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廉(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夕晖漫染粤北秋,金风送爽乐昌境。这片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风云人物代代辈出,更蕴藏着丰厚的红色记忆。佗城与武水交相辉映,一部属于乐昌人的烽火传奇,已在坪石金鸡岭下恢弘启幕——《坪石先生》不仅是一场视觉的飨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2025年8月9日清晨,我随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欧伦彬及张树生、余进文诸君,驱车沿国道穿越层峦叠嶂的大瑶山隧道群。窗外,青草如茵,万木葱茏,峻岭连绵环抱,公路与桥梁如翡翠珠链,蜿蜒镶嵌于苍翠山色。村庄田野在车窗外飞逝。约一小时后抵坪石,与李翱翔先生汇合,共赴坪石国际影城《坪石先生》路演盛典。
身为协会受邀观影的六名骨干之一,我倍感荣幸与珍视。为此,不惜风尘仆仆自穗城乘火车提前一日抵达乐昌,只为与同仁共赴此约。据悉,这部由广州导演甘小二执导、金马影帝谢君豪领衔的史诗巨制,将于8月15日全国公映。作为协会理事,能亲临这场盛大首映,沉浸于那段如烟烽火中的教育往事,心中唯有深深的荣幸与自豪,感慨万千。
正午12时55分,步入影厅。当《坪石先生》的画面在巨幕上铺展,仿佛一场穿越历史苍穹的呐喊与对话。沉睡于岁月长河的抗战教育史诗,在金鸡岭这片承载着先辈执着记忆的神奇土地上,被重新唤醒,灵动如初。身为乐昌人,又曾在坪石南岭铁路工作近二十载,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后虽因工作调动长居广州数十载,游子之心未改。目睹银幕上流淌着岁月光辉的真情实感,心中那缕对历史颤音的回味与呼唤油然而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乡土情愫与自豪感沛然充溢胸臆。
影片自1938年广州沦陷始,回溯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学府辗转迁至粤北坪石办学的筚路蓝缕与坚守不辍。在硝烟弥漫、物资匮乏的至暗时刻,以“坪石先生”为代表的教授们,未被苦难压垮脊梁。他们以磐石般的师者风骨,守护三尺讲台这方小小阵地,不顾安危,将岭南教育的星火有序相传。这不仅是一曲烽火弦歌的教育史诗,更是一段不可或缺的民族记忆,一首屹立于民族之林、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光影之间,师生情谊厚重如山,乡民护持教育的赤诚亦令人动容。热血学子从师长手中接过知识火种,胸怀报国之志;师生在炮火中抢救典籍,无畏生死;护送万卷藏书跋涉于崎岖古道,风霜雨雪难阻其行。尤为难忘坪石乡间阿婶,倾其所有炖上仅余的鸡汤,更于茫茫黑夜高举火把,为师生照亮通往教室的崎岖小路——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尊师重教的深挚情感。这些平凡而伟岸的身影,共同熔铸了那个特殊时代不朽的烙印与动人的华彩。
身为乐昌游子,重返故土,于故事发生之地观看这部影片,感受尤为独特而深刻。它如同拂去尘封,让家乡那段深藏于抗战岁月中的光辉与悲壮历史,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原来,这片生我养我、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曾肩负如此沉重的使命,孕育如此伟大的精神。这份情怀,让对故土的挚爱升华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澎湃心潮。金鸡岭下,光影流转间,仿佛历史的回响在血脉中低吟——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场与故乡灵魂的久别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