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此背景下,7月14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黄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服务系统演进与耦合协调关系,紧密围绕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开展相关调研。
太平湖湿地是国家首批开展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湿地,也是安徽省内最大的人工湖,它是华东地区至长江中下游深水性峡谷型人工湖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且因其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地形复杂多变,存在部分生态环境状况脆弱的地区,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生活污染及旅游开发干扰等影响太平湖的水质。
座谈会——聚焦太平湖振兴与生态
7月14日,团队成员怀揣专业使命与青春热忱抵达黄山市。紧接着,迅速与太平湖镇政府工作人员组织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乡村振兴与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团队负责人从政策背景和现实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标,即研究太平湖湿地的战略价值与生态困境,探索当地经济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太平湖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镇政府工作人员则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的产业构成,并对后续调研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

实践团与当地政府开座谈会。尹安琦摄
问卷调研——悉当地产业结构
随后,团队成员深入太平湖镇广阳村,与村民及当地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实地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地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不少村民为提高家庭收入,减少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转而选择种植茶叶。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与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尹安琦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乡村振兴与太平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吴嘉辰、金灿、王夏楠、尹安琦、王雪晴、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