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祁连山》
——走进秘境冰沟河(上)
宋厚健
2025年8月6日(周三),本人乘坐Z55次列车14:52分从北京西站出发,奔赴甘肃兰州,参加北京想乐时光旅游有限公司组织的主题特色系列——《大美祁连山,秘境冰沟河》7日游观光活动。
沿途经保定站(16:12)→阳泉北站(18:55)→太原站(19:57)→中卫站(2:35),于8月7日(周四)早晨7:43分抵达终点站甘肃兰州。
甘肃省兰州市简称“兰”、“皋”,别称金城,是中国甘肃省下辖地级市、省会,1型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截至2024年4月,兰州市下辖5个区,3个县,总面积13085.6平方千米。2024年末,兰州市常住人口443.65万人,户籍人口为341.3万人。兰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兰银官话。
兰州市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河谷四种地貌单元,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
兰州市是甘肃省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想乐时光A团全体41位团员抵达兰州车站后,由金牌领队都天宝先生统一指挥,在10号车厢前集中报到后一起出站。大家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充分体现了旅游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走出兰州火车站,这里是大西北游客集散地,车多、人多,地接导游小台先生接洽后,提醒我们注意交通安全,我们穿过马路乘坐旅游大巴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在阿西娅清真用过早餐(每人一碗牛肉面)。继续乘坐旅游大巴奔赴兰州→古浪八步沙参观学习。
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奔驰,其间在永登服务区稍作调整,继续向目的地进发。沿途可见祁连山雾气缭绕,烟雨蒙蒙,预示着一场大雨就要到来。大巴在经过武威市、天祝藏区时,导游小台一直在为我们讲解介绍藏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状况。我们于下午13:00顺利抵达八步沙。抵达后,我们在餐厅用完午餐(自助餐),乘坐电瓶车开始了本次旅游的第一站行程。
沿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清风送爽,十分的愜意,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一、信念不泯,生生不息
古浪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过去这里的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严重侵害着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活以及干武铁路、省道308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981年冬,饱受风沙之苦的石满、张润元、郭朝明、罗文奎、程海、贺发林等六老汉,以联户承包方式造林封沙,治理沙害。“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八步沙的树也绿了”。这段治沙历史,永载史册,让八步沙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传承,生生不息。
走进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一代治沙人眼窝子沙治沙点,林场年轻的女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 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位年近半百的村民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带头承包治理沙漠,以“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的坚韧和执着,在眼窝子沙开启了第一代治沙人的艰辛治沙征程,六位老人以最质朴的方式坚守20年,共完成治沙造林7.5万亩,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他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赴八步沙林场考察防沙治沙工作,并在眼窝子沙与林场三代治沙人共同开犁压沙。总书记在对林场防沙治沙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号召大家要“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压沙点,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他拿起一把开沟犁,开沙沟,铲黄沙,参与到治沙劳动中。如今这里修筑了木制栈道和观景平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可以在此拍照打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确保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多途径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加快推进生态大市建设。
