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光
文/雨下罗加 读/老菩提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狂潮席卷中原,旷野战火灼出焦黑伤痕。百家学说于混沌中骤然觉醒,恰如夜空骤亮的星斗,在历史天幕竞相闪耀。墨家携泥土腥气与掌心厚茧,以独有的平民视角与务实精神,悄然伫立儒家身侧,成为彼时并称"显学"的思想力量。这学派的灵魂,自创始人墨子生命中生长而出,顺着他踏过的路、见过的苦,渐渐凝结成一束光,亮了千年。
墨子出生地,史料总有几分模糊争议,如蒙薄纱。多数人愿信其来自鲁国(今山东滕州一带),晚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依《墨子·贵义》"墨子自鲁即齐"等记载力证;滕州作为古邾娄"百工之乡",与墨子从工匠实践提炼科技智慧的经历相合,当地目夷亭遗址亦与他宋国贵族目夷后裔的身份暗合。另一种声音指向河南鲁阳(今鲁山县),清代毕沅注《墨子》时,注意到他与鲁阳文君过从甚密,结合《吕氏春秋》高诱注主张"鲁"实为楚地鲁阳;如今鲁山尚存墨子洞、墨莲池等近百处遗迹,民间更有"墨子洗砚染池"的传说。两种说法看似分歧,实则共绘思想底色:中原礼乐余韵与楚地务实民风交织,恰是"兼爱非攻"中打破疆界关怀的源头。
他一生,始终带着抹不去的底层印记,像件洗旧的布衣,泛着白痕,却藏着最真切的体温。早年的他,是"农与工肆之人"中最出众的一个:木工活计精妙绝伦,刨出的木片薄如蝉翼,造出的器械巧得让鲁班驻足。锯子的齿、刨子的刃、车子的轮,寻常工具的改良里,或许藏着他低头琢磨的身影;田埂滴落的汗水混着泥土腥气,让他清清楚楚尝到百姓在苛政与战乱中的苦楚,那是嚼碎骨头也咽不下的涩。
这份平民底色,让墨子不止是书斋里空谈的思想家。他是学派领袖,更是一步一步踩在地上的实践者:带弟子穿梭列国,脚步匆匆如不知疲倦的候鸟;弱国城墙将塌,他们便挽袖砌砖筑垒;不义刀兵将至,他们就搬出精巧器械,用智谋挡下一场场杀戮。最著名的"止楚攻宋",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在楚王面前与鲁班推演攻守:云梯甫架,便有悬门急落;撞车刚近,滚石已从城上轰鸣而下。推演到第七日,鲁班的攻城器械已用尽,墨子的守城之术仍有富余,楚王案前的竹简堆得老高,最终在他"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的话语里,放弃了箭在弦上的征伐。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将"非攻"主张从竹帛文字,变成挽救万千生灵的盾牌。他总站在小生产者中间发声,声音不高,却字字直刺贵族奢靡:"何必用这般锦绣绸缎裹身?何必让粮食在宴饮中发霉?"他呼喊平等,倡导公正,目光越过诸侯宫殿,直直落在"天下之人"身上。不像儒家总想着拾起周礼残片,他眼里只有活生生的人,那种从泥土里生长出的关怀,让思想自带暖意与沉甸甸的力量。
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能被多人铭记,原非偶然。
墨家的终极核心,藏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九字骨血里。这不是抽象口号,而是从底层百姓呼吸里提炼的生存哲学:"利"是田埂收成、茅屋炊烟、稚童手中粟米;"害"是战火白骨、苛政流离、粮仓霉味。它像柄精准标尺,丈量所有主张的价值:兼爱要让孤寡得暖,这与儒家"爱有差等"的层级观念不同——墨子要推倒亲疏贵贱的墙,盼人人"爱人若爱其身",让无差别的暖意浇灭仇恨火焰;非攻要让耕者不失其田,痛斥不义战争"夺民衣食之财",像撑大伞护住想好好活着的人;尚贤要让有才者不被埋没,别让贵族子弟空占位置;节用要让一粒米都不浪费,不像儒家推崇的"厚葬久丧",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把粮食埋进土里。这核心里没有王侯霸业,只有"天下之人"的生计;没有玄奥思辨,只有"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朴素愿望。
他的思想像把锋利凿子,直戳时代痛处:诸侯争抢地盘,旷野"白骨露于野",乌鸦在枝头叫得人心发慌。他说"非攻",反对平白燃起的战火;说"兼爱",盼人人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说"节用",劝挥金如土者省下粮食。每一句都像春雨落在焦渴田地,说到百姓心坎——他们想要的,不过是间不漏雨的屋、一碗能果腹的饭、一夜安稳的觉。
墨家还是"知行合一"的模样:他们不止把话写在竹帛,更把自己活成主张的模样。弟子组成严密团体,像一束攥紧的光,聚在一起便照亮更多角落,"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城墙上,他们扛器械守城,用血肉之躯践行"非攻";茅屋里,他们穿粗布衣裳,用一碗野菜汤诠释"节用"。这种行动力,让道理不至于成空谈,像风筝断线飘无影踪。
这束"墨光"落地生根,便长成枝叶婆娑的大树,树影里,仍是那束烛照民生的光。枝枝叶叶再繁密,根都扎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九字里。
"兼爱"是树的根须,在伦理土壤蔓延:这根须扎得越深,墨光的根基便越稳。
"非攻"是树的枝干,向军事天空伸展:这枝干伸展得越广,护佑的生灵便越多。
"尚贤""尚同"是树的年轮,一圈圈记录治理智慧:要让贤能者掌权,让思想行动如拧绳般有力,让治理真正"兴利"。这年轮积得越厚,思想的生命力便越绵长。
"节用""节葬"是树的叶片,迎资源的风呼吸:惜物力如惜春雨,躲开浪费这个"天下之害"。这叶片生得越茂,应对匮乏的韧性便越强。
从木工坊刨木声响,到战国舞台奔走脚步,墨子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思想,从不是高挂天上的星,而该是落在地上的光,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光。这光至今闪烁:基层工作者扎根田间的务实,恰似墨家弟子筑城守城的身影;国际社会以对话化解冲突的努力,承接着"非攻"的实践智慧;工作中"不问出身看能力"的共识,与"尚贤"智慧一脉相承。这束光的本质,是对"人"的永恒关怀——从战国田埂上的饥寒,到今日世间的柴米油盐,那份"利天下"的初心,永远在回应着最朴素的生存愿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务实中前行。
【作者简介】
雨下罗加:北京金亿乾坤影业有限公司制片人演员。业余喜欢诗词创作。
【朗读者简介】
老菩提(艾果):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一个用声音在诗行里倘佯的行者……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雨下罗加
🎤誦者 / 老菩提
💽樂源 / Q音
🖼圖源 / 網絡
🖥編輯.製作/郡青 艾果
✍ 主編 / 囬眸一笑
🎧監製 / 滄海一粟
