,房内飘小雪,过冬前备下的大白菜,在房内一律冻成冰疙瘩,围着煤炉取暖,胸前热得难受,后背冻得不行。有时早晨醒来,与妻对视,常发现睫毛和头发上都结着霜花。盼望春天来临,期待冬天远去。寒冷在施展不出新的招式,折磨得我们了无兴趣后,还是知趣地走了。温暖的感觉又陪伴在我们身边。不久夏季到了,雨意越来越浓,先是房顶有几处漏雨,赶紧修理,后来雨水不从房顶来到房内,而是从墙基淌进来。由于房子建在漫坡上,又由于干垒起来没有灌浆,雨水一大,墙体就渗水,甚至水流成河。如果雨隔几天下一场,那是莫大的恩惠,我们可以趁晴日晒晒被褥和居家的家什。如果阴雨绵绵,潮湿的心情会弥漫得无边无际。夏日过后,房内的家具无一例外会长出绿色的霉迹。
四季都已从房内路过,并与我们有了亲密接触。接着房子来了新的主人:老鼠。干插缝的墙体是老鼠的天然通道,四通八达,毫无阻碍。原来堵死的鼠洞,不断被老鼠们挖掘一新,隔三差五地堵一个鼠洞,成了生活的重要内容。后来,老鼠出没的地方由墙角转移到了房顶,住前扎的顶棚成了老鼠们聚会和出没的专用场地。夜深人静时,无论是读书或卧床休息,老鼠急促的脚步声就会在顶棚上响起,有时还伴有它们或兴奋或争吵的叫声和磨牙的声音。时常担心老鼠们把秸秆咬断,或把纸咬破跳将下来,落到空地上还好,如果吃饭时落在饭桌上或睡觉时落在床上,那可如何是好,于是每天检查顶棚的完好度,成了我必做的功课。
房内有四季,房内有芳邻,我在那所房内度过5个冬夏后,突围撤离。房子是给人以温馨、祥和、亲情和安全感的所在,但房内有时也演绎一些别样的情绪和情节,使房子盛装的内容丰富了起来,也丰富了我们的记忆。
作者简介 毕德云,男,198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山东第二机械厂(国营945厂)、淄博市文化局、淄博市纪委工作,曾担任《淄博纪检监察》主编。山东省作协会员。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诗刊》、《星星诗刊》、《山东文学》、《黄河诗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等文学作品以及新闻类作品。曾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文学作品奖等若干诗歌、散文奖。新闻作品曾获山东省好新闻通讯一等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