接着,我们乘坐电瓶车原路返回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展示中心,参观学习了《科学理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展览,展览共分三部分。第一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和发展“两山”理论;第二篇: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第三篇: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青的美好家园——担当作为共建人类共同体。大家认真听讲,提高了思想认识 ,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另外,走进教室,学习沙画制作,体验沙画,以流沙为笔触,指尖为画具,在方寸光影间勾勒出各种画面,利用沙子的流动和堆叠,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具有动态感和层次感。大家很感兴趣,学习意愿很浓,实践效果不错。教室墙上展示的沙画,不仅刻画了六老汉的治沙群像,也展现了三代人接力治沙的场景,体现了八步沙精神在代代传承中愈发坚韧的内涵。
二、走进冰沟河景区
整个一下午的参观游览活动结束后,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直奔我们下塌的酒店冰沟河景区——绿洲心居。此时,扶窗远望,祁连山雾色茫茫,天空下起了小雨,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抵达了冰沟河景区。
冰沟河景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祁连山东端,距武威市区40公里,因祁连山冰川融化形成河流冰沟河而得名。景区高山峡谷纵深30余公里,森林草原近万公顷,海拔2480——4860米,涵盖雪山、天池、瀑布、森林、草原、河流、冰泉等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是研究祁连山生态系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资源。最高气温25度°,年均气温3度°。景区内有祁连山天池——柴尔龙海,灵毓秀美的祁连大峡谷——尼美拉、幽香浪漫的马兰花大草原。大清国师三世章嘉活佛诞生地、大唐弘化公主驻牧地吐谷浑山寨、华锐民俗文化汇聚地藏文化广场;祁连冰川、阿弥完智雪山、龙王庙、青羊古寺、菩提宝塔、牛心山、七姊妹峰、狮子岭、老蝉沟、仙人台等诸多美景藏于仙境。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优选旅游项目,2019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抵达冰沟河景区游客中心,由领队为我们办理景区门票后,我们手持身份证刷卡进入,然后乘坐景区电瓶车直抵我们下榻的酒店——绿洲心居。走进房间,宽敞、舒适,干净、整洁,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在这里渡过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的四个晚上。此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们也该好好休息休息,祛除旅途上的疲劳。
8月8日(周五)早晨,我们在下塌的酒店圆餐厅用过早餐后,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马兰花大草原旅游观光,该景区因峡谷内大片大片盛开的马兰花而得名,面积近万亩,紫色花海与雪山、森林、溪流相辉映,景色壮美,是国内最大的马兰花草原,每年6月马兰花盛开的季节,百花似锦,争奇斗艳,放眼望去,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勾勒出一幅难得的人间美景。
马兰花大草原是“冰沟河”景区坦荡的胸怀,她流淌在群山的起伏之间铺就了四季花毯,一朵朵紫花的花蕊随风摇曳,争奇斗艳,放眼望去,一大片紫色的花海勾勒出一幅难得的人间美景在这儿,你会情不自禁的奔跑着、翻滚着,把蓄积已久的情绪以最自然的状态宣泄出来,如果冰沟河是一幅画,那马兰花大草原就是干净明亮的画布任所有的美感在上面渲染着、点缀着、鲜活着……
马兰花大草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区祁连山东端,距武威市区约35公里,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是祁连山腹地的高山草原之一。
自然与人文特色:
1.生态景观:草原与雪山、森林、溪流共同构成独特的高原风光,夏季均温约18度°、是避暑胜地。马兰花盛开时,紫色花海与雪山同框,景色如画。
2.文化资源:周边有吐谷浑历史文化遗址、藏族民俗风情及唐代弘化牧场等人文景点, 形成“自然+文化”的复合旅游体验。
走进马兰花大草原,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雨,绿草如茵,挂满露珠,宛如一块区大的绿绸,柔软而又绵延不绝。马兰花大草原以其约5000亩面积,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马兰花草原!每年6至7月,马兰花盛开如海,与周围的群山和森林相映成趣,形成了一望无际的翠绿海洋。8月是草原最丰美的季节,此时前来可欣赏绿色的草原与成群的牛羊,非常适合拍照打卡。站在木制栈道上,看着牦牛和绵羊吃草,心情无比的喜悦。不由高声朗诵《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抬头眺望,雨后的祁连山宛如仙境,晨雾轻抚山脉时,仙境降临人间的画卷徐徐展开。山色朦胧,云海翻涌中若隐若现的林海与山脉交相辉映,层林尽染,如诗如画,美伦美幻,让人心旷神怡。云海漫过赤色丹崖,明暗交错中藏着百万年风雨蚀刻的面纱,更显神秘莫测,交织成天然的生态画卷。马兰花耐寒耐旱,藏语中象征坚韧,与当地藏族文化关联深厚。草原被祁连雪山环抱,四季景观迥异。常见野生动物,如旱獭、雪鸡,生态原始。
