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是中医的特色之一,医师会根据脉象的次数、力度、节律等来盘点身体健康,中医把脉很有讲究,但是,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脉象。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是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神奇性的技巧。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1、什么时候号脉最准确?
中医号脉有讲究,早晨空腹号脉准最准确。早上太阳刚升起来、人们刚起床、在没有吃任何东西的时候号脉最佳。因为太阳刚刚升起,阳气刚刚进入体内,人体在夜晚的阴气也渐渐退去,此时人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段的脉象,是人体平和状态下的真实反映。
2、晚上客观因素影响号脉的结果?
晚饭过后,胃肠道开始运动,此时主管肠胃的神经开始兴奋,血液大量涌向这些部位,会使脉象发生变化,不能反映最客观的结果。而如果做过某些活动再来号脉,这时血液大量涌向四肢肌肉,也会使切脉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诊断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下,脉的快慢、力度、绷紧程度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3、中医号脉时有什么讲究?
(1)人的情绪不可大喜大悲,选择心情平和时号脉才准确。
(2)号脉一定要在身体没有大的活动下进行。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脉一息四至”即每分钟脉搏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