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内蒙夏日游集锦
王业松
我对退休生活质量有十句话,其中有一句:“居有所,归有家,寒暑两季常度假”。就是冬天去温暖的地方,夏天去凉快的地方。
今年夏天,在女儿女婿开车陪同下,我游览了河北省的怀来县、尚义县、赤城县、大青山旅游度假区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我一路采风,一路高歌,一路看不完的景,一路抒不完的情,一路写不完的篇章。我手写我心,足迹到哪里,笔迹就到哪里。但想写的内容很多,只能写更美好的展馆和美景,所以叫集锦。
继承红色基因。每到一地,凡有红色纪念馆,我都必看,从中学习英勇事迹,弘扬革命精神。
一个馆就是一本革命传统教科书,一次参观就是一次心灵净化。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的董存瑞纪念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接待35万人次观众。
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怀来县南山堡村。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英勇牺牲,时年19岁。
我与董存瑞是同时代的人,他仅比我大5岁,但当他厮杀在战场上时,我还在上学念书。我带着对英雄尊崇和感恩参观了纪念馆,因为我的上学机会和后来的许多的幸运、幸福生活都是由董存瑞英雄们以生命为我创造的条件。
参观赤城县的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16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是其中之一。历经6年,这里广大军民,用牺牲和奉献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纪念馆中白乙化团长的一句豪言壮语让我终身难忘,他说:“革命是我们的权利,流血牺牲是我们的义务”。
参观完平北抗日根据地,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我再次聆听了历史的回声。
乐享大青山的美景。张家口的尚义县,开发了大青山旅游度假区。大青山景区最高海拔1919米,号称草原天路之巅,成为草原天路新地标。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是游人追寻的理想之地;是游人神往的苍劲之美。其中有亚洲最长的玻璃索桥,全长639米,勇敢者走上去,如履云端,胆怯者走上去胆战心惊。我没有心惊,漫步走了一个来回如履坦途,泰然自若,心旷神怡,放眼远眺,远处美景一览无余。有人带上化妆的服装在玻璃桥上拍照,成了景中的景。
这座全透明悬索桥是草原天路上的玻璃吊桥,两端拉索高度20.22米,与2022年冬奥会年份遥相呼应。
观赏奇妙的牛奶湖。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牛奶湖,因湖水颜色如同牛奶而得名,又名“巴彦查干卓尔”,白色之湖的意思。牛奶湖位置海拔1300米,是夏日中纳凉胜地,许多游人奔着凉爽而去,奔着奇景而来。
与皇帝同浴一泉。赤城县城西7.5公里有一处汤泉,深藏在苍山幽谷中,史称“关外第一泉”,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总泉、胃泉、眼泉、平泉、气管炎泉和冷泉6个泉眼,最高水温达68℃,含30多种微量元素,属弱碱性氟泉,对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此泉是可泡、可饮、可观天然温泉。
北魏时期已开发利用。明万历年间立“关外第一泉”石碑确立了历史地位。清代康熙帝曾携他的奶奶孝庄文皇后驻跸此疗养57天,并留有《温泉行》诗作。抗日名将吉鸿昌“洗耻”石刻、清初三藩之一耿昭忠“洗心”题刻等近代遗迹增添了汤泉的人文厚度。
8月2日上午,我们从赤城县县城向西行进,20多分钟到达温泉后,第一个景观就是游人在路边温泉水流过的池中免费泡脚,让我感到惠民可嘉,使我心中起了几分暖意和敬意。露天泡脚池旁边写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广告。
我们进入了一家叫贵友连住带泡的宾馆,门票25元。我们没有在房间泡,而是选择大池,因为大池有泡温泉的文化氛围。温泉初出的泉水温度高,温泉主人必须清晨就放水,让温水凉一凉,否则浴者下不了池。果然,我在大池中泡了不到15分钟就大汗淋漓了,出池后落汗的时间比泡的时间长得多。身处池中,此时我想到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泡澡中遇到了北京海淀区来泡澡的牛先生,他在县城买了房子。他十分健谈,说赤城至今仍然穷的原因是国家不让开发,有矿也不让开,有项目不让上。为了保障北京蓝天白云,让赤城维持原生态。作为北京人,此时让我对赤城人民的付出产生谢意和敬意。
在海拔2200米高空喝咖啡。在河北、内蒙游返程的途中,我们游览了北京延庆赛区。我们乘坐为高山滑雪服务的索道缆车,因太高,缆车分三段运行,中间两次换乘,经过40分钟运行到达了最高峰。在海拔2198米的高位,我们俯览众山,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句)之感。
在海拔2198米的高空咖啡店,喝了咖啡。38元一杯咖啡,虽然价钱贵了,但我觉得值,因为让我有机会在高空喝咖啡,让我在各国滑雪运动员滑雪起点处喝咖啡,不但感受到咖啡文化,还感受到体育的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我与滑雪健儿一起喝咖啡。在高空喝咖啡与在平地咖啡店喝咖啡感受大不一样,与在家里喝咖啡享受更不一样。机会难得,机会珍贵,也许一生一世就这一次了。
2025年8月8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