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少跑的路、每一次简化的流程中。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创新物资领用模式,用“主动配送”替代“跑腿申请”,以“线上流转”取代“层层签字”,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彰显了“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基层”的治理智慧。
基层之苦,苦于“琐事羁绊”;基层之累,累于“流程空转”。过去,基层供电所领用物资,往往陷入“审批多、跑腿繁、效率低”的困境:从申请到审批要跨部门奔走,从仓库领料要排队等待,往返的人力、时间、车辆成本,让本就繁忙的基层人员不堪重负。这种“围着物资转”的模式,不仅挤占了服务群众的精力,更制约了工作效能的提升。蒙城县供电公司的改革,正是直击这一痛点——通过深入调研找准“审批难、签字繁、库存乱”三大症结,以问题导向倒逼流程再造,让基层从“被动跑腿”转向“主动受惠”。
减负的关键,在于打破“层级壁垒”,构建“服务型机关”。该公司的实践有三个鲜明特点:其一,用“责任闭环”破解“推诿扯皮”。通过专题会议明确各部门时限与责任人,推行领导干部AB岗审批制,将“弹性要求”转化为“刚性约束”,确保流程不卡壳、责任不落空。其二,用“数据跑路”替代“人员跑腿”。以内网邮箱为载体实现线上申请,由专业部门“代跑”审批流程,让基层人员从“层层汇报”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线路巡检、客户服务等核心工作中。其三,用“主动服务”消除“被动等待”。营销、运检部门按月盘点库存,物资部门按需主动配送,变“基层催着要”为“机关赶着送”,这种角色转变正是服务理念的深刻革新。
成效是最好的证明。自今年3月以来,11个供电所、147车次物资配送、40车次废旧物资回收,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基层负担的实实在在减轻,是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是干群关系的持续升温。小涧供电所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心声:“一封邮件解决问题”,看似细微的变化,却折射出减负改革的温度与力度。
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蒙城县供电公司的探索启示我们: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通过流程优化让基层轻装上阵;不是“削职权”,而是通过服务升级让机关回归本位。唯有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从“细枝末节”处着手,在“机制创新”上发力,才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更多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服务群众上。这,正是基层减负的深层意义所在。
文字提供(过传武 王国庆)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