祁连山马兰花大草原的土拨鼠(旱獭)体型粗壮,颈粗吻阔,四肢粗短,毛色以棕黄色为主,腹部呈土黄色。其上唇有豁口,口齿外露,尾巴短扁,四肢末端有生硬利爪。土拨鼠在不同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主要体现为季节预言、吉祥幸运、财富守护及现代生存哲思。藏传佛教中的吐宝鼠(纽列)象征财富传递与人性规训,常作为财宝天生的持物。
土拨鼠(学名草原犬鼠)是群居性啮齿动物,具有昼行性、复杂洞穴系统、强社会性等核心习性,不同种类存在冬眠差异。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清晨和黄昏最活跃。马兰花大草原上的土拨鼠特别的活跃,一会儿在洞口觅食,一会儿穿出洞子,在草原上穿来穿去,引来许多游人和小朋友的追踪、喂食、打卡留念。
走在祁连山冰沟河景区马兰花大草原的栈道上,可以感受到如下独特体验:
①自然景观的震撼;
栈道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原始森林,冰沟河水潺潺流过,与林间的鸟鸣、水声交织成一首自然交响乐。远处的阿尼岗噶尔雪山巍峨耸立,山顶积雪在阳光下闪耀圣洁光芒,脚下是紫色马兰花编织的绿色地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②生态保护的智慧;
栈道采用木制结构设计 ,减少了对草原的生态破坏,同时保留了草场原有生态。栈道蜿蜒延伸16公里,穿联起草原、森林等自然景观,既方便游客游览,又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民族文化的融合;
栈道沿线可看到当地牧民放牧的场景,牛羊群在草原上悠闲活动,与栈道形成和谐共生的画面。周边还分布着5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游客可体会牧家乐、品尝特色美食,感受藏族民俗风情。
④气候的舒适宜人;
夏季栈道周边最高气温 25度,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是避暑休闲的绝佳场所。
祁连山冰沟河晨风沁凉,马兰花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在草场上放牧,身着藏服的游客漫步其间,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化身雪域高原的精灵,与风共舞,与兰为伴,打卡定格在美好的瞬间。
上午游玩结束,回到酒店用过午餐、午休之后,下午2:20我们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祁连山冰沟河——林海穿越。
林海穿越冰沟河,林海穿越是一项结合自然探险与户外徒步的旅行活动,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以森林、草原、溪流等高风光著称,是祁连山北麓的秘境之一。原始林海、茂密的云杉、松树林,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踏上木栈道沿途的微风拂面,带来沁人心脾的凉爽儿。
沿着游览木栈道穿越林海,伴着袭人的绿境,眼观千姿百态的古树,耳听千变万化的虫鸟鸣,才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林间植物种类繁多,还生长着各类名贵药材。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有白唇鹿、马麝、岩羊、金雕、鹳鸡等野生动物,这些小生灵,为林区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生机。
雨后栈道两旁树荫松软的土地上长满了各种菌菇,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我们A团家庭游的小女孩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忙碌着采摘蘑菇、收获满满,正像歌里所唱:
釆蘑菇的小姑娘,
背着一个大竹筐,
清早光着小脚丫,
走遍树林和山冈。
她采的蘑菇最多,
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她采的蘑菇最大,
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
在雨后的栈道上行走,路面有些湿滑,一定要脚踏实地,站稳脚跟。一路前行不要东张西望,以免脚下滑失。栈道下方的冰沟河水流湍激、惊涛骇浪,浪花拍打着巨石,发出轰鸣。一路向前,极目楚天舒,令人神情气爽,心胸宽广。
这里密布的树影,给人神秘和遐想。如果一生必须穿越一次林海,那就在盛夏出发吧。此时的林海穿越,如上帝掉落在人间的翡翠。阳光毫无吝啬地洒在密林间,云雾缭绕,梦幻宁静。放眼望去,尽是郁郁葱葱的景色。
如果你来,一定要走一次林间的木栈道,穿越在隐世的绿野仙踪,宁静安逸。无论是举目远眺,还是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只有碧色的静谧,怒放的生命。
彩虹桥位于尼美拉峡谷段,沿溪流行走,树荫覆盖率过95%,途中可经过彩虹桥、沿途溪流清澈、苔藓霞盖,景色宜人。这里为冰川地貌,冰沟河源归祁连山冰川,河谷两岸可见冰蚀地貌。
心灵绿洲,美好所在。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