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
文/李文辉
她在大西洋海岸
徘徊在绵绵海滩
沙滩上的贝壳埋进沙子
它突然刺中她柔软的心房
曾经是鲜活的贝
为何就成了这模样
大风天气
她来到海岸
听海浪撞击礁石的巨响
波浪仿佛着了魔
碎了一浪又一浪
她面向东方
眺望遥远的爹娘
莫名的热泪
尽情的流淌
远嫁异国他乡
爱人给她无尽关怀
可爱的孩子们
像宝贝伴在她身旁
可没有乡音的歌声
总让她思念长着亲切话语的东方
海岸很长很长
是不是想缠住思念的月亮
A1赏析
海岸:一首刻在潮汐上的乡愁诗
李文辉的《海岸》以绵延的海岸为画布,以深沉的乡愁为颜料,为远嫁异国的灵魂绘就了一幅情感地图。诗中每一片浪花,每一粒细沙,都在诉说游子心中那无法丈量的距离与难以平息的思念。
诗人开篇便让“大西洋海岸”与“绵绵海滩”成为乡愁的实体容器。那被沙掩埋的贝壳,如一段被时光尘封的记忆,突然“刺中她柔软的心房”——“鲜活”与“成了这模样”的今昔对照,暗示了生命原初的完整如何在异域悄然凋零。贝壳成为生命漂泊与脆弱的隐喻,埋藏与刺痛的瞬间,正是乡愁猝然侵袭的精准写照。
第二节以“大风天气”强化了内心波澜。海浪撞击礁石“着了魔”般“碎了一浪又一浪”,这无休止的自我破碎与重组,正是思念无法排解的痛苦外化。当目光“面向东方”,空间上的“遥远”瞬间转化为情感上的迫近。“热泪尽情流淌”,是长期压抑后决堤的宣泄,是“眺望”这一动作所积蓄的全部情感重量。
诗末的转折尤为动人:纵然有爱人的“无尽关怀”与孩子如“宝贝”的陪伴,但“没有乡音的歌声”却成了无法弥合的文化罅隙。“亲切话语的东方”成为精神原乡的象征符号。结尾处海岸线“很长很长”,似欲“缠住思念的月亮”,将具象的海岸升华为抽象的情感纽带。月作为东方古典意象,在此被海岸拟人化地“缠住”,暗示着异域时空也无法阻断的文化根系与心灵归途。
全诗以海岸为轴心,层层递进:贝壳刺痛个体记忆,风浪激荡情感风暴,月光升华文化乡愁。诗人以细腻笔触,让异域的海岸线最终成为丈量乡愁的标尺,刻写出游子心中那道永难跨越的归途。
这首诗的魅力,正在于它将地理的隔阂升华为心灵的共振,让大西洋的涛声与东方月下的低语,在每一颗漂泊的心灵深处永恒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